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邮政

第一节 邮政


  


  一、邮政网络

  1956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设大八旗邮电所、达呼店邮电所、共和邮电所。同年10月,卧
牛吐邮电所、莽格吐邮电所相继建立。同年大八旗邮电所撤销,迁至梅里斯,建立梅里斯邮电
所。1958年,邮电所改为梅里斯支局,达呼店邮电所迁至雅尔塞,亦改称支局。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邮政事业发展迅速,增开邮路六条。至此,各乡、镇村屯皆通邮路。

   邮 路 网 络 表







  梅里斯邮电局、共和、哈拉海、瑞廷所的邮件由市局自办邮路班车运输。瑞廷进口邮件到
哈拉海所后,由跑瑞廷的乡邮员投送。出口邮件由瑞廷所封袋,乡邮员归班带回哈拉海所上班
车。雅尔塞、卧牛吐、莽格吐所进出口邮件均由班车运输。达呼店所邮件由乡邮员归班带回雅
尔塞上班车运送。至1990年,全区各乡、镇,村、屯皆通邮。除远郊各屯、村、牧、渔场两日
1班外,各乡镇皆1日1往返。

   邮政质量指标下达表




  二、邮政业务

  梅里斯邮电所、局自开办以来,主要业务有函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投递机要、通
讯和集邮。1985年以后,恢复邮政储蓄和新增特快传递、商业信函。

  函件 1956年以前,各类函件由龙江县邮局富拉尔基支局负责投递。之后,各类信函、报
刊、明信片、普通读物及印刷品皆由各局(所)办理及投递。从1966~1976年,每年平均出口函
件50万件。1980~1990年,每年出口函件100万件。

  包裹 1956年初,进出口包裹620件。1960年出口包裹达3 000件。1980年以后,逐年增加。
至1990年,每年出口包裹近1万件。

  汇兑 梅里斯区自各乡镇成立邮电所之日起,莽格吐所、瑞廷所无汇兑业务,其余各所均
有汇兑业务。年出口汇票3 000张左右。1960年以后,出口汇票逐年增加。1980年,年出口汇
票超万张。1990年增加到5万多张。

  报刊发行 1956年起,报刊杂志发行量逐年增加,年发行量为2 000份以上。1958年“大
跃进”时期,盛市要求各机关单位,农村社、队指定订阅“三报三刊”《人民日报》、《解放
军报》、《农村报》;《红旗》、《奋斗》、《支部生活》)。发行量高达万份以上。1959~1961
年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纸张紧缺,报刊发行受限,年发行量降至3 000份。“文化大革命”时
期,全国大多数报刊停办,订销报刊杂志数量下降。1979年以后逐年上升。1983年,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报刊杂志进入千家万户。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用公款订
阅报纸、刊物较为普遍,流转额年增加2万元以上。至1990年,全区报刊流转额达8万元。

  分拣封发 建所初期,分拣封发无专人,所内2人3人不等,除话务为专人外,其它业务均
为兼职。随着邮政业务的不断增加和扩大,分拣封发业务始设专人管理。1975年以后,实行各
类清单查询制度。将进口信件分为平信、挂号信、包裹等。设市内投递挂号单独保管,平信5
格眼雅尔塞所4个。各乡镇以及局内、银行两大宗格眼,并设有专用储存包裹库间、机要室。
至1990年,分拣人员增加到2人。

  机要通讯 梅里斯邮局从1956年开始办理机要文件传递业务。日平均2件以上。机要员由
政治可靠、家庭出身清白者承担,专人专管。“文化大革命”期间,机要业务量增加,年平均
收发近1 000件。1985年以后,机要业务减少一半。至1990年,机要文件进出口年均800件左右。

  集邮 梅里斯邮局从1988年11月始开集邮业务,在营业大厅内设兼职人员1名,年定额发
行纪念邮票50套。

  国际业务 改革开放以后,开办国际业务,每年进出口包裹不过10件。平信月平均10封以
内。

页码>=3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