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表水 一、嫩江
《魏书·乌洛候传》称嫩江为“难水”,《新唐书·流鬼传》和《室书传》叫做“那河”。
辽金史称“鸭子河”。辽代还将嫩江称“乌纳水”。《无史》称“揉河”、“纳兀河”。
《明一统志》中称“脑温江”(蒙语意为“碧”)。还有“诺尼木伦”、“勃古江”、“卜奎江”、
“嫩泥江”、“忽刺温江”、“黍水”等名称。
嫩江发源大兴安岭东侧伊勒呼里山南麓的格尔布山,由北源伊什青河、东源纳约河、南源
伊苏河汇流而成。全长1 490公里。由北向南流经大兴安岭林区,嫩江县、莫力达瓦旗、讷河
县、甘南县、富裕县、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于肇源县的三岔口与第二
松花江汇流入松花江。流域面积28.3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甘河、音河、阿伦河、雅鲁河、
绰尔河、讷莫尔河等。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位于嫩江中游,上至甘南县东阳镇猪肚子湾,下至嫩
江公路大桥(原日伪时期1935年建)。嫩江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境,境内流长136公里。水
深2~4米,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径流量189.32亿立方米/秒。1—3月为枯水期,7—
9月为洪水期。1969年9月30日最大流量超过10 000立方米/秒,1955年2月最小流量仅7.3立方
米/秒。本江段江面宽平均782米,洪水期可达6.5公里。浏园以上河床为沙砾底,以下为沙泥
底。
嫩江干流在本区一段比降较小,约为1.4‰,因为水流平缓,河水下切无力,旁蚀和沉积
作用增强,河曲发达,江心洲岛102个,水流分汉,整个河道呈蛇形网状,河曲发达,受汛期
洪水冲刷、淤积,以及融冻裂塌和地转偏向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使两岸河滩不断扩展,河
谷宽阔(平均7~8公里)。
二、阿伦河
发源大兴安岭东坡博克图附近,为嫩江右岸支流。在新村入境,境内河长28公里,河宽50
米,水深1—2米,于额尔门沁汇入嫩江。阿伦河上游乌司门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为19.4立
方米/秒,径流量为6.13亿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为905立方米/秒。
三、音河
从境内新村起,到音钦村汇入嫩江,境内河长40公里,河宽50米,水深1~2米,多年平均
流量为2.41立方米/秒,径流量为0.76亿立方米/秒。1963年8月14日最大洪水84立方米/秒。
由于音河无固定河道,堤防年久失修,建在上游的甘南音河水库,逢汛期泄洪,淹没大片草原。
四、二沟河
二沟河在境内长38公里,河宽50米,流域面积为938.3平方公里,为嫩江支流,入北湖而
汇入嫩江。
自1968年治理哈拉海涝区建成二沟河总排干后,多年来干旱少雨,二沟河已干涸总排干为
双沟双堤,设计10年一遇排水量为20立方米/秒,20年一遇排水量为30立方米/秒。
五、湖泡
梅里斯境内湖泡星罗棋布,水深多为1~2米之间,总面积为23 158亩。各乡镇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梅里斯乡境内。座落在梅里斯域区西南,水面宽阔,是多年来为市区提供鲜鱼的重要
基地之一。80年代初开始政府号召发展多种经营,并积极投放资金组织科技人员传授技术,养
鱼事业得到发展。境内400亩以上湖泡均已僻为鱼池。
境内湖泡一览表
页码>=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