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事记

大事记




1654年(顺治十一年)

沙俄侵扰,清政府下令将世居黑龙江上游和精奇里江、牛满江流域的达斡尔、鄂温克族人
陆续迁至嫩江流域居住。其中一部分迁至嫩江东岸、讷谟尔河北岸(今讷河县境)按姓氏立屯定
居。

1665年(康熙四年)

清政府将移居嫩江流域的鄂温克族2314人按姓氏重新编佐,设29个佐领。是年,佐领温察
太、朱尔虎等向清政府进贡貂皮。

1667年(康熙六年)

6月 理藩院将迁来的达斡尔族人1100余口,编为11个佐,设头目辖之。

1671年(康熙十年)

清政府将图勒图、阿布纳、索嫩扎本根、额和内等部众编佐,为布特哈八旗,总部落称“
布特哈打牲部落”。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布特哈打牲部落设总管1人,副总管2人,并将达斡尔、鄂温克族牲丁编为壮丁,设佐领、
骁骑校辖之。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0月 从伯都纳(今吉林省扶余县)对岸茂兴(今肇源县)通往黑龙江城(今受辉公社)的驿
站建成,途程计1 340里,共设19站。其中3个站设在讷河县境内,即拉哈岗站(今拉哈镇驻地)、
懈尔多站(今讷河镇长青村)、喀术尼喀站(今老莱镇驻地)。

11月 以原任奉天将军安珠瑚为布特哈索伦总管。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

清政府选派布特哈达斡尔、鄂温克族兵丁1 000名驻守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

建立布特哈总管衙门,衙署设在嫩江右岸的宜卧奇后屯(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
族自治旗的乌尔科)。下辖佐领97个,其中达斡尔3旗39佐,索伦5旗47佐,鄂伦春8旗11佐。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派黑龙江乌喇、宁古塔兵500名连同水手、人役及家属驻防空郭尔进屯(
今红花矶,原属讷河县管辖,后划归德都县)。

1691年(康熙三十年)

布特哈总管衙门增设满洲总管1员,副总管8员,佐领、骁骑校各97员,关防笔帖式8员。

△清政府将达斡尔、鄂温克族兵丁16佐从布特哈移驻齐齐哈尔。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

康熙帝复准,将巴尔虎(蒙古部族)迁来的203户328丁编为4佐,安置在博尔多屯与原达斡
尔族人一起居住。

1701年(康熙四十年)

11月26日 清廷鉴于黑龙江、宁古塔等处潜逃的发遣人犯众多,特决定各该处将军、打
牲总管(布特哈衙署总管)等定期向刑部具报发遣人数。如经发现逃走1名者,其主人为官者罚
俸3个月,为民者鞭责,逃走二三人者,计人数加罪。

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

布特哈讷谟尔河索尔霍热屯东部,地裂喷出火烟,震声如雷,块石高升远落,生出大山,
石火仍向外流动。翌年四月,新山东6里处石散地裂,喷出石烟,散落近处。总管沙音奇克去
此地取硫磺色土向皇帝呈览。

1728年(雍正六年)

增设打牲处总管以下各员,合新旧总管共3员,满洲、索伦、达斡尔副总管16员。

1732年(雍正十年)

4月 建呼伦贝尔城,从布特哈派达斡尔、鄂温克、陈巴尔虎士兵3000名,计50佐,连同
家属迁往该城驻防。乾隆七年(1742年)其中26佐迁回原籍。

1733年(雍正十一年)

1月27日 挑选布特哈牲丁1000名驻博尔多站。派副总管4员,佐领、骁骑校各8员督其训
练操演,免其貂贡。黑龙江将军每岁舂秋亲往查阅。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

经军机大臣议准,将呼伦贝尔、博尔多两处旧有军营撤回之索伦、达斡尔兵计2395名,支
给半份钱粮,在打牲处捕貂。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

布特哈达斡尔、鄂温屯兵丁1000名连同家属迁往新疆伊犁驻防。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8月6日 添设布特哈打牲总管衙门笔帖式4名。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

10月8日 布特哈达斡尔、鄂温克族人庄稼被鸭儿河水泛滥淹浸成灾。清廷从齐齐哈尔、
墨尔根两处仓谷中拨借粮谷1万石救济。

1795年(乾隆六十年)

11月2日 布特哈副总管奇山,因楚勒罕(盟会)时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署下官员
验貂压等降价,奢猎供给,欺压部下,遂潜往木兰围场向皇帝列款奏之。经查属实,将黑龙江
将军都尔嘉、舒亮,齐齐哈尔副都统安庆以下皆论罪,总管舍尔图及奇山因越级上书同被革职,
发往伊犁充差。

1797年(嘉庆二年)

10月 因宫廷失火,将失于稽察之总管首领、太临分别治罪,其太监郝士通发往黑龙江,
给打牲乌拉索伦、达斡尔为奴。

1798年(嘉庆三年)

8月 黑龙江将军咨送索伦、达斡尔所贡貂皮、虽足壮丁之数,但不及等次,经户议部准
减半赏之。

1800年(嘉庆五年)

5月 布特哈严霜早降,庄稼遭灾。嘉庆帝谕令,用墨尔根公仓粮食接济布特哈八旗兵丁
并驿站水手,从下年发钱粮起二年扣还。

1807年(嘉庆十二年)

布特哈大早,人掘草根野菜为食。嘉庆帝谕令,贷与口粮,并暂缓征粮赋。

1808年(嘉庆十三年)

黑龙江将军编审各城户口,布特哈八旗为4033户,18933口。

1810年(嘉庆十五年)

9月3日 布特哈总管苏清阿升任齐齐哈尔副都统。


1813年(嘉庆十八年)

11月7日 清廷命苏清阿等带领齐齐哈尔兵200名为第一起,墨尔根、布特哈兵200名为第
二起,布特哈兵400名为第三起,黑龙江、呼伦贝尔兵为第四起,取道法库入山海关,转赴河北、
河南、山东交界地,镇压天理教起义。

1828年(道光八年)

12月3日 齐齐哈尔、黑龙江、布特哈、博尔多等地粮田歉收,贷给旗营人等银粮。

1832年(道光十二年)

4月 朝廷谕旨:于八旗无饷牲丁内挑选壮健娴习骑射者1200名作为兵额,责命捕貂。此
外,裁减无俸世职官48员,无饷牲丁1527名,免其貂贡。

1833年(道光十三年)

11月18日齐齐哈尔、布特哈、博尔多等7处粮田歉收,暂缓该处兵丁旧欠银粮。

1836年(道光十六年)

12月24日黑龙江将军哈丰阿奏准,借款添设旗兵马匹,款项从当年扣还欠粮银内动支16000
两,分拨给齐齐哈尔、黑龙江、布特哈等5处。此项借款,除布特哈分限8年外,其余各处分限
4年按季扣还。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在博尔多站修建关帝庙。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侵华俄军焚毁,1901年(光绪一十七年)
经站民李跃纯、裴春林等补修。

1852年(成丰二年)

1月27日 黑龙江将军英隆接清廷谕令,挑选马队精兵2000名,其中布特哈兵800名,自
茂兴站出境,经法库门入山海关,赴河南防堵太平天国革命军北上。

9月30日 清廷决定黑龙江各城官兵每年春秋两季操演鸟枪、马步骑射,间二年举行秋猎
一次,由将军与副都统轮流督率。

1858年(咸丰八年)

6月18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直逼天津城下),清廷
急派齐齐哈尔、布特哈兵500名,经茂兴站出境,去北京听候调遗。

1859年(成丰九年)

11月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称:俄人于黑龙江城对岸盖房并抢夺粮食,黑河口以下应备西
丹与官兵一体操练,并由墨尔根、布特哈兵500名统归副都统那尔胡善管带,联络该处旗民人等
团练,以壮声势。

1860年(成丰十年)

2月 清廷令黑龙汀将军特普钦派布特哈、墨尔根:兵120人,由副总管金扎布率领于2月
初启程赴山海关换防。

3月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派副总管通格等将布特哈库玛尔、毕喇尔等路散游的鄂伦春牲丁
收罗团聚、分布要隘,以应缓急。

9月21日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于齐齐哈尔、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呼兰城选派精壮
兵丁2000名编为马队,并于总管、佐领等官内特选128名,共分8起于齐齐哈尔起程,急赴热河
护驾。

1864年(同治三年)

5月1日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遵上谕,挑选属营正兵100名,其中布特哈兵40名,由佐领富
勒诨等率领赴扬州,听候都兴阿调遣。

△黑龙汀将军特普钦派员重勘黑龙江各城边界,布特哈与各城划分边界及辖区。

1865年(同治四年)

1月26日 黑龙江将军挑选官兵500识,其中布特哈兵100名,取道张家口赴新疆镇压乌鲁
木齐等地的汉、回族农民起义。

6月11日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挑选官兵500名,其中布特哈兵200名,分两起驰赴直隶(今河
北省)镇压捻军起义。

