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二章 革命烈士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丁济阳(1908—1943) 又名丁纪阳。黑龙江省安达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学生抗日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1932年被组织派回安达
县城(今任民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后去巴彦参加抗日游击队,在依兰、佳木斯一带开展游击
战。后奉命打入伪协和会新京总部做地下工作。 1942年7月15日凌晨在齐齐哈尔市被日本宪兵
队逮捕,遭受各种惨无人道的毒刑,坚贞不屈。1943年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哈尔滨,时年35岁。
王任民(1921—1946) 山东省临沂县人。1938年在山东省参加青年救国团任宣传干事,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任中共安达县委副书记、县大队副政委。 1946年9月4日上午,
王任民率领10名工作队员去七区发动群众,组织农会,进行反奸清算,行至中途遭到胡匪劫车,
激战数小时,因寡不敌众,王任民等5名同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王任民时年25岁。 为纪念王
任民,县委、县政府将“正亚街”命名为“任民街”,后经省政府批准,改称任民镇。
王化清(1908—1940) 辽宁省辽阳县人。幼年随父兄逃荒到肇源。因家境贫寒被迫失学后,
随父种地、做零工。 1940年王化清参加抗日救国会,同年11月8日与肇源街会长王秉章等人接
应抗日联军攻占了肇源县城,击毙日本军警11人。同年12月4日下午3时,王化清与抗联联系途
中,同哈市派往肇源搜查抗日人员的特务遭遇,不幸被捕。在狱中,王化清任凭敌人拷打,坚
贞不屈,视死如归,严守组织机密,只字不吐,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1941年1月9日日
寇将王化清等19名爱国志士押赴三站江边,塞入冰窟窿,就义时年仅32岁。建国后被追认为革
命烈士。
王耀先(1914—1946) 河北省平山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45年
赴东北,任中共肇州县委民运部副部长。1946年 1月30日被叛匪杀害,时年32岁。是肇州县六
烈士之一。
王秉衡(1915—1946) 四川省渠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随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八路军某部股长。
1945年赴东北,任黑龙江省哈西军分区师政治部主任兼团长。1946年 5月,王秉衡来望奎县指
导工作。于6月3日在呼兰河口与土匪激战牺牲,时年31岁。遗体葬于望奎县烈士陵园。
邓国志(1916—1946) 又名邓秉昆。河北省博野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博野县地下区委干事。1941年调华中新四军工作,七下太行山,八过汉平路,开展抗日斗
争。1945年赴东北,任中共肇州县委组织部部长。1946年1月4日被叛匪逮捕,1月 30日牺牲,
时年30岁。是肇州县六烈士之一。
冯耕夫(1917—1946) 河北省南宫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宫县
抗日动员会宣传部长、县区抗日联合会主任、中共南宫县委委员。1943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6年1月任望奎县政府县长。同年 6月3日冯耕夫等人乘汽车赴绥化开会,突然遭到埋伏在呼
兰河北岸两股土匪的袭击。冯耕夫组织突围,奋勇抵抗,激战一个多小时,终因众寡悬殊,冯
耕夫等7名同志壮烈牺牲。冯耕夫年仅29岁。冯耕夫等7位烈士牺牲后葬于望奎烈士陵园。
冯克武(1917—1948) 又名冯凯。辽宁省辽中县人。1922年随父迁居肇东。1934年在北平
中山中学读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西安东北军学兵队,同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37年后在抗日部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在冀东、热辽、北平一带与日军作战,
参加大小战斗104次,曾3次负伤。1942年在延安抗日大学学习。1945年赴东北,任解放军某部
团长。1946年后任乐安县(今肇东县五站)政府县长兼保安团长,进行剿匪。1947年 3月,冯所
在的保安团改编为西满独立师第二团,后又改为12纵队36师107 团任团长。1948年 2月14日在
法库县调兵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
