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
第七编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阿兰保( ~1 804)
阿兰保 又名吴依、乌力斯莫昆。乌力斯哈勒,隶齐齐哈尔正白旗,生于齐齐哈尔五家子
屯(隋宫屯)。清乾隆三十九(1774)以兰翎侍卫从军明亮征大小金川,因战功卓著授二等侍卫、
赏噶布先巴图鲁勇号,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从将军海兰察攻克甘、回晋升蒙右镶兰旗都统。
后调京都任御前侍卫,正旗护军统领、九门提督镇殿将军其军功加三晋级九级禄八次。阿兰保
于嘉庆九年(1804年)逝世、赐葬立碑于齐齐哈尔城西15华里五家子屯。
多隆阿(1 81 8~1 864)
多隆阿 字礼堂,齐齐哈尔小八旗哈屯胡尔拉斯哈勒。隶正白旗。其父金格里以佐领从征
青海,因功加副都统衔。咸丰三年(1853年)多隆阿36岁以骁骑校从征,从曾格林沁,不久赏蓝
翎,递补佐领。咸丰五年(1855年)调湖北改属江宁将军都兴阿,充当营总。咸丰六年(1856年)
四月论功加副都统衔,不久补协领、充当行营翼长。咸丰七年(1857年),升副都统。咸丰八年
(1858年),荆州将军都兴阿请病假,由多隆阿统带。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福州副都统,并帮
办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军务。同年八月,因战功赏云骑尉世职。十月任正红旗蒙古
都统,仅七天后又任荆州将军。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赏骑都尉世职,五月督办陕西军办。同
治三年(1864年),四月十五日卒于军中。
多隆阿作战英勇,统军有方,战功显赫,治军赏罚分明,恩威皆德,亮节清风。身居钦差
大臣、西安将军,身无珍裘绮罗,家无房舍。故后,川陕一带多隆阿专祠犹如家庙。光绪年间
清廷又追封多隆阿云骑尉世职。并所给一等轻车都尉晋为一等男以其子双全袭之。现齐齐哈尔
市龙沙公园、立有多公祠。其故居小八旗哈村有将军陵墓。
多将军生平爱士卒如骨肉而军令严明凡所指挥,虽赴汤蹈火亦不敢避,屡殄臣寇,勋名誉
满海内外。将军逝时已无家室,其子双全依旗族而居,身无完衣,将军遗疏云:“不使家有长
物,身有余财。”
舒通额
舒通额 何斯尔哈勒、齐齐哈尔屯人。隶齐齐哈尔镶兰旗。咸丰四年(1854年)由兰翎催放
骁骑校,咸丰五年(1855年)授佐领。同治元年(1862年)简放阿拉楚喀副都统。同治十一年(1872
年)九月,换头品顶戴、赏穿黄马褂并赏图萨台图鲁勇号。当年,孤军深入隐伏与捻军短刀相
搏,左膝盖右膀左股各被枪子穿透、遂战死。诏赐祭葬,世职。
德兴阿
德兴阿齐齐哈尔雅尔塞屯,脱木哈勒,隶齐齐哈尔正黄旗、官至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道
光二十六年(1846年)为蓝翎侍卫。咸丰二年(1852年),晋头等侍卫。是年冬从琦善南下,统带
吉林、黑龙江马队驻河南。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加副都统衔。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任
汉军正白旗副都统。翌年调任察哈尔蒙古副都统,八月为御前侍卫。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授
钦差大臣督办江北军务。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统。咸丰八年(1858年)八
月因战事失利革职留任处分,返天津帮办僧格林沁军务。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任密云副都
统。同治元年(1862)二月,调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七月调任西安左翼副都统。同治四年(186
5年)赴塔尔巴哈召任参赞大臣。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五日,于塔城病故、安葬于齐齐哈尔音
钦屯、卒年51岁。
鄂瑞喜(约1 880~ )
鄂瑞喜 又名梅耶铁,字芝亭,敖宝屯人,达斡尔族,鄂嫩哈勒。社会开明绅士。清末民
初,曾在地方保安队率兵剿匪,吴俊升任第29师师长期间,晋升营长。民国19年(1930年)加入
蒙古自卫大队,任大队长、在卧牛吐一带民族村屯巡逻、防备胡匪抢劫,以保护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被当地百姓称为瑞乡老。
鄂瑞喜通晓汉、满、蒙几种语言,与省督军府大小官员接触广泛,加之本人办事正直、不