1867年(同治六年)

8月12日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遵上谕从各城招募精壮丁1 650名,其中布特哈壮丁500名,
分3队,每队分两起,由茂兴站出境,经法库门入山海关赴山东,由山东巡抚丁宝桢训练,镇
压捻军起义。

1868年(同治七年)

6月1日 黑龙江将军德英遵上谕挑选精兵250名,其中布特哈兵50名,由协领衔佐领依克
吉善管带赴宁夏镇压陕甘回民起义。

1882年(光绪八年)

根据黑龙江将军文绪奏请,于今黑河市境内太平湾设置兴安城(从布特哈总管衙门分出),
置副都统衔总管1人,专辖鄂伦春旗务和牲丁。后因经费困难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裁撤。

1885年(光绪十一年)

3月 设沿江卡伦,由布特哈等城练军步队内每卡伦添兵10员;新设卡伦22处,每处20名
官兵。

1886年(光绪十二年)

3月 布特哈副总管博多罗呈文,控告黑龙江将军文绪办事松弛(因将军署刑司关防四品官
扎拉丰阿承办广齐克札布踢死其父案未照重办)。经查呈控情节不符,将布特哈总管诺门德勒
和尔、副总管博多罗和将军文绪交部议处。

1894年(光绪二十年)

6月 升布特哈总管为副都统,将已裁撤的兴安城所辖的鄂伦春各路仍归布特哈衙署管辖,
衙署从宜卧奇后屯迁至博尔多站。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5月11日 奉黑龙江将军衙门令,在博尔多站设立税局。

12月17日 将镇守布特哈副都统印、布特哈左右两司关防、达斡尔镶黄、正白旗协领图记、
布特哈正黄、正红旗满洲协领图记、布特哈镶白、正蓝旗满洲协领图记、索伦镶红、镶蓝旗协领
图记共11颗封固,发交副总管柱德等领讫。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8月9日 毕拉尔路鄂伦春牲丁不愿归布特哈管辖,经黑龙江将军恩泽奏准,将该路试用协
领等官撤归黑龙江城副都统兼辖。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春 嫩江开江及连日大雨,江水泛滥,喀迷哈、博尔多、拉哈岗、宁年四站道路泥泞,交
通受阻,致将黑龙江将军衙门兵司呈奉堂谕公文贻误月余。将军衙门饬令查明呈报。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黑龙江将军衙门将工部候补主事屠寄暂留江省总纂《黑龙江舆图》并令所属得城绘制草图
上报。布特哈城经半年时间先期绘完上报。

1900光(光绪二十六年)

7月29日 中俄庚子之役中,义和团张拳师率队开赴讷谟尔河南岸,与侵华俄军“必与拼命”。
清前军行营营务处官程德全为乞降议和,于8月23日将张拳师押赴两河南屯杀害,并强令解散义
和团。

8月21日,俄军侵抵讷谟尔河北岸,清军退守南岸。俄军占领博尔多站后将副都统衙署焚毁,
市面被抢掠一空。

8月下旬 李鸿章、长顺电令黑龙江将军停战议和。在博尔多前线督战的程德全同侵华俄
军将领尼宁堪波夫就地谈判,至8月30门,俄军占领齐齐哈尔。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成立讷河电报局,开办通往拉哈、卜奎、昂昂溪长途电话业务。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1月27日 墨尔根站官报称:拉哈等站站丁因去年避乱外逃网站均晚,庄稼大半未收,至
春无播种种籽,又加春夏雨水不均,庄稼仅收三成。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3月28日 讷谟尔河垦务行局成立,陈福龄兼任总理,并于翌年四月开始出放讷谟尔河南
段荒地。

11月24日 布特哈副都统报送庚子之乱损失财物估价约计银229040两。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4月11日 裁撤布特哈副都统,布特哈以嫩江为界分为东、西两路,各设副都统衔总管一
员,东路布特哈衙署仍设在博尔多站。

5月21日 布特哈东路总管接管旗务兼办屯垦事宜。

5月23日 东布特哈总管陈福龄于衙署文案处创办蒙养学堂,有学生9人。1908年2月,有
8名学生肄业后留衙署各司当差。

7月 讷谟尔河荒段巡防局成立,统拨马队20名、步队40名,为八旗乡巡之用。

9月 设立讷河统税局,稽征粮食、牲畜、木植、山货、皮张等大宗货物税。

12月 讷谟尔河荒务行局报称:本年4月至12月底,共出放讷谟尔河南段毛荒地375143垧。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6月 东布特哈总管陈福龄于博尔多站东拉街基,始建衙署于新城(即今讷河县城)。

7月 省属瑞丰农务公司成立,由上海购进火犁两架,于讷谟尔河南段出租代垦荒地。

12月18日 讷谟尔河荒务行局报称:本年正月初一至十一月底,共丈放讷谟尔河北段毛荒
地61931垧,续放南段夹荒地68930垧,按章以七成折扣实地9130垧。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2月 改蒙养学堂为东布特哈师范预备科,有学生25名。后改称博尔多站小学堂。

3月 因布特哈地面多已放荒,人烟日渐稠密,兽貂绝迹,无法捕貂。东布特哈衙署奏请
缓进贡貂,朝廷复准再缓一年。

4月17日 东布特哈衙署报称,为革除布特哈奴禁,已放入旗官兵之家奴346户,1588名。

6月12日 布特哈东路总管陈福龄被以“把持学务”的罪名撤职,总管职务由协领会纯德
接署。

7月6日 出放讷谟尔河北段及续放南段夹荒完竣,两段共放荒130867垧。

△建立讷河监狱,地址在东布特哈衙署两院,由总管兼理狱务。

△在博尔多站设立讷河劝学所。

1909年(宣统元年)

4月 黑龙省垦务总局报称、拉哈岗、博尔多、喀迷哈等站地亩均已丈竣,拨房坟基并熟
地计85036垧2亩8分7厘。

8月 成立讷河八旗筹办处,驻讷河城,额勒春为首任总办。

9月 东布特哈总管金纯德奏议,垦务总局议准,放讷谟尔河荒地20万垧。

同月 布海(布特哈至海伦)官道工程告竣。因修桥、井、兵房、旅店异常草率,令承修委员
刘殿科赔缴工费6000吊,以备修补之用。

1910年(宣统二年)

2月 王毓天在讷河城西大街建毓兴和烧锅(俗称两烧锅)。

4月3日 黑龙江省公署命令对当地达斡尔、鄂温克族悬棺不葬风习切实劝禁,死者须深葬。

7月15日 创办讷河商务分会。

8月18日 讷谟尔河招垦行局设立并启用关防。

8月31日 讷谟尔河招垦行局接纳两批灾民700余人到达拉哈岗、博尔多站,暂租房居住,
拟在火犁公司附近建立三屯,安置灾民。

10月6日 裁撤东布特哈总管,改设讷河理事通判厅,为直隶厅。钟毓为首任厅同知,兼
任旗务处提调。

10月 讷河厅呈报,讷河南段共撤佃毛荒地200502垧5亩,并为湖北垦民7屯划留备垦毛荒
12960垧。

12月21日 经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准,讷谟尔河招垦行局以官款由湖北迁来灾民290户,800
人,其中壮丁320人,安置在二、三、四屯及新屯(今讷南镇境内)。

1912年(民国元年)

7月21日 侵驻昂昂溪的俄兵营派斯米诺夫带马队20余名,到讷河、嫩江一带非法调查蒙
古族户口。

12月 黑河、瑗珲两商会联络讷河、嫩江、龙江商会,提议建筑以齐齐哈尔为起点,经墨
尔根至黑河的长途汽车线路,原议冬11月施工,因当时积雪深不易动工,遂暂先购买汽车4辆运
行。

1913年(民国2年)

12月23日 黑龙江都督府奉大总统袁世凯“教令”,改讷河直隶厅为讷河县。赵秉璋为
首任县知事。

△黑龙江都督宋小濂请准,以官款由山东迁民百余户来县内头屯(今讷南镇鲁民村)居住。

△修建讷谟尔河木桥7席(河南5座,河北2座),并筑7里土堤。

1914年(民国3年)

1月 省垦务总局李梦庚来县处理清丈问题,颁布《特别规定案》,调整放荒地价。

3月10日 设立第一清丈兼招垦分局,局址在县城,辖区为讷河、嫩江两县及西布特哈。
李梦庚任分局长。

5月7日 讷河第二路步兵三营哨兵30余人,因对稽查官不满,在哨长许长祥带领下哗变,
打死稽查,捣毁电报局,抢劫商铺而逃。

5月15日 招募河北难民办“劝工厂”。该厂有荒地810垧,至民国8年9月停办时已垦熟地505
垧。

8月16日 建立讷河县邮政局,局址在县城东南二道街口。

同月 讷河县知事赵礼南到二克山出巡,面喻王驭山等人在二克山修建讷河行署,是年11
月建成。

△喀迷哈站出产瓷土,省署派刘直取样赴湖南醴陵瓷窑试验,成品极佳,当年以成品赴巴
拿马赛会展出。

△县劝学所在一、三两区划留毛荒地3000垧,为官有学田地。

△县内传染病大流行,计发生霍乱、赤痢、斑疹伤寒、天花病患者4651人,死亡201人。

1915年(民国4年)

