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武装

第八章 军事

第一节 武装





  一、驻军

  清顺治六年(1649年),在境内齐齐哈尔村(今梅里斯乡齐齐哈村,下同)屯兵10个佐(近千
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齐齐哈尔火器营。配参领1人,协领3人,满洲佐领、骁骑校
各16人。与此同时,水师营驻屯设有大小渡船33只,水手568人。

  1945年11月,黑龙江省委指派王明贵司令员组织达斡尔族青年成立蒙古自卫大队,鄂秀峰
任大队长,队伍初为250人,后发展到700余人。驻防在境内奈门沁村和长岗子村。蒙古自卫大
队为解放初期建立民主政权、巩固政权、剿匪斗争,解放齐齐哈尔市起到重要作用。1947年,
蒙古自卫大队经整编后,南下吉林、辽宁,参加著名的辽沈战役,为解放全国立下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军区后勤部在境内建立哈拉海军马场,以养军马为主,后改
为农、畜、副、渔及多种经营至今。

  二、民兵

  境内民兵始建于1946年。民兵主要负责站岗放哨,盘查坏人,协助地方部队和县、区武装,
剿匪、反霸清算、斗争恶霸地主,维持社会治安。土地改革时期,各村屯皆有民兵数十人。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实行“普遍民兵
制”。有85%以上适龄人员参加了民兵。1956年5月,按照《兵役法》规定,发放兵役证,登
记一、二类预备役人员。1958年3月,对预备役进行合编通称为民兵。

  民兵组织 1961年,郊区工委武装部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对全区民兵进
行了整组。把身体健康的16~45岁的男性公民、16~35岁的女性公民编入民兵组织。其中,对
16~30岁的男性公民,对16~26岁的女性公民编为基于民兵。复转军人列为基干民兵,年龄可
放宽到40岁。其他为普通民兵。同时规定:地、富、反、坏、右分子不得参加民兵,其子女表
现较好的可以参加基干民兵,但不得掌握武器,不得当干部;民兵干部,必须政治可靠、办事
公道,生产、劳动、工作、学习好,民主作风好,并具备一般军事常识。

  196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后简称
“三落实”)。同年3月6日。20日,全区在原基础上开展民兵整组工作,按照公社建团,够300
人以上的大队建营,够200人以上的生产队建连和“够啥编啥”的精神进行。同时,对枪支弹
药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作了认真清查,由政治可靠、思想进步的基干民兵负责管理。此后,区
武装部每年都对全区民兵组织进行一次整顿,对出队、入队、转队的民兵都履行一定手续,做
到组织落实。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中国珍宝岛事件后,遵照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区委
把战备工作列入重点,全区11个公社建立2个营、9个连,加上城镇工厂企业共计17个连,共有
民兵8 000余人。其中,通讯兵614人,另有战备马594匹。为适应战备需要,经过一年一度的
民兵整组,使全区民兵队伍逐步健全和扩大。至1973年,全区共组建1个师、10个团、11个营、
131个连、709个排,共有民兵33707人,基干民兵19727人,配备排以上干部2 268人。为适应
战时需要,在基干民兵中又组建1个独立团、36个连,民兵5 668人。1977年7月1日,郊区干部
和民兵代表88人出席了齐齐哈尔市第三届民兵大会。大会授予哈拉海军马场锦旗一面。同时,
前平大队五排、黑岗子大队一排、共和大队一排、哈拉大队七排十九班、扎布哈大队二十五班、
西地房子大队三排八班、桦木大队“铁姑娘”班、哈拉海军马场四连一排一班等11个班、排受
到奖励。同年,哈拉海军马场女基干民兵水利连,被黑龙江省军区评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
进单位,并出席沈阳军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代表会议。

  1981年,根据中央关于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的精神,对民兵组织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后,
民兵年龄为18~35岁。其中,男基干民兵为18~28岁,女基于民兵为18~23岁,普通民兵为29~
35岁。通过整顿,全区民兵年龄压缩,范围缩小,人员减少,素质提高。有建制1个基干团、9
个基干营、102个混合连,民兵编制14 100人。

  1986年春齐齐哈尔军分区命令,在梅里斯乡组建齐齐哈尔市预备役师直属汽车连,编制169
人;在共和、哈力2乡组建预备役师警卫连,编制129人;在卧牛吐乡组建预备役师汽车团警通
排,编制38人;在区医院组建预备役师汽车团卫生队,编制20人。同年10月,警通排与卫生队
撤销。1990年,警卫连由共和、哈力2乡改为雅尔塞镇。同年,按照军分区要求,在梅里斯乡
组建应急分队,共有队员30人,队长由武装部部长担任。