贪民财、当地达斡尔族百姓有事愿找他出主意或请他代为办理。在蒙古族中学筹资、组建蒙古
自卫队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在达族百姓中有很高威望。
敖庆善(1 867~ )
敖庆善 字同甫,达斡尔族敖勒莫昆,敖勒哈勒,齐齐哈尔音沁屯人。生于清同治六年
(1867年)。是达斡尔族藏书家。
他生平勤奋好学,喜爱读书,并精通蒙、满、汉三种语言文字。他从十几岁时即开始抄书、
藏书,后来积书约五、六百种,三千余册。大部分是满、蒙文线装古籍。有一些是亲笔抄本。
其中有的是国家级善本和部分珍贵的地方文献。
他为官较早,于光绪初年,十八、九岁时即出任黑龙江将军署蒙语翻译官和无品级笔贴式。
不久,补防御骁骑校和五品顶戴骁骑校。以后又升任墨尔根正白旗佐领,黑龙江旗务处总办等
职。宣统年间,任呼伦兵备道。民国年间任齐齐哈尔正黄旗协领,黑龙江省旗务处总办军法处
推事等职。他为官时奉行两条座右铭:一条是“与其行险以侥幸,不如居易以俟命。”第二条
是:“学者之所以读书,非欲为官也,将以明道也。”说出了为官应清廉,读书是寻求真理的
道理。他一生读书不倦,抄书不辏每册书上,加盖多个藏书印章,印章有名章、斋室章、闲章
等,各种印章不下三十余种。他的藏书,大多数已经散失。现在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保存一部分,
近一百种,六百余册。有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听松楼新刻本《新刻满汉字诗经》是第一次把
汉字《诗经》译成满文,全国只存有三部。乾隆武英殿刻本满流水合壁《五经》、《四书》、
《御制满蒙藏汉文四体清文》、满文抄书《三国志》,道光刻本满文《聊斋志异》以及光绪抄
本汉字《黑龙江城事宜》等都是比较珍贵的古籍。
崔枝禄
崔枝禄隶齐齐哈尔正黄旗,汉族。清语名为阿尔赛。
康熙四十年(1709年),简广东盐巡院。雍正五年(1727年),改福州副都统,七年迁福州将
军。八年迁署福建总督。先是台湾有司官低任一年疆吏,即内地人负赴台协办,又一年调回。
九年,兼福州陆洛提督。十二年七月,再署福建总督。乾隆二年(1737年)广东将军。八年(1743
年),授湖广总督。九年除,户部尚书。次年五月,为家丁所戕。
黑水氏族多以武功显,唯崔氏一门多文学之士,富有藏书,至今为人称道。
吴春山(1913年~1958年9月)
吴春山男、满族、农民、无文化,民国2年(1913年)生于齐齐哈尔二合村,1936年迁入地
房子村。1947年任地房子村农会治安员。
1950年至1953年首办互助组《吴春山互助组》连续二年被评为省级模范组。
1954年任初级社社长,1955年任高级社社长。1956年任岗子管理区主任。
他性格直爽,工作从不谋私利,生活一直艰苦朴素。在任职期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
真贯彻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政策。1953年,他办的互助组粮食获得大丰收,被评为盛市劳动模范,
受奖一匹枣红马。1953年7月,任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期间,和市政府领导一同接待苏联代
表团。当把他从地里找回,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坐车赶到市里。接见时,他脚下穿的高衡市长
的皮鞋,身上穿的是市政府办公厅秘书给换的衣服。
在岗子管理区,抓6个自然村屯的具体工作。由于村屯座落分散,相距又远,他经常骑马
下到每个村屯去检查督促工作。此间草原需要开发,移民需要安置,在机械化力量差的条件下,
靠广大农民,动用性畜力,开发400公顷土地。动员社员群众给移民新建一个“新村”,给每
个移民户盖了房子,购置口粮,分配土地。由于废寝忘食的工作劳累成积。1958年9月,吴春
山同志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病逝,终年46岁。
吴福昌(1925.2~1976.8)
吴福昌男,达斡尔族、乌力斯莫昆。乌力斯哈勒,齐齐哈尔化木村人。生于1925年2月14
日。早年就读于化木、昂昂溪私熟,毕业于齐齐哈尔市师道学校特修科。
1944年2月至8月在伪龙江县全和太小学、齐齐哈小学任教员。1945年3月,被迫强征入伍,
当了三个月的国兵。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即参加起义。翌年返回故乡,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他热心于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作风严谨,平易近人。担任高年级的教学工作,