5月 克山设治局成立,治所设于原讷河三站(今克山镇)。将县东、南境地20余万垧划归克
山局管辖。

△在县城东南划留公园基址。

△县商务分会改为县商会,赵占德为首任会长。

△于县城四周挖城壕,立四门,各修桥1座。

1916年(民国5年)

4月15日 官商合办黑龙江东北路农业银行成立,总行设在海伦,讷河县设分所。

8月8日 县公署游击第一队在魏家窝堡一带与胡子“相九”、“长江”激战一小时,擒首
领“长江”,击毙2人。

△经黑河、龙江道两署议定,成立齐齐哈尔至黑河邮车站,在县境设拉哈、讷河、喀迷哈
3站。1930年宁讷铁路通车后撤销。

△民户赵子阳呈县公署批准,拉通南镇街基,并开设“永义号”杂货铺。

△县警察所设立。

1917年(民国6年)

12月13日 德顺合、广盛源等10家商号联名上书县公署,要求在博尔多站设市场以便利商
民。

12月19日 在县城十字大街设立粮食市场按北京政府内务部颁布的《地方自治试行条例》
规定,实行区划制。全县共划为6个区。

△龙镇县知事辛天成派员逐段测勘讷谟尔河,认为该河有航运价值,遂商请清丈兼招垦总
局从省航运局调来“江鹰”小火轮,由省城首次航驶抵龙镇成功。

1918年(民国7年)

11月 成立县农会,吴炳藻为首任会长。

12月 县劝学所令所属学校教职员、学生为筹办欧战协济会募捐江钱1319吊650文。

1920年(民国9年)

△县商会设立商团,担任城防及梭巡街市,以辅警力之不足。

△经县公署批准,成立县立推广学校,将部分私塾并入,以普及教育。

1921年(民国10年)

12月2日 胡匪“闯王”率众200余人攻陷县城,焚毁县公署、警察所,俘县公署人员及绅
士17名。

12月8日 黑龙江省省长吴俊升签署命令,因防范不周,县城失陷,将县知事赵桂馨、警
察所长李兆芬押解省城查办。

12月12日 胡匪“靠天”率众百余人,于孤店(今团结乡境内)截击日人赴黑河游历的汽车,
击毙日人9名、伤3名。

1922年(民国11年)

3月15日 经省公署批准,商人杨益三组设龙黑汽车公司,通往齐齐哈尔、讷河、黑河等
地。

3月24日 驻讷陆军第十团官兵在六区张地营子、三合堂、东新屯一带与胡匪“君子仁”、
“太平”等激战10余小时,双方互有伤亡。

7月26日 县游击第二队于东荒学田地龚少俭屯与胡匪“忠厚”激战3小时,毙首领“忠厚”
及炮头。

9月22日 成立“万网道德会”。该会“提倡道德,消弭战杀,救正人心,挽回世道,俾
全球太安,终归大同”。会址设在伊家烧锅(今团结乡址)。

1923年(民国12年)

7月26日 吕鸿兆、陈惠民等12人以县公民代表名义向省公署递呈状,控告前任县知事方
良玉私裁警员,贪吞银饷,纵赌惯盗,敲诈民财。

9月20日 县公署召开绅士、公民代表会议,商议建筑讷杨(杨屯即今富裕镇)铁路。

12月 设立县捐务处,鲁鸿权为首任主任。

△白洛渐等3户朝鲜族农民迁入县内第一区向阳一屯(今老莱镇胜利村)种植水稻。

△第一区向阳、丁万举等14个屯、井(今老莱镇、学田乡境内)克山病流行。从当年冬至翌
年春死亡158人,其中女性110人。

1924年(民国13年)

7月 县游击队改编为省防军第三路第二旅第十五营,营部设在县城。

8月 黑龙江广信公司派员来县筹组驻讷河分公司。1930年改名为黑龙江官银号讷河分号。

1925年(民国14年)

1月 省防军第十五营改编为县游击总队,编为1个营5个队,营部设在县城。

6月 在县城创办县女子高等小学。

7月1日 县劝学所改为教育局,郭万钟为首任局长。

7月 省烟酒总局会同财政厅在县成立烟酒事务分局,归龙江烟酒事务第八分局管辖。

1926年(民国15年)

2月 设立县实业局,吕鸿兆为首任局长。

4月15日 县实业局成立火犁公司,有2台火犁出租耕地。

10月3日 县官立医学研究会成立。

12月14日 嫩江县误放占讷河县对半泉屯西南学田官荒11234垧2亩5分,经县公署、学田
局与该县协商议定,占地不动,嫩江县另择官荒尽数拨补。

△达斡尔族人郭克兴编纂的《黑水郭氏家乘》共8卷出版,为黑龙江省地方志之名著。

1927年(民国16年)

3月 县游击总队改编为警备队,总称黑龙江省警备队第三路骑兵第十七营,翌年改为保
安队,驻防县城。

10月1日 商号同盛和及住户崔、王二氏助款90万吊,在县城路西建市场梨园,修筑戏楼
并正式演出。

1928年(民国17年)

3月31日 省视学孟芳亭来县视察教育,提出改进教学的五点意见。

4月10日 省实业厅批准矿商张泰永在青山头地方(今老莱镇青山嘴子)开设黄土矿。

8月7日 县公署收缴县商会印制的私帖(流通券),统一送省销毁,严禁再印。

9月19日 拉哈烧酒商号汇海泉自1926年2月至1928年8月抗税不缴,罚款为税金的5倍。

△县知事刘裕禄请准在原址重建县公署。

△县实业局设立农林试验场,场地在南公园基址内。

1929年(民国18年)

1月10日 设立汽车组合所,地址在县城东大街路南。

2月15日 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4月24日 各级学校确定学生制服样式,以昭划一。

6月5日 与德都县划界,将洪霍尔矶南段地45825垧3亩7分5厘划归德都县管辖。

6月29日 接运河南省灾民615人来县定居。

7月 吉黑榷运局在县内设立盐仓,刘汉廷为首任仓长。

同年 修建县城南公园。

8月1日 经县政府批准成立缮状处。

9月 成立塾师检定委员会,规定塾师非经该会检定不得任教。

10月21日 在高小以下各学校组织童子军。

同月 县教育局设立通俗教育社,以普及教育、改进社会风俗为宗旨。

11月1日 市政电话股分有限公司开业,有电话55台。田光汉为经理。

同日 聚源电灯厂成立,厂址在县城西大街。王毓天为首任董事。

△县警察所改为县公安局。

△建立县耶苏教会。

△建立县佛教会。

1930年(民国19年)

1月 县捐务处改为县财政局,鲁鸿权为首任局长。

2月 县政府举办区长训练所,期满后由省民政厅择优委任。

3月3日 齐克铁路宁年站(今富裕站)至拉哈站动工修筑,翌年10月1日通车。

3月22日 乔荣发、于海泉等45户老幼百余人到县政府门前请愿,反对拆毁民房,占用耕
地,要求挪移铁路站基。

4月13日 修复讷谟尔河大桥6座,新修木桥1座。

4月16日 永茂长,裕兴成等24家企业联合致书县政府,反对房租涨价。

同月 修建讷谟尔河大铁桥,于当年8月底竣工。

同月 县通俗教育社改为民众教育馆,其宗旨不变。

5月3日 县政府布告从是年起每年清明为植树节。

5月10日 邵广才、朱殿臣等人联合布西、嫩江两县倡办“三皇会”,暂借老站佛堂为会
址。

5月21日 县政府奉中央教育部指令成立县推行注音符号委员会,推广国语拼音。

8月25日 矿商金德诚在第四区开花浅屯东朝阳山发现煤苗,呈文县政府批准开采。

9月18日 兴顺机器面粉有限公司成立,地址在拉哈站南大街,田式忱为总经理。

9月26日至28日 县政府在第三高校举办县秋季体育运动大会。

△永茂长火磨创立,地址在县城东大街路南,孙作林为经理。

1931年(民国20年)

6月6日 建立县助产士讲习所,招收女学员儿名,学期半年,毕业后赴各区实行新法接生。

9月 “九一八”事变后,县政府组织保卫团,分3个中队,编练园丁1580名,赴各区防卫
地方。

11月12日 成立县红十字会,称黑龙江省红十字会讷河县分会。张一尘为首任会长。

12月12日 讷河、布西两县达斡尔族人鄂乐天、孟海舜等组织200余人暴动,自称“讷布
两县嫩江奴敏格尼河一带革命团”,武装反对苛捐杂税。

△建立县天主教会。

1932年(伪大同元年)

