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雷炎

第一章 人物传略

雷炎



  雷炎 原名李辉,又名李树。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1919年至1928年读书,1931年
毕业于黑龙江省第二交通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了抗日民众自卫军,后随部队转移安达,驻扎在安达
城内一所小学里,与该校教师黄吟秋(中共安达站特别支部书记)相识。1932年9月经黄吟秋介
绍,与孙余久在安达县的火石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E1寇侵袭拜泉县时,雷炎所在的抗日民
众自卫军在赖马沟与日军发生战斗。失利后,他回到家乡海伦。同年,他在秘密建立的中共海
伦特别支部任书记职务。1932年冬到哈尔滨,从事党领导下的秘密工作。1933年春,利用其父
亲的房子在海伦创办一所“三三”医院,并以此为掩护在李兆麟指导下,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雷炎经常深入到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积极发展组织。同时争取山林队参加
抗日,不久即在全县组织了七、八十人的游击队,进一步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1934年 4月,
他将汉奸国占山引诱到海伦城西南击毙,保证了地下党组织的安全。之后,他被党组织派到珠
河县(今尚志县)开展抗日斗争。

  1934年,为了解决抗联武器装备,雷炎与赵一曼一起,机智勇敢地缴获了几处伪警察哨所
的武器弹药。后来党组织又派他到哈尔滨负责反日会工作。以在哈市三中任教为掩护,经常到
各学校和伪大北新报社以及伪军队里宣传抗日,组织反日会,发动罢工、罢课。同年冬季,中
共满洲省委派他到上海武装自卫委员会工作一年多。1935年冬又回到了东北。

  1936年3月,雷炎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团留守团政治部主任。同年秋,三团改编为东
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雷炎先后担任五师、九师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当日军以宾县、木
兰、通河、汤原、依兰为中心大举“讨伐”时,他与九师师长王德富一起,率部队转战于东庆、
庆安一带,攻占了日伪军扼守的据点罗河镇小烧锅屯,击毙日军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部队
的反“讨伐”战斗。

  1936年末至1937年初,雷炎在汤旺河沟里的抗日联军干部学校任俱乐部主任,积极组织各
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抗日思想,提高了学员们的思想觉悟。

  雷炎是个双枪手,打起仗来勇敢、坚强。在香兰战斗中,他率军打死了凶残已极的伪警察
大队长和许多敌人。从此,在群众中流传着“双枪手”的佳话。

  1937年夏秋之间,雷炎与九师师长王德富率部在汤原地区战斗 5个多月,打死日军七、八
十人,俘虏伪军 1万多人,缴获步枪万余支、轻重机枪6挺、炮1门、子弹数千发。不久,又到
铁力、海伦一带进行游击活动。

  1938年 8月,雷炎任师长,率部队参加了李兆麟指挥的抗联三、六军远征。同年11月部队
开到海伦的白马石。为了便于活动,将部队改为若干支队,雷炎任第四支队队长。他率领四支
队转战于绥棱、海伦等地,经常袭击日伪军,打得敌人昼夜不安。敌人到处张贴通缉令,以万
元悬赏缉拿雷炎。还利用卑劣手段3次逮捕雷炎的父亲李守财,进行威逼,结果都无济于事。

  1939年 2月18日(农历腊月三十),雷炎率骑兵,从绥棱穿越滨北线铁路,当晚到达张维屯
车站北的李老卓屯(今海伦市共荣乡民强村)。2月 19日(正月初一),因该屯汉奸王成才告密,
日寇调集 4个县的千余名伪军包围了李老卓屯,雷炎指挥迎战,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当晚在突
围中身负重伤,于奔驰的马背上摔了下来,警卫员把他扶上马背又继续突围。当冲过扎音河时
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时年28岁。为缅怀烈士的功绩,海伦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海伦镇东西大
街命名为雷炎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