  至1990年,全区民兵建制为1个团、9个营、103个连,共有民兵7500人。其中,基于民兵
2 500人,普通民兵5 000人。

  民兵教育 1962年,郊区工委武装部为配合民兵整组工作,对全区广大民兵进行了国际、
国内形势,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思想,民兵整组的意义、目的和民兵“三大任务、十项要求”
的教育。教育活动采取报告会、板报、广播、标语、歌咏等多种形式,既有普遍宣传,又有座
谈消化,还注意发挥复员退伍军人和老民兵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1964年,在民兵中普遍开
展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开展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号召人人读毛主席
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同时,发动民兵人人做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一
帮一”、“一对红”和争创“先进民兵连队”和“五好民兵”活动,从而在政治上保证民兵组
织的不断巩固和提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出现热潮。利用冬训和平时活动
时间,组织学习“老三篇”(毛泽东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学习毛主席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人民战争、阶级和阶
级斗争等论述。各公社还采取培训民兵学习辅导员、举办中小型讲用会等做法,把学习引向深
入。1968年9月1日至6日,区革委会、区人武部首次召开民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
表大会,全区各社、尝队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学校中460多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
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出席会议。会上,有25名代表分别在4个分会场讲用,9名代表在大会讲用。
区武装部部长柴发信作了两年多来郊区民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
议还选举产生郊区出席省军区第二次民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

  1969年3月,苏军入侵珍宝岛后,区委对全区广大民兵深入进行战备教育,消除一些人认
为“打不起来”、“打不到这”和单纯靠解放军的不正确思想,树立“仇视苏修的思想、立足
于打的思想、必胜的思想”。通过放映影片“珍宝岛不容侵犯”,召开群众性声讨苏修罪行的
大批判会,激发士气,各项战备工作广泛展开。

  1973年11月14日,区委召开战备、民兵工作会议。区委副书记李云彩作的“在毛主席人民
战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加强民兵建设,抓紧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报告中,肯定了全区民
兵工作在毛主席“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皆兵”的战略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成绩,要求今后要
把批林(彪)整风、民兵建设、战备等五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

  1977年,全区广大民兵深揭狠批“四人帮”破坏民兵建设的滔天罪行。在开展思想政治路
线教育中,除通读、精读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外,还进行了革命传统、人民战争思
想、阶级、形势战备和政策纪律6个方面的教育。对《民兵工作条例》的学习,也针对不同对
象,在内容上有所侧重。1980年,在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新形势下,又进行
人民战争思想、民兵性质、任务,民兵工作“三落实”、遵纪守法、革命英雄主义、形势战备、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7个方面的教育。区人武部党委还在全区广大民兵中开展“争当劳武能
手,做一个好民兵”活动,调动了民兵生产、练武的积极性。

  1983年,针对全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区、公社、大队三级均成立民
兵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区民兵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武装
部第一政委吴国兴任组长,区武装部政委王凤鸣、区委宣传部部长孙耀廷任副组长。1984年,
区委在全区深入开展“书记抓武装做贡献”竞赛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在文明村(镇)建设工作
中,充分发挥民兵作用,在农村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下,深入摸索开创民兵工作新局
面的经验。

  1986年5月,区人武部由军队建制划归地方管理后,区委把“发动民兵干‘四化’、围绕
‘四化’办民兵”作为一个时期内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引导和组织民兵站在改
革的前列,为实现全区的经济振兴建功立业。民兵训练。全区民兵组织自组建起,坚持“劳武
结合、以劳为主、军政并重、不脱离生产”的训练方针,按照区人武部的要求,完成不同时期
的训练任务。