7月1日 伪县公署成立,崔福坤任伪县长。

7月6日 上午10时,日军高波部队进攻县城,第三旅旅长朴炳珊率部奋起反击。午后朴
旅撤出,县城被日军侵占。

7月12日 抗日义勇军徐子鹤部千余人攻打拉哈镇,占领后撤出。

8月6日 上午7时,徐子鹤联合第四旅张竞渡团共7000余人攻打县城与日伪军激战,击毙
伪旅长徐宝珍,8日撤出。

9月 齐齐哈尔地方事务局成立协和会拉哈办事处。

10月15日 依安县抗日义勇军李云集部联络张竞渡、徐子鹤部计3000余人围攻拉哈镇,与
日本警备队激战半月,歼敌百余人后撤出。

10月17日 混成第四旅旅长李振华潜迎马占山来讷进行抗日活动,成立“抗日义勇军总指
导部”,筹组三路义勇军围攻省城(齐齐哈尔市)。

11月4日 第三旅旅长朴炳珊由克山退守讷河,与日军高波部队及十四师团中村部队夹河
而战。5、6两日,日机6架投弹34枚,炸毁民房60余间,翌日黎明,朴旅不支,出城北走。

11月18日 报号“天下红”、“卢明谦”、“天龙”等抗日山林队5000余人,乘夜攻打县
城,激战5小时后撤走。

1933年(伪大同2年)

6月 伪县公安局改为警务局,公安分局改为警察署,全县共设警察署6个,各设署长。“保
甲制”仍存。

7月 成立县治安维持会,将警备队、警察队缩编为警察二中队。

12月1日 宁讷铁路拉哈站至讷河站通车。

△日本侵略者在县城西(今二克浅乡西庄村)修建飞机场。1945年被苏联红军炸毁。

1934年(伪康德元年)

1月 在县城东南街修文庙,在西北街修武庙,并在各村设立“义仓”。

春 县教育会奉令改为满洲帝国教育会龙江省分会讷河县支会。

4月1日 伪满株式会社大兴公司讷河营业所开业,主务者段永恩。

6月 “东亚土木公司”开始修筑讷河县至嫩江县的国道,1937年6月1日正式通9月17日建
立“金融合作社”,由社员出资,向有土地执照的地主放贷。

△由南满移来朝鲜族农民19户,在亲仁村尹家大坡种植水稻。

△县设立警察训练所。

1935年(伪康德2年)

1月16日 上午9时,山林队“平康德”率70余人在鲁家窝堡与日伪军激战,歼灭大量敌人
后于夜晚撤出。

6月 修建讷河至嫩江的铁路,1937年4月通车。

8月27日 伪满洲帝国协和会黑龙江省事务所派员来县设立协和会讷河县办事处。

1936年(伪康德3年)

7月 县协和会办事处改为满洲帝国协和会县本部,在各街村设立分会,从事“策反”、
“招降”和搜集情报等活动,日人田崎库三为本部长。

1937年(伪康德4年)

1月 讷河专实驻在听改为专实局。先后对火柴、食盐、面粉、酒精、石油等物资实行专
卖。

3月 在伪县公署东侧建县立病院,11月17日竣工。义建县公署瓦房10间,官舍82间,二
层楼房10间。

6月 设“农事合作社”控制农产品交易。

8月1日 设救疗所,后改称康生院,名为劝人戒鸦片烟,实则怂恿人吸食鸦片。

1938年(伪康德5年)

2月 日本开拓团移民在大和村学田地区强占土地,设开拓部落。

4月 设青年训练所。

5月11日 成立县商工公会,程光烈为首任会长。

同月 为适应新街村制,改变各协和分会名称。老站改为亲仁村,喀迷哈改为老莱村,长
发改为善邻村,徐家围子改为人和村分会。

9月1日 伪讷河地区法院、检察厅建立,署理讷河、嫩江两县司法事务。

同月 设立满洲粮谷股份公司及交易市场,场址在西门外。

11月 成立满洲兴业银行讷河支店,营业所设在东大街72号。

12月 按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指示,抗日联军三军八团、六军十二团从汤原西征到讷嫩地区,
在讷河县第五区开辟抗日游击区△实施新学制。小学为“国民学校”4年,“优级学校”2年,
中学为国民高等学校4年。偏僻地方设国民学舍和国民义塾。

△保甲制改为街村制。全县共划2个街12个村。

1939年(伪康德6年)

2月 中共北满省委派方冰玉(原名姜贵和)等4人来讷河县五区三马架、倭都台、南阳岗一
带,发动和领导群众秘密筹建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进行抗日活动。

同月 日本第八次下学田及上学田开拓团设开拓部落。

3月 第五区成立讷河县抗日救国会,周明禄为会长。

6月7日 夜间,抗联六军十二团在冯治纲、王钧率领下包围三合屯,将讷河警察二中队40
余人全部缴械,次日率部回山。

8月 抗联六军十二团攻下讷南镇,捣毁警察署。

同月 第五区成立讷河抗日先锋队,孙长山任队长。

9月18日 夜间,抗联三军教导队三军八团、六军十二团和讷河抗日先锋队300人,在冯治
纲、王钧率领下攻占县城,打开北大营,砸开监狱,释放全部“犯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并在撤回东部山区途中将孔国、龙河警察署的警察缴械。

同月 抗联六军十二团在五区三马架屯三次阻击前来“讨伐"的日伪军,打死打伤敌人30
余名,俘虏40余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后撤出战斗。

10月18日 抗联六军十二团在汤火犁屯与前来“讨伐”的日伪军激战,打毁汽车2辆,击
毙县特务股长广赖以下日军28名,俘虏伪军30余名。

同月 抗联六军十二团120余人在火烧于屯与前来“讨伐”的日军激战,击毙日军80余人,
击伤20余人,后突围转移。

11月 中共北满省委在讷河县成立中共讷河县委,领导讷河、嫩江、克山、甘南、布西等地
人民的抗日斗争。县委机关设在亲仁村任家粉房屯(今二克浅乡富国村),尹子奎任县委书记。

同月 抗联六军十二团攻入九井警察署,并在小门郭家屯(今属九井乡双兴村)同增援日军激
战,午夜撤出战斗。

12月 日伪在五区进行第一次大逮捕。逮捕抗日救国会员、爱国群众80人,将其中22人分两
批在县城北门外、西门外枪杀,余皆判刑。


1940年(伪康德7年)

2月 设立农业学校,为县内第一所中学。

5月 增设13个村。全县划为2街25个村。

6月 在头站(今属九井乡祥云村)中共候补党员刘纯家建立抗日秘密印刷点,印制抗日宣
传文件《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告北满各界同胞书》等300余份。

9月11日 夜间,抗联六军十二团70余人攻打拉哈警察署,火烧“古川洋行"。

10月1日 伪满实行国势调查。确立民籍制度,县设国兵民籍股,街村设国兵民籍系。

11月28日 日伪进行第二次大逮捕。逮捕地下县委负责人、抗日救国会员和爱国群众180
余人。其中,讷河县委书记尹子奎等2人被杀害,39人被判刑,讷河县委遭破坏。

△日伪建立讷河、嫩江、北安、德都“四县联防”组织,“围剿”抗联部队。

△日伪实行“粮谷出荷”。伪军政警宪严刑拷打农民,逼征出荷粮,支持日本侵略者的侵
略战争。

△在县城西设立劝农场,翌年与农事实验场种畜场合并为劝农分场。

△“金融合作社”和“农事合作社”合并为“兴农合作社”。

1941年(伪康德8年)

1月 大兴公司讷河营业所改名为大兴公司营业所大兴当讷河总当。

2月 日本第十三次三头山(清和村)南会津开拓团设立开拓部落。

3月 县农业学校改为国民高等学校。

4月1日 实行协和会、伪政府“二位一体制”。

4月11日 发布《国兵法》,由募兵制改为征兵制。

6月 日伪在嫩江镇、伊拉哈、军用飞机场等地逮捕中共地下工作者和爱国群众150多人,
移送伪讷河地区法院,其中一部分被杀害,余皆送往各地强制劳动。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实行协和会、伪县政府、兴农合作社“三位一体制”。

△在伪兴农合作社内设立交易所,强迫农民交纳粮谷。

△伪县公署设立勤劳奉仕队讷河县本部,伪县长兼任本部长。

1942年(伪康德9年)

3月 成立协和青少年团,内设青年团、少年团、军人后援会、国防妇人会。

△成立县农村更生圃,实验栽培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

△成立汉医会,名为黑龙江省汉医会讷河支部。

1943年(伪康德10年)

△对征兵不合格者实行勤劳奉仕,连续3年,每年服役6个月。

△成立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校址在县城东南街。

1944年(伪康德11年)

