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民防空
第四节 人民防空
人民防空工作任务是从未来战争出发,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组织人民群众做好防护工作,
确保战时人民生命和财产免遭损失。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人防工作,不仅具有担负本区防空任
务的重要性,而且具有保证齐齐哈尔市居民战时人口疏散的战略地位。
一、机构设置
1969年9月,齐齐哈尔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战备领导小组。同年11月,全区11个公社相
继成立战备领导机构,1974年4月8日,区委成立齐齐哈尔市郊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公社配
备专(兼)职人防战备工作人员。1979年1月24日,区委成立战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年2
月20日,区委对区战备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作充实调整,各公社相应成立8个战备领导小
组。1982年6月14日,区政府成立区人民防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至1990年底。
二、人防工程
1969年,按照市革委会的部署,郊区革委会把战备工作作为最紧急的战斗任务来抓。本着
立足于早打、大打的精神,同年10月起,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在房前屋后构筑战斗工事和隐蔽工
程。共挖防空壕(洞)535 200延长米,战壕118 600延长米。一些社、队还挖了地下粮仓、牲畜
隐蔽部等。
1976年1月1日起,区委、区革委会机关百余干部投入全区第一个人防工程——区革委会人
防工程施工。同年,区房产处、区城镇供销社等7个单位9处工程相继开工,当年完成面积757
平方米。1977年,区医院、区招待所等7处人防工程开工。至1979年,境内17处人防工程相继
竣工,总建筑面积4 858平方米,总造价43万元,均由国家投资。
境内人防工程因施工迫于应急,工程质量较差,后又缺乏维修,1984年5月,经全省人防
工程大检查后,仅有2处合格,另15处均报废。根据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方针各单位发挥
人防工程平时的利用功能,使之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城镇供销社、区招待所等单位利用人防
工程储存蔬菜、水果、鱼肉等物品,收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战备教育
1969年,遵照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全区各级革委会通过召开会议,抓典型、总
结推广经验等做法,使全社会树立战备观念,增强必胜信心。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全区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区委多次进行动员,教育
全区干部群众随时准备歼灭敢于来犯之敌。区组建区级专业队伍。即:“三防”(防原子、化
学、生物)、消防、运输、通讯、抢修、交通、医疗救护和治安纠察队。并组建担架队200副,
1 000人;马车400台、800人。还组建卧牛吐、莽格吐、瑞廷3个后方医院,配备中、西医,护
士及行政人员。区委还对市下达的2万名城市人口的疏散任务落实到户。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
结束后,区委开展“一抓三促”工作。即:抓宣传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促战备工
作,促安定团结,促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
1984年7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人民防空条例》颁布后,区人民武装部、司法
局、人防办联合下发《关于宣传贯彻(人民防空条例)的通知》,翻佣条例》问答200份,发至
区直各单位、各乡镇。至1990年,按照《条例》要求,先后在梅里斯一中、梅里斯中学、达斡
尔族初级中学、雅尔塞中学、卧牛吐中学相继开设“三防”知识教育课。1988年6月,梅里斯
区派出由6中学生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全市“三防”知识竞赛。竞赛成绩在全市七个区中名列
第五。区人防办还在区机关和雅尔塞地区组织干部群众千余人,观看“三防”知识录像片。根
据全市防空袭预案,在全区八乡镇落实了建华、龙沙两区18 210人、梅里斯城镇3 500人的人
口疏散任务。
页码>=4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