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陵墓
第二节 陵墓
总督坟 尚书阿尔赛汉军崔氏,居京师受世宗和累擢将军并湖广总督内用户部尚书乾隆初
为家丁所戕,归葬齐齐哈尔城东北五里许。现在俗称总督墓。围以砖墙,树木葱郁、极为壮观。
穆将军墓 本境内大八旗哈屯西三里许,有穆将军墓(将军名穆图善,其事迹详本传)墓地
南北五十八米、东西三十八米、南北石柱三十二个东西石柱十六个。
周围排列石椿为墙,有石门三座,一正门、一东偏、一西偏、石门旁均刻字联、其曾祖父
母至其父母之墓均附葬于此。
舒保墓 本区境内三道岭屯东南有徐公舒保墓,占地四垧八亩零九厘(徐公事迹见本传)由
其后人徐庚寅、徐凤山、徐文喜奉祀。
多将军墓 区境西小八旗哈屯后有多将军陵墓,将军名多隆阿,事迹见本传)占地二亩许,
将军之父母均葬于此,墓之四周建有砖墙,墓前有砖修墓门一座,现已墙倒门塌,砖瓦狼藉,
并于康熙二年春(1935年)将军墓被人盗掘,其殉葬金器以去漫藏海盗信然其子孙已式微,只有
曾孙一名,不知住处。
蒙古都统墓 阿兰保原名吴能,系达呼里族,满洲正白旗,世居北五家子屯,曾充蒙古督
统,土人均称蒙古都统墓,墓地在五家子屯东二里许地为平原,左右漫峦环抱,前临嫩水,后
绕平岗,四周围墙倾圮,仅余墙基可见,蒿草迷离,几不可识,墓亦盗掘毁塌尸骨暴露,九成
无立之墓矣,兹将碑欠附列于左:《龙江志》卷二二九面陵墓志。
咸丰二年(1852)8月吉日既从先孝德公归葬于祖兆,次年即属从军东西湖南敌五所忾,越
今30有4年始,并先垂之非敢缓也。盖将欲身亲之而遂迟至于今也,自吾族索伦籍世居齐齐哈
尔城,曾祖公始以高祖林公卜兆于城西之堆而后。
三合砖场辽代砖室墓 1982年10月3日,本区三合砖场工人在该场西南岗子取土时发现一座
青砖砖室墓。此墓葬座落在三合砖场西南100米处的土岗东南坡。南距农业科学研究所3.8公里,
东距大八旗哈村3.6公里,西距三合村2.5公里,北距长发屯2.8公里。此墓为小型穴砖室墓。
为东西向,平面呈长方形,无墓道。墓室东西长2.9、南北宽1.3、高1.59米。四壁均用长32、
宽16、厚6厘米的素面灰色埒砖顺墓壁方向,平铺错缝叠压面成。砖自下而上垒至第20层时起
拱,拱顶系将砖斜坚中部靠在墓壁上相倚而成。墓室底部平铺两层同一规格的青砖,地表可见
到木板、白色丝织口残片。葬成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头西脚东。墓主男性;年龄约在40~50
岁之间。骨架身长1.67米。随葬品均出在墓室两侧,横向双行排列,前行为瓷器,后行为陶器。
墓主头下两侧,发现有“开元通宝”等唐宗时期的铜钱。出土随葬品可分为瓷器、陶器、铜钱
3类,总计26件。
长岗辽墓 长岗辽墓位于共和镇长岗子村。东距齐甘公路0.8公里,南距共和后屯3.5公里,
西南距兴隆山村6公里,北距双岗子村6公里。
1984年10月下旬,长岗子村民在房前30米处挖窖时,挖出一些马骨和部分马具饰件。齐齐
哈尔市文物管理站派人前去调查。在出土马具的窖坑向西开探方1个,探出辽代墓葬一座。
该墓为土坑竖穴,东西向,平面呈较规则的长方形,墓底四边有较明显转角。墓圹东西长
4.60米,南北宽1.80米,距地表深1.90米。葬式的单人仰身直肢葬,头西脚东,墓主为男性,
年龄在30~40岁之间,身长约1.68米。无葬具,墓开口在耕土层下。在墓主头部左侧,随葬有
铜质盔顶和鎏金铁权杖,腹部有骨带扣,胸部右侧有铁质兵器。开墓底发现“开元通宝”、
“崇宁重宝”等铜钱。出土随葬品117件,大致为兵器和马具。
音钦清代墓群 音钦村位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东8公里处。东依嫩江、南距哈拉
村约7公里,西北距达呼店镇20公里,东北距卧牛吐镇12公里。墓群座落在音钦村中部东侧嫩
江边的土岗南坡上。
1979年10月,音钦村村民房俊都在房东4米处挖窖时,发现1座墓葬并出土了瓷器、铁器和
铜器等多件。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闻讯派人进行了现场调查清理。1980年5月,市文物管理