2月 日伪在五区进行第三次大逮捕。逮捕爱国群众60余人,其中6人被枪杀和刑讯致死,
余皆判刑。

△伪县公署增设动员科,进行劳务动员和劳务统制,专管征兵、勤劳奉仕和抓派劳工。

秋 日军森工队到通南村兔子沟屯(今属同心乡文光村)残酷拷打农民,逼交出荷粮,人民
奋起反抗,打死队员1名。

△在县城北门外建飞机场(未完工)。

1945年

8月19日 苏联红军进驻讷河县城,建立卫戍司令部,实行军事管制。

同月 抗日联军负责人于天放,从北安越狱成功后来讷河县城,在庆源药店与张绍华、周
明禄接头,拟建立讷河县临时党支部,后去嫩江县。

同月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在县城建立,地址在北大街伪协和会址,但
未进行工作。

同月 以伪县长郑向荣为首的军、警、宪、特和地主豪绅组成“讷河县治安维持会"(即“
解放委员会”)。同年10月被民主大同盟接管。

同月 宿野夫同抗联干部张绍华、史化鹏在县城会见随苏军回国的抗联负责人任德福、梁
成玉。后同去齐齐哈尔市向王明贵、张瑞麟(王明贵任苏联红军驻齐卫戍副司令员)请示工作,准
备筹建民主大同盟。

9月 初民主大同盟讷河县本部在县城成立,部分区建立区分部,负责人为任德福,主任为
宿野夫。

9月22日 “中国国民党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讷河县党部”成立,常占春为代理书记长(书
记长为尚其悦,不在职),后在县城设立代号为501~509区分部。

同月 建立讷河县人民自卫军,下设7个中队,任德福任司令员。

同月 “县启蒙运动委员会”成立,国民党员阎宝强为主任委员,并组织剧团宣传三民主
义,歌颂国民党,后被大同盟驱散。

10月 尚其悦由齐齐哈尔潜入县内,勾结韩炳歧、邢宪章等人建立国民党黑嫩第一挺进军
(即光复军),尚自任军长。

同月 党中央从延安派来金忠、张振勋等4名干部到讷河县,在人民自卫军的基础上建立
嫩江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金忠任司令员,任德福任副司令员,王文任政治委员,王仁兴
任参谋长。

11月中旬 建立讷河县民主政府,张振勋任县长,吴子坤任秘书长。

11月25日 夜,尚其悦纠集光复军1000余人攻占县城,自卫军被迫撤出。27日下午,自卫
军在苏联红军炮火配合下收复县城,光复军溃逃。

同月 李达、刘呜岐由齐齐哈尔潜入县内,秘密建立“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讷河支部”,
下设分部5个,剧团1个。

1946年

1月18日 克山保安队剿匪路过郭马架子屯(今九井乡谦益村),遭该屯“响窑”(地主武
装)袭击,保安队死伤战士12人。1月25日,保安队大部队包围该屯,发起猛攻,击毙反动地主
8人,当夜解放郭马架子屯。

2月7日 中共嫩江省委(刘锡五为省委书记)和省政府(于毅夫为省政府主席)移驻县城。

2月12日 光复军匪首韩炳岐、李英勾结嫩江县光复军匪首关作舟部3000余人,再次进攻
县城。激战一昼夜后,光复军溃逃,自卫军乘胜追击,解放了山东头屯(今讷南镇鲁民村)。

2月15日 成立县公安局,赵明为首任局长。

同月 建立中共讷河县委员会,周建农为首任县委副书记。

同月 建立讷河县人民政府,国向冰任县长。

同月 讷河镇改为讷河市,孙以俊任市长。同年9月撤销。

同月 县政府接收县立病院,同年改为西满军区陆军第四医院。

3月5日 省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在县城(今讷河二中址)举行开学典礼。王明贵为校长,张瑞
麟为教育长。

春 在农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并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斗争了有1000垧地以上的大地
主18个,其中包括“南霸天”刘翰章、“北霸天”陈仕文。

4月15日 在省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举行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追悼大会。

4月24日 成立县临时参议会,左奎章为主任委员。

5月 县政府将没收日本开拓团的6000多垧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比。

6月16日 成立讷河县保安大队,王德贵任大队长。

同月 国民党员谭明德奉县党部之命秘密建立“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讷河县支团”,在拉
哈镇设立附属工作队,同年12月底被县公安局破获。

8月5日 各区将日本开拓团人员送县集中,待命遣送回国。

9月 成立县联合中学(简称联中),校址在县城(今讷河二中址)。赵湘荃任党支部书记,
纪昌任校长。

10月 自卫军剿匪部队在当地民兵配合下。在刘二逛荡屯、徐海屯、杜喜君屯(今和省乡
境内)围剿“花蝴蝶”、“草上飞”、“天边好”等土匪。战斗中,排长沈玉春、战士李军等5
人光荣牺牲,被追认为福民村5烈士。

11月 第十区(今通南镇)民兵30余人在张大窝棚屯(后划归依安县)围剿“天边好”、“单
上飞”等土匪,战斗中魏玉营等4名战士壮烈牺牲。为纪念烈士,将此,也改名四烈村。


12月21日 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人民艺术家、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东北文艺工作团
第一团组训部长王大化,于12月20日赴讷河工作途中,在拉哈不幸坠车,因伤重抢救无效,21
日19时50分逝世于讷河陆军医院,后安葬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

12月 县委宣传部、县供销联社等集资建立县电影院。

△西满分局贸易公司在县城成立,宋平任经理。后改为讷河县贸易局,陈觉非任局长。

△以省委书记刘锡伍为团长的土改工作团派出土改工作队来讷河县十一区搞土改试点。

△人民艺术家王大化与其同来讷河县的作曲家刘炽,为讷河人民创作了歌曲《讷河谣》,
后广为流传。

1947年

3月26日至4月1日 县委召开工人农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县工农联合会。

春 土地改革运动在县内全面开展,年末胜利结束。

6月 为支援四平战役,全县掀起参军支前热潮,至月末,计有934名青年参军,开赴前线。

6月27日 西满分局副书记、军区副政治委员邵式平来县检查征兵工作,7月3日离开讷河
去嫩江县。

7月28日 县委召开支前参战队胜利归来表彰奖励大会。对有功人员分别发给奖状和实物。

同月 逃亡到沈阳市的讷河县敌伪人员,由程光烈等人发起建立“讷河县旅沈同乡会”。
沈阳解放后,该组织瓦解。

10月8日 第十区应征入伍新兵120名乘大车到县城集中,行至孟家屯(今属全胜乡全胜村)
遇暴风雪,冻死21人,冻伤多人。

11月 嫩江省政府工作队在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带领下,来讷河七区太和村参加平分土地工
作,12月中旬结束。

△中共讷河中心县委成立,领导讷河、嫩江、甘南、富裕等县党的工作,冯纪新任中心县
委书记。

1948年

3月4日 县委召开区委书记联席会议,研究开展农业大生产问题,并决定掀起农村互助合
作高潮。

5月9日 嫩江省实验剧团首次来县演出《谁劳动是谁的》、《托底》、《全家光荣》等剧
目。

6月21日 嫩江省企业管理局在讷河设立办事处,接收县政府及企业公司所经营的令部企
业,成立讷河供销商店,下辖制米、制粉、制油、制酒等6个工厂。

7月1日 县委建立党训班,地址在县城东门里,培训第一期党员。

7月13日 全县遭暴风雨袭击,受灾面积118150亩。

7月15日 县政府发给翻身农民土地执照。

同月 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在太和村搞公开建党试点]二作。

8月 讷河联中改称讷河中学。

9月5日 县政府组织支前助战队开赴前线。第一批770人,大车60台,马252匹,担架95副。
第二批590人,大车20台,马92匹,担架80副。

9月30日 全县各区开展公开建党工作,并发展新党员915名。

10月22日至29日 县委、县政府召开第一次劳模大会,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到会并作指示。

同月 六区九井村成立供销合作社。

同月 成立县群众合作社,附属工厂6个、营业部4个。

11月 嫩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命令,嘉奖讷河县在改造耘锄、巩田互助组、创办农业试验
场等工作中获得成绩。

12月 遵循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指示,在全县55439个农户中组
织起生产互助组5 925个。

△由李乃琮设计,修建讷谟尔河木质大桥。

1949年

3月 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第一届妇女联合会。

春 县派出干部随军南下,到新解放区开展地方工作。

4月5日至7日 县召开职工代表会议。

4月10日 省立农事试验场首次试验讷河县徐有才发明的讷河号播种机。

4月28日 县政府组成工商登记委员会,进行工商企业登记。

5月4日 县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讷河县第一届委员会。

7月2日至4日 县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在讷河、拉哈两镇举行。

9月 东北书店讷河分店在县城成立,店址在东大街路南。

10月1日 县城5000余人在南公园集会,夜晚举行提灯会、文艺晚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11月8日至11日 县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

11月9日 成立县中苏友好协会,下设支会15个,各单位设协会小组。

12月17日 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讷河县第一届委员会。

1950年

2月14日 省人民政府决定讷河县为全省卫生试验县,大力开展卫生防疫和妇婴保健工作。

4月 全县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参赛互助组达1900余个。

春 龙河区自卫村东升屯荒甸失火,殃及山林,在空军部队的支援下,附近各县出动万余人,
历经20天,在小兴安岭将火扑灭。

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全县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县政府派出工作组到
二克浅村检查宣传婚姻法情况。

