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志
高凤志
高凤志 192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朱喜仁屯 (今天增公社大河大队)一个雇农家里。9
岁时,父亲死于车祸。为了顶债,他被迫去给地主放猪,12岁当半拉子。15岁投奔亲属把家搬
到绥化县陈老嘎屯(今隆太公社)居住,给地主抗半拉子活。伪康德 9年(1942年)冬,刚满18岁
的高凤志给地主赶车压坏了脚,被地主赶回家去,一家人生活无着落,妻子王荣四处讨饭度日。
1946至1947年土地改革时,高风志被选为贫雇农代表。在土改工作队领导下,他不分昼夜,带
领受苦人斗地主分田地。1948年 4月,高凤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六合村党支部书
记。
1949年刚组织起互助组时,高凤志当村长,工作繁忙,组里有人担心他干不了多少活。可
是他起早贪黑,老婆、孩子都下地劳动。到秋后一算账,别人反倒欠他的工。
1950年,党号召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为了工作、劳动两不误,他白天劳动,晚间工
作。有时晚上开会到鸡叫,他赶回家吃口饭,就跟大伙下地干活。夏季的一天铲地,他的眼睛
熬红了,歇气时,在地头睡着了。大家起来干活不忍心叫醒他。当大家铲出老远回头一看,六
头老牛从高凤志身边连蹦带跳地跑过去。人们惊叫着:“这回把老高踩扁了!”可跑到跟前一
看,老高仍睡得正香正浓。有人说:“真是个铁孩子!”。从此,“铁孩子”高凤志的绰号就
传开了。就在这一年,他领导六合村农民创造了谷子丰产的全国记录,被选为黑龙江省特等劳
动模范,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他每次出席劳模会回来,总是把所得奖品分给和他一起工作的干部和伙伴。他说:“六合
搞得好,是大伙的功劳,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我能有今天是党的培养和群众帮助的结果。”
1956年高凤志要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他妻子王荣劝他做一套新衣服,好去见毛主席。
他却说:“你把我的衣服洗干净就行,毛主席最喜欢朴素的人。”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
高凤志代表农民向毛主席报喜。当毛主席和他握手时,他却激动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宴
会上,他借给毛主席敬酒的机会,走到主席跟前,激动地说:“毛主席,我向您保证,我永远
也不自满、不骄傲,永远响应党的号召,永远做一个农业生产的带头人。这杯酒敬祝毛主席身
体健康!”毛主席含笑对他说:“好,好,好!”
有的青年向他提出:“高支书,你常到外地开会,到各小队检查工作,买辆自行车骑多方
便,买块手表好看个钟点儿。”老高笑了说:“骑车子、带手表能赶车、刨大镐吗?”高凤志
的房子是土改时分的老房子,东倒西歪的不像个样子。大家商量要给他盖房子,可一连三次,
他都把房木让给社员了。
老高由于整天在外劳动、工作,不能按时回家,但他从不在社员家吃饭。对外地来参观、
上级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同志,高凤志总是热情接待,可从不陪吃。所以他妻子王荣(共产党员),
只要老高不外出,总是在锅里坐着一碗饭,等他回家吃饭。县文化馆同志写了个二人转《一碗
饭》,在《黑龙江演唱》上发表,赞扬老高的清廉品德。
老高当干部以来,从没妄花公家一分钱。有时上绥化公出办事,怀揣两个苞米面饼子,早
上去,晚上回来,为公家节省不少旅差费。在他的影响下,大队公出的人都尽量少花钱,把省
下来的钱交给公家。
1959年的夏天,在兴福公社卫生院治病的老人毛义明病情突然恶化,需要尽快送往县医院
抢救。老高闻讯后,急急忙忙从五、六里地的六合大队赶到公社卫生院。这时客车已经过去了,
老高就在当地借了一辆马车,亲自把毛义明老人送到绥化。病人途中要喝水,老高就从路过的
村里要来一碗开水,用小勺一下又一下地喂到病人嘴里。道路不平,马车颠簸,老高就把病人
抱到怀里。毛义明老人临终前在昏迷中还说:“老高,我儿子也没有这样侍侯过我”。
六合一队有一位60岁的五保户于大娘,她闺女在隆太公社住,三番五次来接她,她也不去。
实在没办法,她闺女硬把老人东西装上了车, 可是于大娘硬是坐在锅台上不让拔锅。 她说:
“我哪也不去。这里有高凤志,高凤志就是我的儿子。”
六合三队保管员刘景和,是土改前带着老婆孩子逃荒到六合来的,不幸他妻子病了两年没
下地,他妻子病危时用颤抖的手指东方(高凤志住在东屯),断断续续地对刘景和说:“我死后
你哪也别去,有高支书,你就带着孩子过吧,要靠高支书啊!”
1960年的秋天,老高的大儿子要结婚了。老高主张节俭办婚事,让新婚夫妇到绥化照张相,
吃顿饭,只花15元钱就结婚了。
1970年8月,高风志随同省农业参观团去旅大参观,因食物中毒,全团人员处在危险之中。
在与死神博斗的紧要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别的同志,自觉地担负起抢救遇难同志的指挥任务。
医护人员来给他检查处置,他谢绝了,说:“我不要紧,先抢救其他同志。”1970 年8月18日
在他的生命最后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同志们,问大夫:“都抢救过来了吗?” 当他得到肯定
答复后,笑了,手扶着墙慢慢地倒了下去,终年46岁。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1970年10月28日做
出了《关于学习高凤志同志模范事迹的决定》。
高凤志生前是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副主
任,中共绥化县委委员、兴福公社党委委员、六合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担任基层干部24年,14
次去北京开会,9次见到毛主席。
早在50年代,著名作家安波到六合村体验生活,以高凤志为题材,写了《春风吹到诺敏河》
电影剧本,后被搬上银幕。高风志牺牲后,《黑龙江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出版了十余万字的《高凤志故事集》,印刷36万册发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