乔树藩(1912—1941) 又名乔德本、乔英华、王才。黑龙江省兰西县人。1928年考入哈尔
滨特别区第一中学高中予科读书,积极参加校内活动,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1930年在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习,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7月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1931年回国被派往穆
棱游击区进行抗日活动。 1933年9月任中共穆棱中心县委书记,后奉命去苏联执行特殊任务。
1934年 3月,乔从苏联返回穆棱。因中共吉东局遭到敌人破坏,他与赵志刚、钟子云组成了中
共吉东局临时委员会,乔任组织部长,以卖菜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同年 7月被叛徒告密,乔
树藩与其父乔玉棋被捕。1941年10月乔树藩被押送到哈尔滨伪宪兵队总监狱,坚贞不屈。1941
年11月24日英勇就义,时年29岁。
刘德明(1921—1946) 又名马德华。1921年生于河南省陕县。在高庙小学读书时,积极参
加抗日活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豫皖苏边区抗大第四分校学习。1941年在淮北地
区工作。1944年任中共泗南县委委员、公安局长。1945年赴东北,任中共郭尔罗斯后旗旗委书
记。1946年1月2日哈西地委组织部部长李祝三来肇州召开肇州县、郭后旗主要领导会议。刘德
明参加了会议。蓬世隆等秘密策划于1月4日叛乱,李祝三、刘德明和肇州县的 5名领导同志被
捕。在狱中,刘德明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月 30日被叛匪杀害,时年25岁。是肇州六烈
士之一。
李瑞景(1882—1954) 河北省乐亭县人。李大钊之同族兄长,两人感情较深。1931年之前,
李瑞景在哈尔滨市合股经营宏昌远牛店,后在青冈县城定居,经营瑞兴泉烧锅。1924 年9月间,
李大钊去苏联参加第三国际会议,在归途中路过哈尔滨时,李瑞景两次帮助他安排住处。李大
钊早年从事革命活动,以及遇难后其子女生活发生困难时,李瑞景极力资助。1943年李瑞景过
继儿子李海涛(建国初期曾任国务院水电部副部长),介绍地下工作者石铁生到东北开展工作,
李瑞景提供经费。1954年 6月,李瑞景被选为青冈县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第一届政协委员。
1954年8月,到齐齐哈尔市开会,因患脑溢血逝世,葬于西满烈士陵园,享年72岁。
李克诚(1909—1943) 又名李步勋。黑龙江省安达县人。1929年入北平工学院读书。“九
·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1932年受组织派遣,
回安达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中共安达站支部和中共安达特支负责农运工作。1934年11月,中
共安达特支与中共满洲省委失掉联系,停止活动。李克诚到齐齐哈尔市小学、嫩江县伪协和会
潜伏活动。1942年 7月15日在白城子被日寇逮捕,关押在哈尔滨道里监狱,遭受各种严刑拷打,
视死如归。1943年牺牲,时年34岁。
李祝三(1909--1946) 1909年生于哈尔滨市,铁路工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在太
行山地区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11月任中共哈西地委组织部部长。1946年1月1日李祝三来肇州,
召开肇州县、郭尔罗斯后旗两地工作会议。 1月4日早8时蓬世隆叛变,李祝三等六人在肇州县
被叛匪逮捕。被捕后,李祝三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英勇不屈。 1月30日被叛
匪杀害,时年37岁。 1946年2月肇州县政府召开千人军民大会安葬李祝三等六烈士,并在县城
修建六烈士墓和碑。
张甲洲(1906—1937) 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西郊区委书
记、北平市委代理书记。1932年初在巴彦组织抗日游击队,任队长。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
六军江北独立师师长,与赵尚志率全师转战呼兰、绥化、兰西、安达等地。1937年在铁力反击
地方反动武装袭击的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
张振余(1918—1946) 江苏省沐阳县人。1940年参加沐阳县乡抗日自卫队、区中队,屡立
战功。1943年 3月参加新四军第三师主力部队,任连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赴东北,任
郭尔罗斯后旗七区(新站)区长。他代表旗政府同反动大地主徐国栋进行招抚谈判,徐表面笑脸
相迎,暗地里派谋士与各土匪绺子勾结,共联合一千多人,伺机武装叛乱。是年 7月21日,张
