第三节 助人为乐
第三节 助人为乐
一、比亲人还要亲
安达市先锋乡司法助理石振录,十几年来热心帮助孤寡老人,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1976年石振录在工作中,迂到一位叫李凤兰的孤寡老人。老人是五保户,虽有社会救济,
但身边无亲人,买米、煤十分困难。从那时起,石振录就主动承担了她的买米、运煤、拉烧柴、
取五保费和看病取药等生活琐事。1988年冬天,李凤兰老人病重,石振录马上把老人送到医院。
住院期间,他端屎倒尿、送水、买药,还把妻子派去伺候老人。逢年过节,石振录总是忘不了
给老人送去细粮、猪肉、粉条和一些零花钱。十几年来这些款项加在一起近千元之多。1988年
春节,石振录又把李凤兰和本乡二龙山村五保户金玉环老人,接到自己家过节。李凤兰老人逢
人便讲:“我这辈子算迂到好人了,石振录对待我比亲人还要亲呢!”
二、八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义务服务
绥化市第二人民粮店八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义务服务,把安排好老人们的衣食住行,当
作本店的责任和义务。几年来,义务服务1千余次,送粮4000余斤,先后有5户五保户老人,
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安度晚年。
进粮店的新职工,第一件事就是到五保户家认门。除了为老人送粮外,还经常为老人劈柴、
买煤、担水、洗衣、扒炕等。每逢节日,还要给老人们送去爱吃的礼品。市曙光管理区1委5组
居民张宪宝,已80高龄,体弱多病,卧床不起,他无儿无女,没人照料,粮店的职工刘亚丽、
苏桂荣、任崇英等人便轮流为老人做饭。张老汉没钱治病,粮店职工还主动捐款给他,感动得
老人热泪盈眶。后来,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她们就端屎端尿,象亲儿女一样照料老人。老人
病逝后,他们同街道的同志一起,把老人送到宾仪馆进行火化。
三、分文不少还失主
1979年5月25日下午2时许,肇东铁路小学校三年二班学生张永波和曙光小学校三年二班学
生霍胜波,捡到一只手提包。打开一看,内装现金8564.26元,1张填写金额为8977.12元的转
帐支票。经张文波的哥哥、父亲辨认,认定是百货二商店的,当即报知县公安局通知百货二商
店,分文不少交还给失主。县有关部门召开了表彰奖励大会,号召全县青少年向张永波、霍胜
波学习。
四、原地等候丢款人
1989年5月13日,安达市公共汽车公司共青团员张洪晶到街里办事,路过南三道街时,捡
了一个手提包,打开一看,里面除有1万元现金外,还有合同书、汇票和一条镶有照片的鸡心
项链。小张想,这么贵重的提包丢在马路上,失主一定不会走得太远。于是她站在那里等待失
主来找。过了不一会,从东面慌里慌张走过3个人来,便问小张说:“我们是广东汕头市实业
公司的,来安达办事,刚才不慎丢了提包。”经询问无误之后,小张把手提包还给他们。失主
当即拿出1000元钱进行酬谢,但被小张拒绝了。
五、老俩口子送钱包
1989年9月18日清晨,家住明水县市场街路南的丁秀云老大娘,在上厕所的路上拾到一个
灰色人造草包。当时四周没有一个人。回到家,她让老伴打开包,一看,满满一下子人民币,
数了数,整整7000多元。
原来,县三八商店营业员程桂清,在去哈尔滨进货之前,不慎丢了这个大钱包。当程桂清
如数得到7000多元钱时,感动得哭起来。
六、得巨款而不贪
1990年6月的一天,海伦市合记商场出纳员胡国良,去银行取款,回来之后,发现银行错
把2310元当成23100元,多付给他现金20790元。
面对着眼前的巨款,他心里想,银行丢了这么多钱,肯定会非常着急。于是,他毫不犹豫
地回到了银行,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将此款如数返还了银行。
七、你跟我来看这个包是不是
1990年7月20日,海伦市财政局收发员苏盛峰,在市财政局门前人行道上,拾到一只黑色
皮包。皮包里装有5000元现金和1枚印章。按照印章的名称,老苏拨动电话,一次、两次……
都没有人接。下午两时许,他发现一位男青年面色异常,匆匆走来又匆匆走去,象是丢了什么
东西。老苏走上前去问:“小伙子,你在找啥?”“一只黑色的提包丢了,里面有7000元钱。”
“你跟我来,看这个包是不是。”当男青年刚接过包时,老苏却将包儿又拿了回来:“你说丢
了7000元,而这里却是5000元,数不对呀!”男青年连忙说:“那二层格里还有20张‘大票’
呢。”果然,每张100元面额的钞票共2000元在里边夹着。老苏将包儿重新递给小伙子说:
“拿回去吧,以后可要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