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建设 1949年,龙江县回子房区、达胡店区、卧牛吐区先后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团员。各区建团区委,下设团支部,隶属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龙江县工作委员会领导。1954年9
月,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境内团的组织关系隶属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齐齐哈尔市工作委员会领导。
1956年9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同称“共青团”)。同年11
月,共青团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员会成立,设书记1人;1959年1月,改称共青团华丰人民公社
委员会,设书记1人。1961年9月,改称共青团郊区工作委员会。是年,全区共有团支部206个、
青年13 906人,其中,共青团员2 941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团组织被红卫兵组织
取代,团的活动停止。1972年4月,全区各级团组恢复活动。1980年5月,改称共青团梅里斯区
委员会,1988年11月,复称共青团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员会,设书记1人。至1990年,全区基
层团委13个、团总支42个、团支部231个,青年23 886人,其中,团员4 034人。
团的活动 1949年,龙江县回子房区、达呼店区、卧牛吐区的组织建立后,各支部通过
“三会一课”(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上团课)等形式,向团员进行团的性质、任务
教育。广大团员积极响应党的各项号召,发挥党的助手作用。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踊跃参军、
参战、支前。随后,广大农村青年积极走合作化道路,多种粮,多打粮,多交粮,交好粮,成
为农村中一支骨干力量。1957年整党整风期间,广大团员、青年参加有关整党整风会议,在大
鸣大放中对党或单位领导干部提出批评、建议,帮助整党整风。因整党整风运动后期出现反右
斗争扩大化,有10名团员被错打成右派分子和中右、右言人员,开除团籍,受到长达20多年的
政治迫害。
60年代初,华丰人民公社团委组织广大青年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全公社组织业余团
校9处,班组21个,理论辅导员32个,共有2 000名青年参加学习。通过开展理论学习,推动了
各项生产的发展,全公社涌现出热爱农业劳动、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集体25个,各行各
业标兵170人。1963年,毛泽东主席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后,全区各级团组织
普遍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共举办报告会36场,座谈会261次,展览会42处,墙报271处,训练
报告员46名。受教育的团员、青年1.2万人,占青年总数的80%以上。这次活动规模大、范围
广、影响深、效果好,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团的组织瘫痪,活动无法开展。由于受“左”的思潮
影响,多数团员、青年加入红卫兵等各种造反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造反活动。其中,少数团
员、青年在批斗领导干部或群众的大会上,或明或暗地有污辱人格、体罚、殴打人身行为。
1972年,全区各级团的组织开始恢复。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广大团员青年在大干社会主
义、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成为全区各条战线中一支骨干力量。至
1975年,全区有3。746名青年加入共青团,149名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257名团员、青年被基
层推荐升入工农兵大学,905人被选进党的各级领导班子,331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时,
有1 000多人出席区劳动模范大会,300多人出席盛市劳模大会。1975年10月25~27日,郊区召
开首次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表彰了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涌现出
来的先进集体60个、先进个人300人。同时,产生了出席市第五届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集体代表16个、个人代表47名。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团区委组织全区团员、青年投入到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
争中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批判会,通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宣传新时期总任
务等做法,明辨是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团区委注重加强团的思想建
设和组织建设,大力倡导学雷锋、发扬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为革命多做贡献。对全区8个公
社团委、85个团总支进行充实整顿,对621个团支部恢复了各项制度,并做好吸收新团员和办
理超龄团员退团工作。
1979年3月起,团区委在全区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队、突击手”活动,通过积极引导,
使活动取得显著成果。1980年1月11日,团区委授予共和、哈拉公社团委为先进团委;授予哈
拉公社兴安大队等5个团总支(支部)为新长征突击队红旗单位;授予哈拉公社十三方大队等16
个团总支(支部)青年突击队为郊区新长征突击队称号;授予10名团员(青年)为新长征突击手标
兵称号;授予200名团员(青年)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同时,有4个团总支、30名团员,出席了
市新长征突击手命名表彰大会,1名团干部受团省委表彰,1名团员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
会表彰。
1983年起,根据区委和团市委部署,团区委在全区团员、青年中,普遍开展适合青年特点
的各种有益活动。活动结束后,市、区团组织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其中,授予共和乡兴隆山村
团支部为市级读书先进集体,有3人为市级读书先进个人。为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向全
国青少年发出的“采集草子、支援甘肃、改变面貌”的号召,1983—1985三年中,团区委发动
全区团员、青年,共采集草籽6 153公斤,是团市委下达任务的8.6倍。团区委先后被授予省级
“采种支甘”红旗单位、市级先进标兵单位、先进集体称号;有9人被授予市级先进个人称号;
区第二中学等14个基层团委被授予区级先进单位;175人被授予区级先进个人称号。由团区委、
区科学技术协会、区人民武装部联合发起的“农村青年、民兵学科学、用科学,劳动致富,争
当‘农家小状元’,‘科学致富小能手’活动”结束后,有60人分别荣获区级“农家小状元”、
“科学致富小能手”称号。
