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广播

第五章 广播电视

第一节 广播




  

  一、线路

  1959年组建华丰人民公社广播站。当时采用有线传播,线路开通至梅里斯、共和、瑞廷等
地。是时下属共和、瑞廷两个广播放大站。

  1961年,华丰人民公社广播站更名为齐齐哈尔市郊区人民广播站。

  1965年,郊区广播站纳入行政机构,郊区办事处设广播事业科。实行科站合一;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合署办公。

  1972年,郊区广播站在转播上三级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基础上,开始自办新闻节目。是时
增加了大民、水师、边屯等广播放大站。郊区广播站已下属7个广播放大站。

  1975年,边屯、水师、大民公社划归昂昂溪区管辖,该三个公社的广播放大站也随之划归
昂昂溪区。是时区广播事业科下属现在的8个乡、镇广播放大站。

  1983年4月29日,齐市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大风雪袭击。区内的405公里广播线路3/4被
毁坏,只剩下102公里线路。自此,有线广播处于半瘫痪状态。

  1986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广播事业科改制为广播电视局,仍属政事合一,
合署办公。

  1988年,区境内开通了调频广播,梅里斯人民广播站改为梅里斯人民广播电台。至此,本
区的广播事业从有线发展到无线,全区的广播覆盖率达到100%。

   全区有线广播线路表







  二、设备

  1959年建站之初,仅有扩音机1台,收音机2台,话筒1支;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扩音机13
台,大喇叭72个,录音机13台,电唱机、收音机、半导体各8台,话筒12支;截止1990年,有
扩音机15台,录音机20台,电唱机、收音机各10台,半导体16台,话筒24支。1988年本区开通
调频广播,增设了1台调频发射机,调频发射塔1个。

  三、自办节目

  自1959年建站始至1971年,主要是转播中央、盛市三级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从1972年开
始,除了转播上级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之外,向全区播放自办节目。

  新闻 新闻节目是本区人民广播电台最早自办的主体节目,主要是采编播发本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生活领域中出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事迹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为全区的物
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服务,为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当好喉舌。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李凤清曾于70年代在本区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写出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日报》、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齐齐哈尔
日报》都多次转发梅里斯人民广播电台(站)的新闻稿件。每年转发的新闻稿件均在五十篇以上。

  阿伦河之声 《阿伦河之声》属新闻性专题节目,主要是发表人物通讯,采用较长篇幅,
利用广播手段宣传区内的新人新事。此节目推出一批典型人物,受到广大听众的赞赏。其中
《达乡黄花》一稿分别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教育》采用,还被改编为广播剧在黑龙
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并获市文联颁发的三等奖。播发的《达斡尔的骄傲》一稿被评为全拾中
流砥柱”征文优秀作品奖,被收进《太阳骄子》一书。(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

科学天地 此节目旨在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人民学科学用科学服务,在节目中设
置了“身边科学”、“科学与生活”、“科学种田”、“化学与农药”、“畜禽饲料”等小栏
目。

  社会纵横 本节目设有理论探讨、政策问答、时事漫谈、社会扫瞄、热点透视、它山之石
等多个小栏目,包含较广的内容,属社会教育节目。

  信息与服务 本节目主要是信息传播和播放广告,每次五分钟。

  清晨一支歌 每日清晨为听众播放一支新歌,以华夏新曲为主。

  傍晚一支歌 每天傍晚时为听众播放一支抒情歌曲。

  文艺百花 本节目以歌曲、曲艺、相声为主体,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在欣赏娱乐之中得以教
育。

戏曲欣赏 本节目旨在继承、发扬我国的传统艺术,主要是播放我国各种传统戏曲,并加以
解说。

  文学摇篮 本节目多是播发配乐散文、配乐诗歌、配乐小说。旨在本地区文学爱好者提供
一块发表文学作品的园地,培养区内的文学作者。本栏目的编辑即从事编辑,又从事文学创作。

  小说连播 此栏目以播放传统评书和广播小说为主。1980年开播至1990年,颇受听众欢迎。

  四、收听

  有线广播采用线路传输,其收听率由喇叭入户多少而变化。本区自1959年建广播站至1990
年止,其收听情况见下表。

   全区有线喇叭入户情况表




页码>=5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