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温 梅里斯区气温年平均为3.2℃,变化在1.7~4.7℃之间,相差3℃。最高年份(1957年)达
4.7℃;最低年份(1956年和1969年)为1.7℃。年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沿海地区低。
最热月为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一19.5℃。相差
42.3℃。极端最高气温为40.1℃,出现在1980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9.5℃,出现在1951
年1月8日,相差79.8℃。
区内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累年各月平均温度日较差5月份最大,为13.7℃,7月份最小,
为9.5℃。其中最大的日较差出现在1961年4月21日,为25.6℃;最小日较差出现在1965年8月
23日,为1.5℃。
1981~1990年历年平均气温表(一)
年各月平均温度日较差表(二)
累年各月平均温度最大、最小日较差及出现时间表(三)
冬季,江河湖沼结冻期长,冰层坚厚。平均冰期初日在10月1日,终日在5月1日,初终日
之间为212.6天。初日最早为9月10日,出现在1951年、1952年。终日最早出现在4月16日,出
现在1966年、1967年。初日最晚在10月16日,出现在1972年、1973年。终日最晚在5月17日,
出现在1971年、1972年。冰层厚度在1~2米之间,冻土厚度在2米左右,冻期约为5个半月。
区内纬度较高,积温较小,无霜期短,全年大于10℃的平均积温为2 718.50℃,最多年份
为3 033.2℃(1967年),最少年份为2 387.2℃(1972年),积温年较差为646℃,可满足于一般
大田作物的需要。但在气温偏低年份,积温不足而使大田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根据多年观测,
全年≥10℃的持续天数为142.7天,对大田中晚熟作物的正常生长有不利影响。
区内几种主要作物对≥10℃的积温要求一览表
梅里斯区初霜最早出现在9月9日,终霜最早出现在4月13日。初霜最晚出现10月3日,终霜
最晚出现在5月23日。累年平均初霜在9月22日左右,终霜在5月8日左右。初霜到终霜为霜期,
累年平均为136.2天。无霜期最长年为166天,出现在1956年。最短年为110天,出现在1968年。
长短年之差为55天,实际作物生长期要比霜期长一些,累年平均生长期为146天。
气 温 表 (一)
单位:℃
日 照 表 (二)
单:时
页码>=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