随着改革、开放新形势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一同传入国内。在各级组织
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工作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一些青少年因法律观念淡薄,是非不分,因而走
向邪路,以致犯罪。1983年开始,司法机关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三次战役。
打击的对象多为犯有盗窃、流氓、强奸、行凶杀人等罪行的青少年。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各级团组织乃至全社会,普遍开展普法教育和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86年和1987年,团区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88年,全区
帮教失足青少年752人,约占全区青少年总人数的3%。通过帮教,90%的失足青少年不同程度
地好转。
1986~1988年,团区委开展以“致力鹤城腾飞,为‘七五’计划立功”为主题的新长征突
击手活动。全区207户青年科技示范户、187户青年专业户成为农村科学致富、勤劳致富的带头
人。各级团组织为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帮助农民致富,使120户贫困户脱贫。1986
年,团区委被省政府命名为“扶贫先进单位”。在落实团市委关于“动员青年管理人才参加企
业经营管理竞争计划”工作中,团区委积极支持青年企业家在发展乡镇企业中发挥作用。其中,
区油毡纸厂厂长牟维成、共和镇鞋厂厂长李丙祥被吸收为盛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牟维成被
评为市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
1990年,团区委在落实团市委《关于整顿团的基层组织工作方案》工作中,整顿后进团支
部39个,调整团干部82人。全区有团员4 034名,经过评议,合格团员2 340名,占58%;基本
合格团员1 484名,占37%;不合格团员210名,占5%。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区一
类团支部98个,占43%;二类团支部102个,占45%;三类团支部26个,占12%。优秀团员517
名,占团员总数的13%。
历届团代表大会一览表
二、儿童团、少先队
1947年,龙江县回子房区、达胡店区、卧牛吐区各村屯在少年儿童中成立儿童团组织。每
村儿童团中设1团长,由10~15岁左右的雇贫农庭庭出身的子女组成,受村农会领导。儿童团
员手持红樱枪,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传送文件等,在土改运动中做出贡献。土改运动结束后,
儿童团组织即解散。
1950年,各区在团区委的领导下,各村学校成立中国少年儿童队,为少年群众性组织。19
53年8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少年儿童队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
称“少先队”)。各小学校中普遍建立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胸前佩带红领巾为标志。每所学
校为一个少先大队,设辅导员1人,由教师担任,负责全校少先队工作,隶属同级团组织领导。
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使少先队员自觉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英雄模范人物
学习,懂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从而树立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
人的远大理想。1964年,全区124所小学校共有少年儿童21423人,其中,有16934人加入了少
先队,占少年儿童总人数的79%;有128名少先队员加入团组织。有大队辅导员76人,中队辅导
员494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少先队组织被“红小兵”所取代,少先队活动停止。
1972年,全区少先队组织恢复后,广泛开展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
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和“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人人争戴小红花”活动。1979年5
月31日,齐齐哈尔市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办公室命名表彰梅里斯区实验小学第五中队为出
席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出席市优秀辅导10人;出席市优秀少先队员39人。1982年3月,是全国
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在落实团市委关于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绿化百条路、营造千亩林、
栽培万盆花”的活动中,全区19 714名少年儿童植树19 254株;建少年苗圃15个,育苗85 350
株;建少年林31个,植树2 948株;建“六一”林31个,植树16 306株;并成立红领巾护林队
130个。1984.年,通过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即: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
讲卫生;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环境美;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四有”
(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活动,强化了德育教育,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顺
利进行。是年,全区出席市级少先队优秀辅导员6人;出席市优秀少先队员46人;出席市优秀
中、小队3个,出席市红领巾读书读报先进个人18人。1987年5月20日,团市委为总结全市少先
队工作,推动培养“四有”新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命名表彰梅里斯区出席市优秀少先队辅导
员4人;出席市优秀少先队员18人;出席市优秀少先队中队4个;出席市优秀少先队小队5个。
1988年,全区广泛开展争做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举办最佳中、小队会,“让奖章在鹤
城闪光”、“五斜(小发明、小改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活动。仅上半年,各级少先
队组织共开中队会1 314场,小队会2 770场,为1 340名优秀少先队员挂了奖章,开展“五斜
活动百余次。使少先队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求实中前进,得到团市委的肯定。1990年,全区
有少年儿童19 939人,其中,少先队员15 396人。在开展“双学”(学雷锋、学赖宁)活动中,
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120个,到公共场所做好事1万余件。雅尔塞镇少先队为有病的张丹同
学捐款300多元,哈力小学姜春林为患病老人端药、扫地、擦玻璃,受到学校表扬。
页码>=4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