6月 全县人民积极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掀起保卫世界和平签名活动。

10月 省政府决定在讷河县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六后方医院,接收伤病员7500名。

同月 全县有1175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137人参加随军基千手担架队,2132名民工、
86名汽车司机和勤杂人员赴朝与侵朝美军作战和参加国防建设。

1951年

2月16日 建立县文化站,1952年改称县文化馆。

2月16日至18日 县召开首届荣复军人及军属模范代表会议。会议选出特等模范3人、一等
模范18人。

3月26日 十四区翻身村(今老莱镇继光村)一些人在反革命分子杨永顺的煽动下,因新兵
入伍问题砸区政府,打伤区长梁富竹。县公安局将杨永顺逮捕。

4月3日 县委、县政府在县城举行有10000余人参加的抗议美帝国主义撒布细菌滔天罪行
的示威游行。

4月18日 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953年3月结束。

同月 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派李肖连、陆寿松来讷河县十四区向阳村马庆福常年互助组,
建立全县第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站。

5月1日 全县人民举行反对美帝武装日本、单独与日媾和示威游行。

5月23日 县召开各界人民控诉反革命分子罪行大会。

5月 下旬,县“镇反”学习总会在讷河、拉哈镇举办公安展览会,展出反革命分子罪行
的图表和实物。参观展览的有19000余人次。

6月30日 东北局农林部、省农林厅工作组来县十四区向阳村裕民屯蹲点,制订爱国公约,
开展爱国丰产运动。

同月 全县人民积极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捐献东北币51亿元购买飞机大炮。

同月 在县城南公园召开近万人公审大会,处决反革命分子刘大保、程光烈、杨永顺。

8月 暴雨成灾,山洪暴发,全县13万亩土地被淹,16000余户群众受灾,冲毁桥梁25座、
民房700间。

同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华代表团来县十四区向阳村(今老莱镇胜利村)参观访问,
向当地朝鲜族群众作朝鲜解放战争战斗事迹报告。

同月 东北电影制片厂来县向阳村马庆福常年互助组拍摄纪录片《马拉摇臂收割机》。

同月 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县第五区(今龙河镇、友好乡),亲切慰问革命
战争时期的革命军人、残废军人和军烈属。在永胜屯(今龙河镇永胜村)召开大会,宣读《中央
人民政府致老根据地人民的信》,赠送了毛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题辞和纪
念章。

10月13日 县成立“三反” (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整风学习委员会,开
展“三反运动”。

12月27日 省劳模马庆福组织的常年生产互助组,经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和省委工作组批准,
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

△有政府副主席杨英杰来兴降村(今通南镇兴隆村)搞爱国增产运动试点。

1952年

2月 在县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
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年末结束。

3月18日至19日 美机在讷河、拉哈两镇上空撒布细菌。

4月 县委在九区富海村进行“爱国日”活动试点,每月一至二次,以读报、演文艺节日
等形式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月17日 建立索伦民族小学,为县第一所民族学校。

12月6日 黑龙江省红光糖厂在县内拉哈镇建成投产。

△四区李坤、十区张殿才、六区白宝山等县劳动模范组织的生产互助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

△在县文化馆内设立有线广播站,1956年3月10日单独建站。

△建立讷河县中医院。

1953年

2月21日 经省政府批准,在讷河、新安、龙东、保安等4个少数民族人口多的村成立民族
民主联合政府。

3月 全县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月。

5月24日 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任秀章任主任委员。

6月30日 全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276863人,其中少数民族11个,计15048
人。

7月1日至17日 阴雨连绵,造成洪患。有11个区4288户受灾,淹死2人。

7月7日 讷河县省劳动模范郭玉兰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员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首都布加
勒斯特,参加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和第四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8月20日 为迎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全县区、村及街道开展普选]-作。

秋 东北人民政府粮食部、省粮食厅工作组来县内尹家大坡(今永丰乡城北村)搞粮食统购
统销试点。

△老莱村农民育种家任国有培育出“胜利黄沙谷”、“金顶子玉米”等优良品种。这种新品
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20~30%,推广到省内外。

△建立县养老院,1979年8月归省民政厅管理并迁往克山县。

△天花、霍乱在县内绝迹。

△在向阳、兴垄孔国3个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有热特25拖拉机、脱谷机、双铧犁为农
业社翻地、脱谷。

1954年

3月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7月5日 全县有朝鲜人36户,113人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参加建设。

8月1日 在第三区青龙村建立黑龙江省讷河青龙农业机器拖拉机站。

同月 撤销讷河中学,设讷河第一、二中学。

9月15日 实行棉布计划供应。

12月 牛瘟在全县绝迹。

△经省教育厅验收,三区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属清和乡金星村)为全县第一个无文盲社,
获政务院奖状。

1955年

1月19日 县委在全县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签名人数116505人。

4月 县委成立5人小组及其办公室,开展“肃反”运动。1960年6月结束。

5月3日 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5月22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选入县六区平房、双泉、
五福3个农业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调查报告,并写了按语。

6月28日至7月8日 江河水位上涨,超过1953年最高水位。沿江河的学田、西庄、忠义、
解放、拉哈等区镇14个村遭受水灾。受灾1185户,冲毁农田30240亩,冲倒房屋93间,死5人。

6月 粮食部、省粮食厅工作组来讷河粮库进行“四无”工作试点。1956年秋,讷河粮库
在全省首创“四无”(无鼠、无麻雀、无仓虫、无霉烂),粮食部召开现场会并颁发《四无合格
证书》。

9月 全县建立82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26个生产互助组。

10月4日至11月10日 学习和宣传全国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

1956年

1月 将奎东区划归依安县,和盛区的三育、和发、富海、农乐4个村和穆家屯划归富裕县;
九井区福德村划归克山县;学田区西江村的新德、团结2屯划归嫩江县。

同月 全县建成27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同月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评剧团与县剧团合并为县评剧团。

2月8日 召开欢庆社会主义改造伟大胜利大会,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农民万余人代表全
县人民向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报喜,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月23日 县成立移民垦荒委员会,安置山东青壮年2000名、哈尔滨市移民700户、县内300
户、山东移民850户。

3月 向阳乡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波兰人民共和国驻北京大使馆建立友谊联系,定期收
到《波兰知识》、《波兰新闻》 (中文版)。

4月1日 县委创办机关报——《新讷河报》,周双刊,8开2版。同年10月1日改为4开4版。

4月16日 山东省阳谷县第一批青年自愿垦荒团1012人来县内7个新村定居。

4月20日 并村划乡工作结束,全县由12个区、2个镇划为42个乡、2个镇。

5月7日 瞻仁乡改为瞻仁索伦族乡。

10日 县委下派83名干部到农村加强农村工作。

11月 县委开展整顿“三风”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运动。

△建立太和灌区管理站,1972年扩建,受益面积1.5万亩。

1957年

1月29日 全县人民积极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98211元。

3月21日 县农业展览馆开馆,全馆分农业、畜牧、水利、林业、卫生5个部分,展出1个
月。

3月26日至4月10日,有2镇64个单位和21个乡相继发生流行性感冒,县组织医疗小组巡回
医疗,迅速控制了流行性感冒的蔓延。

5月14日 省人大代表第二视察组来县内老莱、向阳2乡视察工作。

6月6日 波兰专家菲久什阔在省制糖工业局技师张启荣陪同下,来县内进行甜菜生产考察。

6月29日至7月3日 召开县政治办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7月4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讷河县委员会,根据共青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改名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讷河县委员会。

同月 开展马铃薯黑茎病和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工作。

8月1日 在19个乡、镇发放渔业许可证,进行渔民登记工作。

8月10日 19名中学毕业生自愿到讷河镇建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农业生产。

8月12日 拉哈镇连降3小时暴雨,1000多户居民和300多公顷农田被淹。

9月11日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讷河县支会成立。

9月26日 连日阴雨,降雨量最高达487毫米。全县有10个乡490个生产队受灾,面积858900
亩。

11月13日 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县中国妇女联合会。

同日 县整风运动全面铺开。

12月4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二七”步兵学校1600名军官、学员来县内老莱、向阳、
青龙等乡参观。

12月19日 讷河镇328户居民移居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1958年

2月9日 整风运动进入反右派斗争阶段。

2月11日 夜,县北方上空出现射线状红色极光,时间长达7小时,为多年来时间最长的一
次。

3月22日 第一批下放干部419名到县干部红专农场参加生产劳动。

春 建立县青色草原牧场,1960年改为青色草原种马场。4月6日县第一个水库——永半乡大
众水库竣工。

6月 全县城乡刮起男女老少齐上阵、深翻地、大炼钢铁、兴修水利的“大跃进风”,及
实行“供给制”、“办公共食堂”等“共产风”。

6月22日 县委做出《关于开展学习和宣传毛主席著作运动的决定》。

8月1日 县委主办的理论刊物《卫星》和文艺刊物《巨浪》创刊。县委机关报《新讷河报》
改名《讷河日报》,4开4版。

8月24日 开始兴修卫星运河。横跨德都、克山、讷河3县,设计全长630华里。动员民工92335
人次,实行军事化行动,搞突击、夜战、“百方元帅升帐”等形式,造成34人死亡,143人致残。
运河当年并未受益。

