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珍
宋恩珍
宋恩珍 1920年1月生在黑龙江省庆安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务农。
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战士、班长到担任侦察排长,在
每次战斗中都表现得机智勇敢,斗争顽强。在长春的一次战斗中,他奉命深入敌后进行侦察,
俘虏敌兵数人,出色的完成了侦察任务,立大功一次。在辽沈战役中,他和另一名战友,俘虏
了一个排的敌人,立小功一次。在大军南下过程中,他模范地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缴获的大批现钞、物资,从不动用,全部交公。他文化水平很低,但学习刻苦,每次测验都取
得良好成绩,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3年,他复员回庆安家乡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农村互助组,被选为组长。1955
年,他带头组织农民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被选为社主任。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担任管
理区副主任、生产队长。由于劳动积极,工作认真负责,连续被选为模范队长,公社和县的模
范干部。1961年,农村党组织提出加强生产队第一线的号召,当时新安大队第四生产队比较薄
弱,社员失去了搞好生产的信心。新安大队党支部决定派他去当队长,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
1962年农闲季节,社员都忙于自家的活。正在这时,连降大雨,河水猛涨,宋恩珍带头放下自
己的活,组织社员挖顺水沟,使600多亩地免遭水淹。 小麦上场,麦场低洼,易被雨水浸泡,
他主动挖顺水沟,睡在场院,日夜看守,一直坚持20多天,使小麦免受损失。支部书记叫他侍
弄一下自己的园田地,他说:“我得先想法救出队里的庄稼,这比我那块园田价值多得多。”
秋天他家断了烧柴,大儿子到场院抱了一抱柴禾,被他逼着送了回去。他不许孩子动集体一粒
粮食、一把草。有的社员劝他不必这样做,他说:“对自己管不住,我没法管别人。”有的社
员想私分粮食,串通他的哥哥去讲情,被他断然拒绝。他对大家说:“违反上级指示的事不能
干。”
宋恩珍领导的薄弱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改变了落后面貌。1962年,这
个生产队打粮最多,完成征购粮任务后,又卖给国家余粮1.5万斤。买了车马,为社员盖了315
间新房,并整修了旧房。社员们称赞宋恩珍是党的好干部。
1962年11月8日早5时,解放军某部支援送粮的汽车到生产大队仓库加油,不慎引起火灾,
并迅速燃烧到仓库两侧的马棚和供销部营业室。这时,宋恩珍看到大队仓库起火,立即率领社
员赶到现场,他冒着熊熊烈火,十几次冲进供销部抢救物资。当发现营业室里有煤油桶时,他
担心油桶燃烧爆炸,直接威胁着房上救火的十几名社员的生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宋恩珍大
喊:“共产党员快来搬油桶!”这时,共产党员董玉生、张风江先后跟他冲进屋内,终于把油
桶搬了出来。但他被溅了一身油,全身起火,当他到屋外准备倒在地下滚灭身上的火时,看到
附近有草垛,又往远处跑去。当社员将他身上的火扑灭时,他已昏迷过去,群众立即把他送往
医院抢救。
宋恩珍全身烧伤面积占80%,其中三度烧伤面占60%,皮肉溃烂,有的地方露出筋骨。他
忍着剧痛,从不呻吟,并向医生表示:“不要紧,我能忍住。”这种坚强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使许多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当生产队干部去看望他时,他还念念不忘队里的工作,一
再叮嘱他们好好领导生产,及早脱谷,避免粮食损失。经过一段治疗后,他被转送到省人民医
院。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的领导都很关心他的伤势和治疗,组成了抢救小组,为挽救他的生命
做了最大努力。但终因伤势过重,于1963年1月2日不幸逝世,终年42岁。
为了纪念这位好党员、好干部,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在哈尔滨隆重举行了宋恩
珍追悼大会。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宋恩珍革命烈士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