振余带领一名通讯员再度去后吐莫屯同徐国栋谈判遭暗枪杀害,时年28岁。是年 9月旗委、旗
政府决定将张振余烈士牺牲地新站后吐莫屯和前后吐莫屯命名为振余村。
苏士祥 黑龙江省巴彦县人。出身于贫苦家庭。1930年苏把家搬到绥化县长发村陈大猪圈
屯居住。日本入侵东北后,苏以行医为名,秘密组织反满抗日队伍达一千多人。1935 年(伪康
德2年)苏士祥率部四百多人,打地主的“窑子”,把粮食分给附近的穷苦百姓,好马留为抗日
战士坐骑,金银首饰作为抗日活动经费。1938年(伪康德5年)6月,苏率部在兰西县的大荒台与
日军展开激战。 1940年(伪康德7年)秋,苏士祥为抗日把家搬到庆安县八道小崴子住,与抗日
联军经常秘密来往。给抗日联军运送武器、粮食、药品和物资,家中经常住一些抗联战士。1941
年(伪康德 8年)又组建抗日救国军,开展抗日活动。1945年春中敌人诈降计,牺牲于庆安县三
井子。
岳之平(1913—1946) 山西省榆次县人。1934年考入山西省太原国民师范高师读书,参加
中国共产党。1937年起,在榆次县参加抗日战争,历任游击队员、指导员、区长等职。1939年
在中共北方局学习,之后在苏北地区新四军工作。1945年赴东北,任肇州县政府副县长。1946
年1月4日被叛匪逮捕。岳之平在狱中同敌人坚决斗争。1月 30日壮烈牺牲,时年33岁。是肇州
六烈士之一。
武殿生(1953—1980) 黑龙江省海伦县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6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78年2月调至伊春市公安局伊春分局旭日派出所任户籍民警。1980年8月13日清晨在
追捕杀人犯的战斗中,不幸受伤。后因伤势过重于 8月23日牺牲。是年27岁。同年11月被公安
部授予“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赵祥(1906一1941) 又名赵曼华。黑龙江省青冈县人。1938年(伪康德 5年)10月赵祥加入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同年11月被派回青冈开展工作。1940年 7月赵祥被任命东北抗联第十
二支队驻青冈游击大队长。1941年 2月因发旅行许可证,掩护徐泽民去三肇地区开展抗日活动,
赵祥遭逮捕,关押在肇州监狱,被日伪肇东军事法庭判为死刑, 3月间在肇州被敌人杀害。伪
当局还把赵祥的头颅铡下,悬挂在青冈城南门楼上示众。牺牲时35岁。
赵希程(1921—1946) 又名赵建权。吉林省扶余县人。1946年 1月在郭尔罗斯后旗参加革
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任郭尔罗斯后旗三区(二站)区长。是年1O月8日,他与项步成带
领 3名同志去苏尔屯一带动员担架队,夜间土匪“五伦”绺子袭来破坏支前工作。在敌众我寡
的情况下,赵希程机智勇敢,立即应战。他命令1名同志带领担架队突围,他与2名同志作掩护,
抗击匪徒。经过激战,击毙十几名匪徒,赵希程壮烈牺牲,时年25岁。旗委、旗政府为纪念赵
希程烈士,将他牺牲地苏尔屯命名为希程村。
姚明久(1911—1941) 黑龙江省双城县人。幼年随父迁居肇东县金山堡屯 (今明久乡明久
屯)居住,务农。1931年参加马占山抗日部队,1938年参加抗联第三路军。1940年7 月4日他在
金山堡小学成立北满抗日救国总会金山分会,任组织部长,发展会员一百多名。同年任“三肇”
抗日救国总会会长,配合抗联攻占了肇州县丰乐镇。1941年 2月13日晨,姚明久不幸被日寇逮
捕,3月22日,在肇州县南门外牺牲,时年 30岁。1946年为了纪念姚明久烈士,将金山堡屯改
为明久村,学校改为明久小学校。
姚文芳(1905—1936) 女。1905年7月1日生于绥化县长兴堡屯。幼年在绥化县津河女子初
小、县立第一女高读书。1922年起,在绥化县立女子小学、哈尔滨市特区第十校任教员。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市从事地下工作,公开身份在哈尔滨同仁医院工作。 1934年(伪
康德元年)为躲避日寇搜捕, 她化装成尼姑转移到北京,入北京大学读书,继续参加抗日活动。
1935年转移到热河省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36年3月被敌人逮捕,牺牲在狱中,时年31岁。
姜鸿章(1883—1948) 又名姜鹏博。1883年生于绥化县城官僚地主家庭。1928年 (民国17
年)他自筹经费在四方台区办一所文博小学, 任董事长,聘地下党员张适、梁道静为教师,姜
虽不是党员,但支持张、梁在呼海线发展党的组织。“九·一八”事变后,他 3人以博文小学
的学生和附近农民为骨干,组成 200多人的抗日义勇军,姜任队长,张、梁任参谋,与日伪军
作战,后进山打游击。1933年(伪大同2年)姜被日寇逮捕,后被保出狱。1935年(伪康德2年),
中共地下党员张克明在四方台开展工作,得到姜鸿章的大力支持,提供枪支、经费、搜集情报,
秘密发展组织。1946年姜鸿章被选为黑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驻省常委。1948年春
节于四方台病逝,享年65岁。