同月 成立县农学院,院址在县城西门外(今讷河四中校址)。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时停办,
部分学员转到东北农学院继续学习。

同月 全国种子工作现场会在讷河县召开。县第一良种场被命名为“全国良种繁殖纪念场”。

9月2日 全县44个乡、镇,26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14个人民公社。

△将农村财贸企业下放给人民公社领导和管理。

△县委组织宣传队,深入农村宣传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

1959年

1月 全县麻疹大流行,卫生部门全力抢救和防治。患者3527人,死亡217人,死亡率达6.25%。

4月 县青色草原种马场失火,波及山林,讷河、嫩江、德都3县出动5000余人在查拉巴奇
山将火扑灭,烧毁山林45万亩。

5月1日 下午3时,县举行卫星运河第一次通水灌田试水典礼。

同日 县土特产品展览馆开馆,全馆分综合、土产品、特产品、畜牧生产、畜产品、野生
动物等6部分。

6月2日 苏联专家阿基莫夫在省人民委员会领导陪同下来县内孔国公社、县畜牧场帮助检
查猪瘟病。

6月29日至7月3日 召开政协讷河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7月1日 县委党校恢复,校址在县城北门里路东。

9月6日 接收安置山东移民750户。

同月 县开展批判“党内的一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运动。

10月1日 县博物馆开馆,分资源、历史、十年成就3部分。

12月14日 县内接通齐齐哈尔市输电线路,并举行送电典礼。

1960年

2月 县开展压缩城镇人口和下放干部运动。至1962年底共压缩城镇人口12046人,下放干
部、精简职工3400人。

3月5日 县委、县人委举行万人庆祝大会,欢迎首批国产拖拉机到县内。

3月18日 县委、县人委在全县农业群英大会上命名马庆福、任国有、李坤、孟庆云等16
名农民为农业科学技术家。

4月19日至22日 全国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东北三省检查团嫩江地区分团来县检查卫生工作。

5月9日 全县开展新“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6月 全县“大办民兵师”运动月。

7月13日 原抗联六军十二团领导人、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王钧应县委邀请,来县向党
员、干部作抗联英雄事迹报告。

7月13日 动工修建县服务大楼。主楼4层,配楼3层,面积7300平方米 9月26只齐齐哈尔
市火车头人民公社700多名社员来县内讷河镇、老莱、孔国人民公社落户,参加农业生产。

10月24日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县内新华书店首次发行。

△山东省支边建设的695户4067人,安置在讷南等9个公社50个管理区。

△省考古队在县内清和公社清和屯附近山顶上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整理出的打制石器在
省博物馆展出。

1961年

1月3日 县委在讷南公社召开代食品现场会,是年国家经济进入暂时困难时期。县委号召
各党委搞“瓜菜代”,带领人民群众战胜灾年,渡过难关。

3月 县委成立整风整社办公室,整顿人民公社。反一平二调共产风、瞎指挥生产风、强
迫命令风、特殊化风、浮夸风,年末结束。

△县委贯彻中共中央“精兵简政,增产节约”方针,精简职工1167人,减少城镇人口2222
人。

1962年

4月 县成立农机总站,公社建分站,将各公社拖拉机收归国有,统一经营。

△老莱人民公社连续4年向国家交售万吨征购粮,年平均粮食总产最达到3200万斤以上,
亩产平均达到133斤,受到省、地区的表扬。

△继续开展“精兵简政”运动,全县共精简职工4322人,减少城镇人口8506人,压缩公社、
大队非农业人口11971人。

1963年

1月3日 成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卫生科。1964年3月改为独立常设机构。

3日 县委响应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在全县广泛开展“学雷
锋、做好事”活动。

4月24日 县委在同义公社保国大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

10月31日至11月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视察小组马恒昌、苏
广铭等7人来县视察工作。

△县举办朝鲜族运动会,老莱、太和、全胜、二克浅4个公社的朝鲜族这动员参加了比赛。

1964年

4月4日至6日 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省委书记冯纪新来县视察工作,对讷河
县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作了指示。

6月30日 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404385人。其中男性217590人,女性186795
入。

7月20日 县首批82名知识青年到老莱公社胜利、晨光两个大队插队落户。

9月15日 因调出的土豆不合规格,县财贸部门未经请示擅自按小土豆(其中有一部分大土
豆)减价处理给个人298吨,被县委定为“小土豆事件”,70个单位,586名干部、职工因此受处
分。

△嫩江地委在县内同义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试点。

△全年动员城镇知识青年462人下乡,接收齐齐哈尔市下乡知识青年58人。

1965年

1月29日 全县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
二十三条)。

2月11日 县委发出通知,在全县推行田间生产责任制。

3月2日 县组织21个农村巡回医疗组,深入农村防病治病,开展计划生育试点工作。

8月11日 贯彻执行刘少奇主席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成立县半工
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

1月 全县开展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年末结束。

2月15日 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做出《关于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决定》,组织广大党员、
干部学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

3月17日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讷河工作团组织20000多名干部、工作队员、农民代表深入生
产队访贫问苦。

4月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出笼后,全县对邓拓的《燕山夜话》和
邓拓、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进行错议的批判。

5月4日 县城团员、青年650人在南公园植造青年林。

5月25日 经嫩江地区社教工作团党委批准,原讷南公社划分为讷南、巨和、全胜3个公社;
原龙河公社划分为龙河、友好2个公社;原孔国公社划分为孔国、进化2个讷河县志公社。

同月 建立讷河农机具修造厂,1972年10月5日改称黑龙江省讷河农业机械厂。

6月2日至8日 召开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成立讷河县贫农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

6月2日至28日 老莱、清和等16个公社,2136个生产队发生夜盗虫,受灾面积64.4万亩。

8月1日 凌晨2时,和盛.同义、清和3个公社的8个生产大队遭受龙卷风、冰雹袭击,仅
15分钟刮倒树木82棵,倒塌房胜218间,伤亡23人,砸死牲畜3匹,损坏庄稼700多亩。

8月18日 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县城各学校师生上街庆祝,并开展“大
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活动,一些商店、工厂、文化单位遭破坏,一些人被揪斗、游街。

8月20日 讷河一中成立全县第一个红卫兵组织。

8月24日至27日 县城红卫兵和部分机关干部“炮打”县委司令部,搞“文化大革命”。
社教工作团、县委、县人委的领导被批斗和挂牌示众。

10月13日 县人民委员会在讷河镇东郊、老莱河东岸建立火葬场。

△年底全县中小学停课,“红卫兵”、“红小兵”走上社会参加“文化大革命”。

1967年

2月17日 凌晨,由一部分“造反派”组成的“讷河县红色造反联合总部”夺了县委、县
人委的权力。县委、县人委的领导被迫停止活动。

3月26日 县直43个“造反组织”在县人武部的支持下,从“二·一七”夺权指挥部夺回
县委、县人委的权力,成立“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三结合夺权指挥部”。

3月27日 县公安局、邮电局、广播站被一部分“造反派”接管。

3月28日 “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三结合夺权指挥部”重新夺取县委、县人委的权力。

4月24日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郑奎德任主任。

11月10日至12日 县召开中等学校红卫兵首届代表大会,产生县中等学校红卫兵首届代表
大会委员会。

1968年

1月2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讷河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对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实行
军管。全体干警集中在老莱农场公检法改造学习班学习,至1969年6月结束。

3月2日至4日 召开业贫下中农首次代表大会,产生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和常务委
员会。

4月 全县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深挖“阶级敌人”“阶级敌人”嫌疑984名,错误定性198
名。

4月29日 全县城乡掀起“向毛主席献红心”活动,人人佩戴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
《毛泽东选集》等人手一册,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三敬三祝”一时成风。

7月3日 县革委会接管省制糖工业公司所属红光糖厂。

7月4日至7日 召开县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职工代表大会委员会和常务委员
会。

8月16日 县革委会接管省公安机关军管会所属老莱农场。同月县革委会组织1580个军宣
队、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全县基层单位搞“斗批改”。

9月4日 县革委会在学田公社向阳大队召开5万人参加的“打击阶级报复案件宣判大会”。
1971年4月17日,给予在这次大会被错判的王玉喜、徐洪军、许子江、孙善新彻底平反。

9月11日 县革委会和县公安机关军管小组在同义公社新光5队召开6万人参加的“打击阶
级报复案件宣判大会”。1970年12月5日,给予在这次大会上被错判的李杰、李振田、杨永春、
张子阳、李士玉彻底平反。

