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基层组织
第二章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基层组织
一、中国民主同盟雅尔塞支部
1957年,中国民主同盟(以下简称“民盟”)盟员张鸿斗在齐齐哈尔市化工学校任教师期间
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雅尔塞乡哈拉村劳动。1961年起,张鸿斗在雅尔塞中学任教师。1978年,
民盟齐齐哈尔市委恢复活动后,将张鸿斗编入民盟市委机关支部。1983年,雅尔塞地区发展盟
员4人,并建立民盟雅尔塞活动小组。1984年,盟员增至7人。经民盟市委批准,是年6月8日,
民盟雅尔塞支部正式成立。
民盟雅尔塞支部成立后,紧密依靠中共雅尔塞镇党委开展支部工作,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镇党委、镇政府和民盟支部合作共事,从多方面给予关怀、照顾,盟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得到
发挥,为科技兴农献计出力。农艺师袁君宝,1982年在全区首次试验成功西瓜、香瓜地膜覆盖
新技术,使瓜果上市时间由原来的八月下旬提前到七月上旬。1986年起,他利用冬闲时间,到
全区8个乡镇20多个村屯举办西瓜、香瓜栽培新技术培训班,受训达2 000多人次。至1990年,
由他推广的西瓜育苗、地膜和小棚、深坑覆膜、双垅覆膜新技术,以及西瓜杂交新品种在全区
普及,为全区瓜果类生产作出贡献。
雅尔塞镇哈拉村是达斡尔族聚居村,经济发展缓慢。1985年,民盟雅尔塞支部接受镇党委
交给的帮助哈拉村制订“七五”(1986~1990)规划经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多次讨论,制订
的规划经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得到镇党委、镇政府批准。《规划》内容主要有:利用草原
发展畜牧业,养牛从350头发展到560头;利用荒地植树造林,林地面积由原来282亩发展到1107
亩;利用水面发展养鱼,水面达到1000亩,年产商品鱼20万公斤。在具体实施《规划》中,民
盟雅尔塞支部还邀请区林业局、兽医院等有关部门给予技术指导。1986年,投放鱼苗200万尾,
当年利润1万元。至1990年,全村养黄牛120头,奶牛300头,栽植杨树百万株,建成养鱼池630
亩。
二、中国民主同盟梅里斯支部
1983~1984年,梅里斯地区文教系统中先后有8人加入民盟组织。1984年10月16日,经民
盟齐齐哈尔市委批准,民盟梅里斯支部正式成立。经民主选举,产生第一届民盟梅里斯支部主
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1986年10月11日,支部成员作部分调整。1989年1月19日进行换届
选举。至1990年底,盟员发展到14人,转出4人。现有10人中,在职7人,离退休3人;从事教
育工作6人,文化工作3人,机关1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人,中师1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
中级职称6人;年龄在31~65岁间,平均50.5岁。
几年来,民盟梅里斯支部多次向盛市、区和有关部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和群众反映
强烈的问题。在区四届二次人大代表会上,民盟梅里斯支部和教育界代表向大会作的《关于农
职高中今后办学方向的问题》的发言,受到大会的称赞;《关于“两河”治理工程的建议》,
被市政府采纳实施;《关于建立达斡尔族中学》的建议,被市、区政府采纳实施。
民盟梅里斯支部注意发挥盟员的人才优势,开展社会办学活动。1985~1988年,在有关单
位的支持下,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先后举办3期书法、电子琴培训班。有109名6~17岁的小
学至高中学生参加培训,每期20天,80~100学时。至1990年,盟员在国家级会议、刊物上发
表论文、文学作品3人次;获省级各类奖励4人次,获市优秀盟员、市级各类荣誉称号9人次。
页码>=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