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妇幼保健
第七节 妇幼保健
梅里斯区妇幼保健工作始建1950年。是时,区内设妇幼保健室6个,村屯接生站33个。1956
年,区妇幼保健站成立,负责全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到1990年,乡镇卫生院设妇幼防保组,村
卫生所有一名接生员,形成由区、乡、村组成的三级妇幼保健网。
一、助产技术
1950年前,区内村屯中仅有些民间接生婆。采用旧式接生法,既不卫生又不科学,因而造
成产后流血、会阴裂伤、产褥热和败血症者甚多,许多新生儿死于破伤风。音钦村512名产妇,
用旧式接生法分娩占99.6%,新生儿死亡率为43%,因破伤风而死亡104人,占出生数的20.3%。
1950年,全国第一次卫生会议提出:“减少婴儿破伤风和产褥热,推广新法接生,改造旧
式接生”。嗣后,齐齐哈尔市卫生局举办妇幼保健培训班,深入农村对旧接生婆进行培训,使
其学会用新法接生。1956年,各乡卫生所设有一名接生员。翌年,有9名参加助产技术培训学
习。是时结合中心工作下到村屯宣传“一躺五消毒”(躺着分娩、敷料和器械消毒、接生员手
消毒、会阴垫消毒、外阴及新生儿脐带消毒)的新法接生。
1959年,市卫生局提出普及新法接生,推行科学接生(一观查、二无菌、三做到、四正规)
新方法。村屯接生员均备产包。
1970~1973年,培训新法接生员30名。每年都为赤脚医生举办学习班,提高其技术水平。
1982年,搞科学接生试点工作,全区有科学接生员18人。1984年,区妇幼保健站对赤脚医
生和接生员进行第三次复训,对他们进行登记建卡,稳定队伍。
1986~1990年,培训接生员85人次,参加技术理论知识考试150人次,67名接生员获合格
证书,合格率为81.7%;有接生员81人,有科学接生产包73个,新法接生产包8个;无产褥热
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生,产妇死亡1例。
二、妇幼保健和妇女病防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妇女“五期保奖(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围产期
保健(转产期以妊娠28周至产后42天计算,包括孕妇保舰围产儿保舰分娩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
也包括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保健)和妇女病防治。
1958年“大跃进”时期,生产队女社员在生产劳动中实行“三调三不调”即月经期调“干”
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1965年,开展妇女病
的普查普治工作。
1979~1980年,全区开展以防子宫脱重,尿屡为中心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大会战”。共普
查18 676人,查出子宫脱重226人,宫颈糜烂69人,附件炎91人。国家免费为妇女病患者治疗。
上托84人、手术7人、先后治愈201人。
1982年5月,齐齐哈尔市妇幼保健站在区内共和公社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妇女围产期保
健试点工作。探索在农村如何进行妇女围产期保剑举办学习班;建立孕妇围产期保健常规,孕
妇检查卡片;对全公社孕妇进行系统管理,为在农村开展妇女保健奠定了初步基础。
1990年,普查2708人,查出439人分别患有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附件瘤等病,发
病率为16.2%。是年购1 200个外阴冲洗器,分发给各单位的女职工。
三、儿童保健
梅里斯区儿童保健起始只对儿童的多发并常见病进行预防和治疗。随后逐步开展儿童计划
免疫、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视力及口腔保健等。
1951年,为儿童接种牛痘疫苗,以防天花。1962年开始推行小儿麻痹减毒活痘疫苗。1966
年推行接种麻疹疫苗。到1973年施种流感疫苗。1978年后,开始在城乡普遍进行有计划的卡介
苗接种。是年连续开展麻疹、小儿麻痹疫苗接种大会战,补齐以往遗漏部分。1979年“六一”
儿童节期间,国务院拨专款为全国学龄前儿童免费驱虫。全区学龄前儿童亦尽服驱虫药。1982
年后,卡介苗接种实行计划免疫。1986~1990年,接种麻疹疫苗88 962人,接种率为98.6%;
接种流脑疫苗122 270人,接种率为94.2%;接种三联疫苗119984人,接种率为97.06%;接种
新生儿卡介苗7 516人,接种率为89.49%。
并为67 145名儿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卡片,体检率由54.4%上升到90%以上。普查托儿
单位儿童466人,其中身高未达标87人,未达标率为18.88%,达标20人,达标率为68.67%,
超标59人,超标率为12.45%;体重未达标39人,未达标率为8.37%,达标330人,达标率为70.82%,
超标97人,超标率为20.81%。在区幼儿园88名儿童中查出龋齿27人,发病率为30.7%;为50
名贫血儿童投服“富儿血”,为312名佝偻病儿和1 847名儿童投服维生素D2,用以治疗及预防
佝偻病;有8 550名7岁以下的儿童参加免疫保偿,保偿率为83.56%。
页码>=59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