有着娴熟的业务能力,但他却虚怀若谷,因此受到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戴,屡次被选为盛市、
乡的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60年2月,他被提拨为梅里斯小学副校
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使他振奋不已。尽管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但仍以
超乎正常人的毅力带病工作。1966年病情加重,被迫停止工作。1976年8月下旬,因病医治无
效,不幸去世,享年51岁。
孙瑞廷(1 921~1 947)
孙瑞廷 男,汉族。1921年生于河北省故城县武官寨乡。1946年2月,在达胡店区加入中国
共产党,在区公安中队工作,同年9月任中队指导员。1947年1月21日(旧历腊月三十),在率领
小分队在齐店巡逻中与土匪遭遇,不幸被捕惨遭杀害。1956年,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孙瑞廷
牺牲地一北五家子村命名为瑞廷村,相继用烈士的名字命名瑞廷乡、瑞廷中学、瑞廷农常1987
年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政府和瑞廷乡政府为孙瑞廷烈士立碑撰文。
孙瑞廷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去逝早,母亲把他抚养长大。1942年,故城地区
遭受水灾,地主逼租讨债,母亲和他徒步来到龙江县达胡店区长发屯落脚求生。瑞廷终年给地
主打短工维持生活。地主的剥削,使他萌发了打倒地主阶级压迫的思想,1946年积极报名参加
区农会,入了党,担任中队指导员。他带领青年参加党领导的农村斗争,率领区中队对匪作战
勇敢、机智、顽强。待人性格直爽,平易近人、深受干部和战士的信赖和拥护。因此,多次受
到县委表彰。
1947年1月,为使人民群众过好翻身后的第一个春节,达胡店区委、政府做出决定,派出3
个武装小分队到边远村屯巡逻。他带领一支小分队,担负北部地区的巡逻任务。1月21日巡逻
时,误入土匪埋伏点身受重伤后被俘。被俘后他和战友王福山,受到土匪惨无人道的酷刑。敌
人扒光他们的衣服,吊在烧红的铁炉上烘烤(土匪称之“坐火车”),然后用绳子拴到马后拖到
陈家旮旯,扔到井坑里。孙瑞廷和王福山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
年25岁。
茫哈(1 930.1 2.3~1 981.1.3)
茫哈 曾用名何什格吐,何贵林,达斡尔族,克音莫昆,克音哈勒。1930年12月3日生于齐
齐哈尔全和太村。靠父亲给地主扛活,维持一家7口人生活。1946年8月茫哈小学毕业,以优异
成绩升入省立蒙古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教员。1948年1月在龙江县八区团区委任干事;1952
年2月任龙江县第九区副区长;同年,任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区长。1959年,任齐齐哈尔市
民委科长;1962年以来任齐齐哈尔市郊区党委常委;齐市“五七”农业大学党组书记、校长;
齐市贫代会党组书记、副主任;1980年8月调任齐市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茫哈曾多次代表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人民参加党和国家、黑龙江省组织的重大政治活动。
1952年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3
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第三次赴朝慰问。1956年,参加全国蒙古族语文工作会议,并代表黑龙
江省代表团发言。同年年底,参加全国达斡尔族文字工作会议。1957年秋,参加国家赴内蒙古
访问团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1965年秋,参加国家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周年
庆祝活动。
茫哈,曾当选省政协1、3届委员,4届常委委员;盛市1、2、3、4届人民代表。“文化大
革命”前是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共齐齐哈尔市1、2、3、3、5届党代会代表,5届市
委侯补委员。
茫哈同志于1981年1月3日,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终年52岁。