站对该墓进行了复查。并又对附近地层做了铲探。沿被扰乱的墓葬(编号M1)向东2米,开挖4×
4米探方1个,发掘清理墓葬2座(编号分别为M2、M3)。这次发掘面积2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瓷
器、桦皮器和银饰品等。1987年9月,房俊都在房东20米处再次挖窖时,又发现了1座墓葬(M4),
出土了一批瓷器、铜器、银器及料项饰等。于是年冬和翌年春,市文物管理站调查了该墓葬情
况。M1、M2、M4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双重套棺,四角为榫卯结构。其前后有隔箱,随葬生
前用品及祭品;两侧有过箱,无随葬品。外棺长3.5米、宽1.3米、高0.85米;内棺长2.1米、
宽0.9米、高0.65米(M1);前后隔箱均宽0.7,木棺系用宽30~40米、厚10厘米的木板卯合而成
(M2)。墓主均头南脚北,仰身直肢。M1、M2、M3为单人葬。(M2)为母子二人合葬。其母死亡年
龄在30~35岁之间。小孩死亡年龄约在4~5岁左右。成人骨架长为1.58米,小孩骨架长为0.68
米。两骨架劲部均有明显的剁砍断口痕迹(见图3)。M3东北距M2,2米左右,有2层葬具;第一
层为木框式,无底无盖,南北长0.8米、东西宽0.6米、高0.5米,四角有榫卯;第二层,木框
内有瓮棺,盖呈盆状,口向下扣于瓮的口沿上,瓮的口沿上,瓮腹壁一侧有单孔。M4位于M3南
侧2米处。共计出土随葬口171件,其瓷器、雍正年间的青花、五彩、素三彩、掐丝珐琅和金属
器物的鎏金等制作工艺,提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哈拉古城 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北20公里处,隶属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雅尔塞镇哈拉村管辖。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3°02′55″~123°03′53″,北纬:46°36′05″~46°36′48″。
东距嫩江二公里,南距哈拉村屯250米左右,西北距齐查(查哈阳)公路200米。
古城呈长方形,分南北2城。北城东西300米,南北250米,周长7 10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
墙底宽10米,上宽1.3米,残高2米。北城东南与东数第一马面间有一瓮门、门东西20米。北城
东南与东数第一马面间有一瓮门、门东西20米,南北16米。城墙四面各有马面2个,马面间的
距离均在80~100米不等,四角筑有角楼。墙外护城壕,现已被淤平。城中偏东有一建筑台基
(俗称点将台),台基南北40米、东南34米。台基前有宽8米的咯基可通北城瓮门进入南城。后
有3米宽的土道直达北城墙,使北城又分为东西两部分。
南城似接北城扩建而成,城墙亦夯筑,南北130米,东西300米(现残存72米)。周长860米。
南北二城城垣总长为1 660米。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仅次于泰来塔子城、克东蒲峪路故城、龙
江县土城子古城的第四座辽金古城。近年来,在城东北1公里和城北3公里处发现金代墓地,在
城东北5.5公里处发现金代陶窑址,出土了金代瓦当、大灰砖。在城内发现了轮制陶片、白瓷、
仿定白瓷残片、布纹瓦、大青砖及石臼、石槽等。
城西、南城墙、点将台基保存较好,东墙、北墙人工取土破坏严重。近几年有学者考证哈
拉古城是金初的庞葛城故址,金初乌古迪烈统军司,招讨司治所,东北路讨司的初置地。但也
有学者对此持异议,未成共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1987年2月24日,被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页码>=57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