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协工作
第三节 政协工作
政协梅里斯区第一届委员会共召开2次全体委员会议、9次常委会议、12次座谈会和专题讨
论会,列席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3次常委会议,区政协主席、副主席还多次参加全区各个时
期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全体委员就学习贯彻中央[1983]1号、[1984]1号文件,落实农村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政府人事安排,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进
行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通过对委员提案的办理,区政府于1984年7月17日增设民族宗教科,
具体负责全区民族和宗教工作;解决部分科技人员使用不当的问题,对符合干部“四化”条件
并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提拔到领导岗位,其余按所学专业对口安置,使学非所用人员归
队;委员通过提案建议,并经区政府向市政府请示批准,在梅里斯建一所达斡尔族初级中学;
为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经区各级党组织培养考察,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相继吸收到党
内。
政协梅里斯区第二届委员会共召开4次全体委员会议、4次常委会议。区政协主席列席区委
常委会和区人大常委会已形成制度,为广泛开展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创造了条件。为使委员了
解区情,通过列席区第五次党代会,听取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贯彻中发[1985]1号文件,落
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全区“六五”,计划执行情况
和“七五”计划的安排,全区开展“五个新突破”的进展情况等,使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不断
提高。1985年,全区普遍开展整党。在区委征求意见会上,就端正党风问题,委员们向区委提
出批评、建议、帮助区委整党。同时,各工作组充分发挥委员的“人才库”、“智囊团”作用,
积极开展咨询服务。科技工作组深入到各乡镇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指导农民种植早熟高
产的“新红宝”西瓜、早育畦植水稻、传授黄牛改良和黄牛移植牛黄技术;卫生工作组深入基
层举办医疗技术讲座,为少数民族聚居村的群众免费就诊;其他工作组也都根据各自专长,开
展各种有益活动。区政协还通过召开台属、归侨、侨眷座谈会,组织学习“一国两制”方针,
开展同海外的联系,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积极工作。
政协梅里斯区第三届委员会共召开4次全体委员会议、4次常委会议。通过请区委、区政府
领导向区政协委员通报1987年全区实施“五个新突破”的成就和1986年全区经济发展规划,参
加区委组织的协商对话会等形式,了解区情,并就人们普遍关注的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农田
水利、人民生活等问题,与区委、区政府领导直接对话。经区委同意,1988年,政协梅里斯区
委员会制定了《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政府各部门联系的办法》,对于充实和完善政协的工作制
度,发挥委员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协商质量,委员们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围绕全
区发展经济宏观战略、土地、良种、教育、畜牧、卫生、水利、农副业等8个方面开展调查,
并形成书面材料,得到区委重视。通过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结合本
区实际,经委员积极要求,1984年经市政府批准,卧牛吐、莽格吐同时恢复为达斡尔族乡(卧
牛吐达斡尔族乡后于1989年6月改为镇建制);1988年7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梅里斯达斡
尔族区人民政府。在研究制定民族区优惠政策工作中,区政协组织有关委员去外地考察后,参
与了起草本区优惠政策的讨论、修定工作。1989年5月,由政协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员会组织
编写的第一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史资料》出版(内部发行),共800册,在市、区以及内蒙
古、南京等地发行。书中收入文稿12篇6万多字。曾在境内工作过的原龙江县县长范定国等领
导为本书题词并撰文。书中记述了境内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民族习俗、宗教、教育、卫生、
文化等方面,融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可读性较强。1989年5月北京出现政治风波
后,区政协认真组织委员学习中央文件、社论,统一思想,在委员中开展“向海外亲人发一封
信”活动,以澄清是非,做好稳定工作。区政协还向区委提出《清除腐败,搞好我区廉政建设
的建议案》,并协助区纪检委深入基层,检查党风党纪情况。
页码>=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