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文艺团体

第三节 文艺团体




  

  一、专业文艺团体

  1961年,梅里斯区成立了剧团。有演职人员20名。排演剧目有二人转、拉场戏、相声、山
东快书、快板书、评书、单出头等。两年间共演出20余场,观众达1万多人次。该剧团于1963
年解体。

  1987年,成立了梅里斯区“民间艺术团”。隶属区文化局领导。以自负盈亏为主,区财政
每年拨款1万元作为剧团经费补贴。团址设在梅里斯影剧院二楼。有演职人员11人。主要以拉
场戏、二人转为主。经几个月的紧张排练和培训,排练出拉场戏“棉裤腰”、“墙里墙外”,
二人转“猪八戒拱地”、单出头“红月娥作梦”等。在达呼店镇共演出11场,为区政府各种会
议义务演出5常至1988年6月,艺术团由演员温忠岩承包。相继在区内各乡镇及大庆等地进行演
出,年底该民间艺术团解散。

  二、业余文艺团体

  回子房业余剧团 1953年后,回子房剧团以评剧为主,巡回演出。曾参加过东北地区文艺
汇演,受到各界好评。1954年冬,何德志带头创办了哈拉达斡尔族村业余剧团。何德志任团长,
那音太任编导,有16名演员。剧团初创之时,一无乐器、二无服装、三无道具化妆品,四无剧
本。自己凑钱买乐器;借用演出服装;自编、自导和自演;挤时间排演剧目。相继排练出《水
流千里归大海》、《恩仇记》、《小二黑结婚》、《心上人》、《少郎岱夫》、《二流子转变》
等剧目。这些剧目有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有歌颂土改斗争的;有宣传《婚姻法》、提倡婚姻自
主、反对包办买卖婚姻的;有歌颂反压迫、反剥削的、有弘扬民族英雄的;还有教育“二流子”、
“懒汉”改过自新的。后又演出歌舞、曲艺节目。如在当时深受欢迎的有罕伯舞《得热斯黑呢
呢》、江南《采茶舞》、独舞《蝶舞》、还有男声独唱《放排人》、《共产党的恩情比水深》、
《心上人》、男女声对唱《敖包相会》、《丰收歌》以及快板、山东快书等。

  哈拉剧团从创办开始,就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1954年,市人民政府奖给剧团数种乐
器,市民委为剧团添置了演出服装,村里筹措资金陆续为他们添置了各种道具、备品等,使剧
团初具规模。市文化局派专人到剧团进行指导;抽调演员到市文化馆参加培训。女演员代项学
单人舞《箭舞》、《碟子舞》,彩金、娜仁等7名演员学习《采茶舞》,彩凤学表演唱《大西
瓜》,彩金学山东小调,喜荣学民间舞蹈《跑驴》。何德志由文化局杨萌朋同志负责,进行声
乐基本功训练。乐队的“三宝一太”(何宝、扎宝、海宝、那音太),由朱葵同志负责教练。这
些达斡尔族青年演员的演技水平逐步接近或达到了专业演员的水平。

  哈拉达斡尔族村业余剧团,最活跃期是1954~1958年。他们始终坚持边生产、边排练,边
演出;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往返于村屯间。1959年,雅尔塞农场成立文工队,哈拉业余剧团
的主要成员被抽调到农场文工队。到1960年,场文工队解散,他们又回到村里。曾冷清了两年
多的哈拉村业余剧团又恢复了活力,直至“文化大革命”前解散。

页码>=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