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第二节 地貌
梅里斯区位于嫩江平原西部,大地貌属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面积为1 948平方公
里。
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平均海拔146米。低河漫滩面积较大,古河道、牛轭湖、碟形洼地较
多,每至雨季,常酿成洪涝灾害;沙丘、沙岗缺乏林木保护,常遭风蚀。返碱、返盐、盐渍化
进程较快。
冲积平原地势和缓低平,由北向南缓缓倾斜,坡降为1/8 000,最高点海拔172.3米,位
于区内西北部巨宝山村北侧的沙岗。最低点海拔144.3米,位于梅里斯南部的北湖一带,区内
有一江三河,流域径流丰富,每年春、夏(秋)两个汛期;区内全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春
季风速较大,在流水和风力的共同作用下,构成平丘交错,湖泡棋布的复杂地貌。
流水作用是冲积平原上微地貌复杂的外力之一,嫩江从区境内东部由北向南全境流过。嫩
江干流及其支流阿伦河、音河、二沟河,都属于平原形河流,比降很小,河水下切无力,旁蚀
和沉积作用强烈。因此,干流河谷宽广,河道湾曲、分又,中夹众多江心洲岛,有如蛇形网状。
由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嫩江干流对其右岸的冲刷破坏作用较强烈。故自第四纪更新
世以来,河道由东向西逐渐移动达20公里。被废弃的旧河道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流水和风力综合作用下,冲积平原上的河谷地貌和风沙地貌随处可见,它们把冲积平原
由东而西雕塑成两条由东北向的低洼河谷地貌二列相同的丘岗高地。二列微地貌单元大体构成
互相平行、高低相同分布的格局。
一、嫩江河谷低漫滩
包括河套和两岸海拔146米以下的广阔地带,北起莽格吐村,卧牛吐、雅尔塞、五家子、
齐齐哈、化木、梅里斯大八旗沿江一带,总面积为1万亩。由于嫩江河曲发达,河水冲刷破坏
和堆积作用交互进行,河道东西摆动幅度很大,低河漫滩宽广,最宽处可达10公里。低漫滩上
多沼泽地,还有废弃的旧河汉及牛轭湖,黑鱼泡入北湖即是。
低漫滩水源充足,土壤也较肥沃,有利于扩展水田面积。
二、嫩江河谷一级阶地
嫩江一级阶地分布于嫩江低漫滩以西音河低漫滩以南,包括瑞廷、达呼店、共和、梅里斯
北半部和哈力六个乡(镇),面积为1.5万亩。地势平坦,由东向西缓缓倾斜,海拔150—160米。
东侧有连绵不断的龙岗状自然保护堤,堤面东陡西缓,直逼嫩江河漫滩,北部瑞廷乡青年林场
和巨宝村一带风积沙丘连片,为本区最高地带。瑞廷乡西北部的哈拉海军马场和共和乡双岗子、
长岗子村以西,地势低洼,属于龙江、哈拉海闭流洼地的一部分,瑞廷乡中部,青年林场以南
至达呼店镇的复兴、民主、团结等村及共和乡的意心村一带,地势也较低洼,每年雨季,内涝
严重。村屯交通常常受阻,农田被淹面积达万亩。自从东、中、西三条排涝干渠和二沟河双沟
双堤排涝工程修成以来,内涝积水已可通过二沟河排入北湖。涝灾基本消除。
嫩江一级阶地,土壤多为肥沃的草甸土和黑钙土。是区内重要的产粮地域。粮、豆、瓜果、
甜菜、向日葵产量均很高。
卧牛吐高漫滩,位于卧牛吐达斡尔族镇阿伦河与音河低漫滩之间。地面海拔高度150~155
米。高漫滩之上,风积沙丘成群分布,20世纪60年代,因不合理开垦,曾一度为市区风蚀最严
重的地区;70年代后,注意防风造林,许多沙丘岗地已退耕还林。耕地弃高就低,围垦阿伦河、
音河低漫滩地带之后,林地苍郁,沙丘固定,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莽格吐高漫滩,位于莽格吐乡的嫩江低漫滩和阿伦河低漫滩之间。地面为沙丘、沙岗所覆
盖,高度在海拔155~165米之间,丘岗坡麓和高漫滩草原植被良好,是区内主要的牛羊畜牧业
基地。但沙岗丘地缺乏林木保护,风蚀严重,并波及草原。
阿伦河、音河低漫滩,位于河两岸低平地带和卧牛吐高漫滩西北中间地带,大体成“H”
形,海拔高度150米左右。河曲发达,雨季河水排汇不畅,溢出河床,形成汪洋一片。阿伦河
水量较大,音河上游,由于甘南境内修筑音河水库,蓄水灌溉良田,水量大减。雨季水库及灌
区排水,常常酿成洪涝灾害。阿伦河低漫滩布满湿生草类、小叶章、三棱草,草高茂密,草质
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