  1963年,全军开展军事大比武,郊区民兵的军事训练也广泛展开。要求民兵提高战备观念,
熟练手中武器,做到人人会放枪,个个会打仗,战时拉得出、带得走、用得上、过得硬。1969
年,毛主席发出“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后,郊区革委会把战备工作当作最紧急的战斗任务来抓。
全区有70余人参加了反坦克训练,140余人参加了“四大技术兵”训练,40多人参加了有线无
线通讯兵训练。各公社共训练民兵干部929人,训练民兵2 400多人。大民公社和边屯公社长沟
大队还分别组织了活抓“假设敌”和通讯兵送信演习,考验和锻炼了民兵“一不怕苦、二不怕
死”的革命精神。1973年,民兵训练从实战出发,根据农村特点,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开展以
“五大技术”和“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三防”(防原子战、防化学战、防细
菌战)为内容的小型、就地、分散的练武活动。全区共训练民兵排以上干部596人,训练独立团
和基干民兵1 456人次。1974年9月11~13日,为纪念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发表16周年,
区委召开全区民兵军事考核大会。市人武部首长亲自到会。全区7个公社及哈拉海军马尝崔门
种畜场共9个单位29个民兵班,在会上分别进行射击、投弹、刺杀、爆破打坦克,六0、八二炮
实弹射击和单兵技术共6个军事项目的考核。梅里斯公社桦木大队“铁姑娘”民兵班特邀为大
会作军事表演。参加考核的单位和个人均获好成绩。

  1977年,是贯彻总参民兵训练四年纲要的第一年。当年,按照《纲要》规定,全年训练民
兵连、营干部312人,100%完成训练任务,训练排以上干部1 312人,占应训总人数的80%;
训练基干民兵14 625人,占应训总人数的44.5%;其中,武装基干民兵10 123人,占应训总人
数的89.6%。许多单位由于坚持劳武结合的原则,开展小型、就地、分散的练武活动,农闲多
抓,农忙少抓,提高了民兵的军事素质,涌现出双岗子、后平、梅里斯、前进猪场第一批民兵
连新典型。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全区民兵训练工作紧张进行。在实施手榴弹实弹投掷
训练中,瑞廷农场民兵连副连长张臣、莽格吐公社武装部干事赵尚路,对突发的3次险情临危
不惧,舍身排险,保护了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区委为他们记三等功,并向全区发出通报,号
召认真向他们学习,推动了全区军事训练和战备工作的开展。

  根据总参、沈阳军区和市委《关于调整改革民兵军事训练的试行意见》的精神,从1981年
起,全区调整训练任务,实施分批训练。主要训练武装基于民兵连、排长,武装基于民兵(含
专业分队和炮兵民兵)。武装基于民兵连、排长、专业分队和炮兵民兵、每年各训练三分之一;
武装基干民兵每年训练四分这一。在训练时间上,两年为一周期,每周期专武干部、为两个月、
武装基干民兵连排长不少于20天,武装基于民兵(含专业分队和炮兵分队)30~40天。参加训练
的干部和民兵,完成规定的训练时间、内容,经考试合格的,进行毕业登记,发给毕业证书。
1984年,达呼店乡地炮分队当月组建,当月训练,当月出成果,取得全省考核总分第二名的好
成绩。

  1986年区人武部改制后,从1987年起恢复民兵训练工作。至1990年,军分区下达训练任务,
574人参加训练。其中,基于民兵263人,民兵连、排干部45人,专业技术兵191人、预备役分队
60人、专武干部15人。预备役分队训练仅在1987年开展一次,专业技术为地炮、通讯两种。训
练内容主要有:民兵干部教学法、分队指挥、业务知识、单兵单手技术、连排班战术、射击、
投弹、爆破、兵种协同和应急分队等。

  民兵作用 土地改革时期,民兵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看押地主恶霸、惩治坏人,保卫了
胜利果实和社会治安。为匪30多年的“草上飞”多明福等47名漏网的胡匪和地主,都是在当地
政府领导下,被民兵发现并捕获的。在五十年代的“一化三改”和六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全区广大民兵都起了带头骨干作用。

  1969年,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全区民兵边生产、边战备,时刻准备歼灭入侵之敌。边
屯公社长沟大队在搞好秋收生产的同时,广大民兵和群众昼夜施工,构筑了3道防线,近万米
的战壕、交通壕和防空壕,能攻、能守、能防、能转移,人、畜、粮、物都可转入地下隐蔽。
七十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广大民兵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全区2 000多名成
建制的民兵参加修筑黎子山铁路、飞机尝引嫩工程施工等战备和农田水利大会战。在战备形势
趋于缓和的情况下,民兵既搞生产,又抓自身建设,素质得到提高。1977年,瑞廷公社红旗大
队民兵连,被黑龙江省军区评为“红旗民兵连”,梅里斯公社齐齐哈大队民兵连九排、卧牛吐
公社东卧牛吐大队民兵连五排等民兵组织,也都在农村各项生产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