贺文翰(1906—1943) 又名贺荫林。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27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读书,
与共产党员于天放、张甲洲等人有过接触,接受进步思想,被发展为地工人员。1933年,返回
明水,贺任伪县民众教育馆长,经常宣传反满抗日主张。1938年贺任伪通达村村长,仍进行抗
日活动。1942年被捕,在哈尔滨伪警务厅“思想感化收容所”关押,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
屈,1943年牺牲在狱中,时年37岁。
胡再白(1915—1946) 山东省临清县人。1937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在冀南、太行山等革命根据地从事新闻工作。1945年11月任黑龙江省警卫第一旅望奎县大
队政治委员,破获并粉碎了国民党黑龙江省保安第二支队长何浚川与东北先遣军第七师长孙凯
的建军、策反阴谋和暗杀共产党干部的计划,镇压了策反的首要分子。1946年6月3日,同县长
冯耕夫赴绥化开会,汽车行至呼兰河北岸下坡时,突遭国民党土匪武装偷袭,三面受敌,在与
敌人激战中牺牲,时年31岁。
顾 凤 黑龙江省海伦县人。“九·一八”事变后,他即开始了抗日活动。1932年他在
中共海伦特别支部的感召下,毅然把山林队改编为抗日自卫军第一团,任团长,后改名抗日救
国军,任总指挥,在海伦东部积极进行抗日活动。同年 6月在肖永臻屯(今东方红乡文明村)的
肖家大院与日伪军战斗中负重伤,7天之后牺牲。
韩清华(1911—1946) 河南省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淮北解放区任县委组织部部长。1945
年赴东北,任中共肇州县委书记、县公安大队政委。1946年1月4日蓬世隆等搞武装叛乱,赵清
华被捕。他在狱中同敌人顽强斗争。1月30日被叛匪杀害,时年35岁。是肇州六烈士之一。
韩宽淑(1904—1969) 朝鲜族。1927年从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迁移到兰西县占山群屯居住。
1927年秘密加入朝鲜共产党。1928年他组织领导青冈县二屯 200多户农民开展反抗地主剥削的
斗争。1929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朴元赫到青冈二屯开展地下工作,发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
年 5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全大一到庆城(今庆安县)建立党组织,韩宽淑任中共庆城特别支部书
记,开辟新区工作。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在巴彦一带与日军作战。1933年 2月12日在
庆城县稻田公司屯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后逃出,到铁力县避难,与党组织中断联系,隐姓埋名,
务农为生。1945年共产党接收庆安,他任庆安县民主建国联合会主任,1950年在六区第一个办
起了农业初级合作社,先后任互助组长、合作社主任,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57年经党组织讨
论决定,恢复了他的党籍。1966年在“文革”中受迫害,1969年7月9日含冤病逝,终年65岁。
戴宗友(1915—1984) 湖北省黄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干事、军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1937
年后,任八路军 129师政治指导员,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赴东北,任
中共庆安县委书记。1947年后,任北安军区警卫团政委, 163师炮兵团政委,参加抗美援朝。
1957年后, 任满洲里转运站副政委,石油部东北供应办事处主任。 1966年调到绥化县工作。
1984年4月19日于绥化逝世,终年69岁。
戴汝吉(1922—1983) 纳西族。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曾任国民党部队营长,1948
年于长春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政治处主任、炮营营长。
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汉江两岸保卫战、白云山阻击战、水原城等战役,被誉为“七勇士”之一。
志愿军总部为他记大功一次,授予“人民功臣”、“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1961~1981年任绥棱县工业局、交通局、电业局副局长、县政协委员。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1月3日逝世,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