多金荣(1 947~1 969)
多金荣 男,达斡尔族、多金莫昆、敖勒哈勒,共青团员。1947年生于齐齐哈尔梅里斯区
莽格吐村。1966年应征入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1389部队战士。
1969年3月2日,苏联武装部队悍然侵入我国领土珍宝岛,向我国执行巡逻任务的边防小分
队猖狂挑衅,开枪打死、打伤边防战士。小分队被迫还击,在战斗中他突然发现近处一个敌人
正向自己的战友举枪瞄准,准备射击。于是他奋不顾身,愤怒向敌人扑去,不幸中弹牺牲,年
仅22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根据他战斗中表现追记一等功、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多金荣
为革命烈士称号。
曹克明(1 953~1 978)
曹克明 男,汉族。1953年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友爱乡,生前系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郊区分
局雅尔塞派出所民警。
曹克明白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热爱本职工作。他所担当的户籍区,最远的居
民委有四、五十里路,他不管风雪严寒,还是酷署烈日,按期深入管区。一次,为破获一起盗
窃案,他骑自行车跑了100多里,终于将犯罪分子捕获。
他为人民群众秉公办事。有一位社员家被盗。破案后,社员给他送去水果、酒等礼物,被
他婉言谢绝。有一名村干部,找他为亲属落户,他坚持内查外访,终于查出落户人是关内一个
被管制的坏分子。
他关心集体,为民办好事。他在闲余时间经常捡粪为生产队积肥。一次就为生产队献10多
车优质肥。他自家生活简朴,但仍然为孤寡老人请医送药、送粮菜。下乡办事吃饭,从不搞特
殊化,人民群众称他是“人民的好警察。”
他在所里工作的8年中,熟悉成年人口80%,重点人口掌握率100%,连续5年被团区委授
予优秀团员。连续4年被评为公社、区、市公安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1978年8月22日凌晨,富拉尔基区看守所武警张兴学打伤监内执勤哨兵,策动两名在押犯
持枪越狱潜逃。23日上午,曹克明等4名同志,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立即前去追捕,在雅尔塞
莽路段第二道班房附近与逃犯展开追捕与反追捕的战斗。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击毙两名罪
犯。在激战中他腹部中弹、肠外露,经抢救无效,于8月24日13时光荣牺牲,年仅26岁。
为了表彰他的光荣事迹,黑龙江省政府授予曹克明同志为革命烈士称号。雅尔塞公社党根
据他生前的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治(1 900~1 968)
王治 吉林省伊通县小孤山镇人、生于1900年。幼年在乡里读私书。1918年在公主岭市药
店当学徒、兼中药调剂员。1920年考入吉林省西安县中药专科学校学习3年。
1930年考入天津国医函授大专班学习2年,出校后开私人诊所。1938年由吉林省伊通县移
住内蒙古阿荣旗、三道沟行医。1942年考入沈阳市康平县中医师讲习班学习,一年毕业后回家
继续行医。
1945年光复后,在二合村行医。1953年,达呼店区成立卫生协会,任协会主席。
1954年,任卧牛吐区卫生所长、卫生院院长。
王治一生酷爱中医中药理论学习并勇于实践,尤其对内科、妇科和小儿科造诣颇深,素有
“八大名医之首”的尊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缺医少药,王治为人治病一丝不苟,
医德高尚,穷人富人看病一律相待,有钱无钱都抓药治疗。经王治诊治的病人平均每日可达十
人之多,为民众解除了疾苦,深受人民拥护和爱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批斗数次,以“反动技术权威”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
权派”为由,屡遭迫害,1968年,被批斗后患感冒和肺心病合并症而含怨去世,终年68岁。
多明福 报字“草上飞”,从15岁开始为匪,并与匪首刘忠和报字“四海”、刘玉珍报字
“文武”,伪警察大地主李瀛洲报字“明山”,蒲庆荣报字“天下好”相互勾结,在方圆三百
里内抢劫民财、杀害无数人命。
1947年11月,我人民政府将以上匪首全部镇压。
页码>=63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