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章 城乡建设

第七章 城乡建设




顺治初年,沙俄入侵黑龙江地区,迫使鄂伦春、锡伯、鄂温克和达斡尔族南徙嫩江流域。
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较早建的村屯有:莽格吐、三间房、敖乃屯、额尔门沁、大拉台、三道罕、
河西、卧牛吐、音钦、三道岭、塔维栈、多布台、玛格尔台、哈尔布托、雅尔塞、哈拉、奈门
沁、随宫、齐齐哈、化木、梅里斯、大八旗哈、敖宝、长岗子、双岗子、哈拉等,房屋建筑是
沿袭古老的“介”字形,土木结构,大都是座北朝南,偏东十二、三度。墙体均采用草伐子或
土坯砌筑,屋顶采用起脊式骨架,椽子上面铺柳条或芦苇编笆,编笆上面抹泥,然后苫芦苇或
小叶樟。至民国初期,土平房逐渐增多。

  1946年人民政权建立后,各村屯农民的居住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多是草房和土平房。
1965年80%是土房,当时区政府的办公室也是土墙人字架挂瓦。最早的砖房是梅里斯养路段办
公室和梅里斯乡卫生所。

  1980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梅里斯城区,正式列入齐齐哈尔市七个城区之一。从此,
城市基础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公共建筑从平房发展到楼房。1980年之前没有一栋办公楼,到1990
年底,已建成18栋办公楼,建筑面积24736 5平方米。梅里斯供电局于1980年建的办公楼是最
早的。相继有:梅里斯街道办事处、区建委、农业银行、进修学校、交通收费所、区防疫站、
区教委、区检察院、工商局、养路段、劳动局、区政府、武装部、邮电局、税务分局、梅里
斯乡建筑工程队等部门办公楼及住宅楼。

  1990年来,全区已有三个镇、5个乡。共132个村屯,30 442户,房屋81 297间,面积为
1951144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房屋面积386 016平方米,楼房面积为2 963平方米;公共建筑
面积为217 217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面积为38 989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为45 129平方米,
其中砖混结构面积为6 000平方米。

  三个镇(雅尔塞、卧牛吐、共和)已纳入小城镇建设的轨道。镇内道路总长度为2 865公里,
面积为177 500平方米;现有路灯51盏,排水明沟长度为2.5公里;实有园林绿地面积为9.55
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4.862公顷。

页码>=31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