  全区民兵还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犯罪、巡逻放哨、设伏堵卡,维护社会治安。1978年8
月23日,富拉尔基区看守所1名武警勾结2名在押犯,持枪越狱逃至雅尔塞地区。广大民兵发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配合公安机关,经过连续3昼夜的追捕堵截,终将3名逃
犯全部击毙。市公安市党委、郊区党委对参战有功的11个单位、3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雅
尔塞公社武装部副部长常志安、干事张友水,音钦大队民兵李长军各记大功一次。1979年1月,
中国政府对越南自卫还击战在即。根据沈阳军区命令:在郊区民兵团中临时组建一支民兵连,
承担为前线运送弹药军车的押运任务。民兵连共3个排,9个班、编制为124人,在雅尔塞、达
呼店、瑞廷3个公社民兵营中择优抽调。正、副连长、指导员在区机关干部中任命。被抽调人
员落实到人头,待命出征。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3月5日,自卫还击部队全部撤回
国境。期间,郊区民兵连未接到押运任务。于3月上旬解除待命。1980年6月7日凌晨1时,梅里
斯公社新兴大队牛棚起火。朝鲜族武装基于民兵金振稿,冒火将棚内7头耕牛、5头小牛全部救
出,避免了3 000多元的经济损失。为表彰先进,区委为金振稿记三等功,并发奖金30元。

  1982年,区武装部在全区民兵中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全区民兵带头勤
劳致富,涌现出万元户104个、义务扶贫小组1 450个,帮助军烈属、五保户、贫困户1 114户,
有近900个贫困户脱贫。1984年5月,卧牛吐乡新村基于民兵沃林,出席沈阳军区退伍军人勤劳
致富座谈会。1985年,达呼店乡武装部落实“以劳养武”活动基地,当年收入近万元,自创民
兵活动经费。在“科技之冬”活动中,民兵先后举办各种学习班1 500余期,带头引进了30个
项目的优良新品种,平均亩产增值近30元。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全区民兵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1986年起,梅里
斯乡三合村民兵连,五年如一日,组织民兵开展义务护村活动。区武装部总结全区“坚持村自
为战,积极开展民兵义务护村活动”的经验,在黑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交流会上作书
面发言,并被省政法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88~1989二年,境内连续出现特大洪峰,全区民兵积极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中。出动机动
车6 000余台次,筑堤完成土方任务近200万立方米,抢救险房300余间,转移受灾群众1万多人
次,减轻了群众的受灾程度。1990年,全区民兵又积极投入到以筑堤坝、清淤泥、治内涝为中
心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来。

  基层民兵干部 1960年12月,华丰人民公社人民武装部对各民兵连都编有连长、指导员,
各排编有排长。30年中,连队数量有增有减。1989年后,民兵组织相对稳定。全区建制103个
混合连,设连长103人,指导员103人;建制309个排,设基于排排长103人,普通排排长206人。
1961年,各人民公社、尝街道办事处成立武装部。武装部编制部长1人、助理1人。全区共12个
武装部,有部长12人、助理11人。武装部具体负责民兵训练、整组、征兵、战备执行急、难、
险、重临时任务及其它武装工作。

  专武干部的训练,主要由齐齐哈尔军分区负责组织实施,每年培训2~3人,现全区专武干
部已全部轮训一遍。1987年,专武干部赵新生、毕丛志、王振华3人,在军分区举办的全市专
武干部培训班结业考核中,名列第三、受到好评。区人武部、区武装部从1960年12月建立后,
设部长1人,参谋、干事3人。1965年5月,增设政治委员1人。1971年,干部增加到12人。1986
年5月,区武装部由军队改为地方建制后,干部减少到9人。

  区人武干部的训练,主要由黑龙江军区负责组织实施。齐齐哈尔军分区采取办班、考核、
以会代训等形式,每年培训1~2次,以此提高人武干部的军政素质。

  区人武部干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中,都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武器库建设上,动手早、
行动快,1984年率先达标,在全省名列第二。当年,在黑龙江省军区组织的炮兵函授作业比赛
中,军事科获得团体第一名,副科长王明福获个人第一名。部长、政治委员带领全部人员,完
成了每年度的民兵训练、整组、征兵等各项任务。在“参建”工作上,政治委员参加区委常委,
每年包一个乡(镇),完成区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1987年,在军分区组织的“八一”国防知
识竞赛中,由部长白喜成、军事科长戴绍洪、参谋马春良组成的梅里斯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
名,部长白喜成获得个人第一名。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区武装部被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政工
科长白金喜获得一等奖。在1988年、1989年连续二年抗洪抢险中,部长白喜成、政委张秀林,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洪劳模”。

   历任武装部长、政委更迭表







页码>=4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