10月15日 建立县“五·七”干校,368名干部、100名知识青年到干校“劳动改造”。

同月 500多名干部下放农村劳动改造。

△老莱陶瓷厂生产的黄土粉首次进入国际市场,当年对日出口500吨。

1969年

3月28日 嫩江地区“五·七”干校所属富源林场划归讷河县管辖。

7月至8月 阴雨连绵,江河水位上涨。冲泡农田63万亩,倒塌房屋9951司,冲毁桥梁、涵
洞66处,江河、水库决口14处,水井塌陷117眼。在抢险中牺牲2人。

9月18日 县革委会举行大会,欢送工人代表李万仁、农民代表马庆福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10月2日 县革委会机关奉上级命令紧急疏散,200名干部、战士分三批撤离县城到达后方
地区。

12月26日 在县“五·七”干校劳动的部分干部到农村插队落户。

1970年

1月25日 595名干部到友好、龙河、老莱、讷南、清和、巨和等公社插队落户。

2月6日至16日 县民兵独立团组织14个营、78个连的10923名民兵进行野营“拉练”。

7月 县民兵团调集5000名基干民兵赴团结公社,修筑讷河至富裕县草原防汛大坝。

同月 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织840人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两批进驻全县342个基层
支部,开展整建党工作。

9月6日 越南留学生到老莱公社胜利大队参观。

10月18日 县革委会做出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六项决议。

11月 全县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的“一打
三反”运动,1973年8月结束。

△110千伏齐齐哈尔至拉哈送电线路接通,拉哈110千伏一次变电运行,增强了县内输电能
力,至1972年全县22个社、镇全部通电。

1971年

1月21日 整党建党工作结束,历时5个月。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许多党员遭受打
击。


10月18日 县革委党组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中共中央文件,揭露林彪反党集团叛党投
敌事件。

11月1日 讷谟尔河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竣工。

同月 县邮电局生产的寒路晶体载波机在讷河至拉哈间开通,使用正常。

1972年

4月28日 讷河县化肥厂建成投产。1979年因亏损关停。

5月29日 至31日 1199个生产队遭霜冻,受灾面积431916亩。

7月2日至10日 连降暴雨,讷谟尔河水上涨,卫星运河决堤,461个生产队受灾,面积177619
亩。

8月1日 老莱公社受特大洪水袭击,半小时淹没公社驻地北部、东部地区和附近15个生产
队。驻军3220部队农场派出指战员抢险救灾。

12月7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优选法推广小分队负责人徐忠祖带队到县讲授优选法,次日
举行优选法报告会。

△县公路指挥部修建县城东西大街油渣路,全长1100米,宽9米。

1973年

5月9日 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全年度全县人口出生率从1972年的25.9‰降至18‰。

5月10日 县革委会印发关于进行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布告。

10月16日 县淀粉厂发生火灾,烧毁厂房1267平方米,损失折款137540元。

10月28日至31日 县委召开“批林批孔”会议。

同月 龙河公社百音大队42户达斡尔族社员因语言、婚姻和生活习惯等原因,集体搬迁到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巴彦公社。

11月24日至27日 召开首届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12月13日 入冬以米至此日,全业发生急型克山病患者27名,死亡3名。各公社医务人员
进行治疗,控制蔓延。

1974年

6月 县城建指挥部对县城居民住宅、交通进行第一次规划。

7月29日 县城镇知识青年两批536名赴农村参加生产劳动。

9月28日 讷河镇弹棉厂发生火灾,烧毁棉花284418斤,损失折款274977元。

10月14日 卫星运河正式通水,县召开庆祝大会。

11月14日 县委抽调各级干部850人组成工作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975年

1月20日 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四届人大会议精神。

1月27日 县委、县革委举行座谈会,欢迎出席全国四届人大会议代表、老莱公社胜利大
队党总支书记马庆福归来。

10月5日 在拉哈镇西南街居民韩连宝家2米深处挖出猛犸象骨化石,省博物馆派人前来进
行整理和鉴定。

10月30日 县委、县革委召开广播大会,传达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1976年

1月至6月 全县多次召开理论讨论会,举办广播讲座,宣讲“资产阶级就在党内”。

5月1日 学习“小靳庄经验”,县城举行万人文艺大汇演。

8月 县委组织各公社党委书记和县直部、办、委、科负责人检查22个社镇、68个大队和6
个县直单位学习“小靳庄”情况。

9月18日 县委、县革委在南公园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党、政、军
机关干部、县城各界群众和社镇代表3万多人参加。

10月22日 县委、县革委在南公园举行庆祝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大会,县党、政、军
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3万多人参加。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

△全县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先后在和省公社华生大队等地举办展览馆8个,诬陷
一批干部、群众为“走资派”、“民主派”、“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

1977年

1月17日 全县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同月 县委提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苦战3年坚决把讷河建成大寨县”的口号,县革
委会制订《1977——1980年农业发展规划》。

3月3日 在拉哈镇西、嫩江左岸修建黑龙江省北部引嫩工程渠首。

4月12日至5月21日 保安、富源、茂山、国庆林场连续发生火灾5起,烧毁山林面积82230
亩。

5月8日 全县严重干旱,未出苗地2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9.5%。6月17日旱象基本解除。

11月30日 县委召开“深入揭批‘四人帮’反革命政治纲领大会” 12月13日省革委会发
出《解决讷河、嫩江两县行政区划界线的通知》。

12月20日 县委召开深入揭批“四人帮”,迅速掀起揭批查运动新高潮大会。

△全年全县遭受旱、风、水、涝、霜、雹、虫等灾害,1451个生产队的270.7万亩地受灾,
占播种面积的76.7%。

1978年

1月28日 县革委举行全国人大代表、胜利大队党总支书记马庆福同志追悼大会。

3月4日 县革委在讷河剧院举办“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诞辰八十周年诗歌音乐会”。

3月11日至12日 县召开少数民族农业学大寨拉哈现场会议。

3月16日至19日 召开全县科学大会。

3月26日至29日 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到县视察工作,指示讷河与海伦两县开展对口竞赛。

5月 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来县视察北部引嫩工程和嫩江水利资源情况。

同月 县委开展“一批两打三整顿”工作(揭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严厉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和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整顿各级领导班子、整顿职工队伍、整
顿社队企业经营管理),于1979年3月20日结束。

7月18日 历时4个月的全县计划生育大会战结束,共结扎464人,上环3243人,人工流产
648人,剖腹产5人,节育率达86.3%。

8月26日 县委成立揭批查领导小组,开展“两打一反”和揭批查运动。

10月 县人民医院试验狗肾移植成功,给晚期尿毒症患者移植肾脏提供了可靠依据。

11月30日 县委给所谓“扶杜联络站反革命复辟集团”彻底平反。

10月 县制鞋厂生产的布鞋首次打入国际市场,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港澳地区。

△老莱中学被定为省农村重点中学。

△全县粮豆薯单产、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亩产269斤,总产93183.8万斤。其中,
粮食亩产267斤,总产66 236.7万斤;大豆亩产175斤,总产9795.2万斤;薯类亩产406斤,总
产17151.9万斤。

1979年

1月2日 县委为在县第五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被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典型的县酱菜厂平
反。

1月23日 县委为原县委书记杜鸿儒、县长刘殿臣彻底平反。

同日 县委为在第五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被定为“民主派”、“走资派”的刘品一、贺
庆等9人平反。

同日 县委为在县第五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被打成“一、二、三把手推行修正主义路线,
集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永丰公社党委彻底平反。

同日 县委为1968年4月2日,因两派斗争县治安指挥部被砸,所定的“‘四·二’反革命
政治事件”及受迫害的陈国璋等3人平反。

同日 县委给在“改造公检法学习班”中受打击迫害的任风和、于生等干警平反。

2月7日至16日 县委第七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

2月21日 县委举办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骨干学习班。

3月19日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春耕生产动员广播大会,表彰1978年度农业先进单位。
讷河县被命名为学大寨先进县。

同月 县委在老莱公社胜利、革命两个大队进行机械化试点。

5月23日 日本“新明朋”株式会社社长稻桓升男等来县,洽谈老莱黄土粉的补偿贸易。

7月4日县委、县革委召开表彰、奖励计划生育模范夫妇大会。

7月14日 省北部引嫩工程讷河管理委员会成立。

7月15日 县邮电大楼动工修建。

7月18日 全县连续54天高温无雨,旱情严重。有82.4万南地为二、三类苗。

8月9日 清和公社社办采石场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死6人,伤3人,炸毁房屋4间,经济损
失折款10178元。

8月17日 县委为王季康、胡君等人彻底平反。

9月17日 在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县妇联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9月24日 日本“新明朋”株式会社稻桓矿业矿长奥古千秋、司机日比野工兵根据补偿贸
易议定书规定,到老莱黄土矿操机开剥矿层,10月14日回国。

10月15日 撤销县各级贫下中农协会。

10月27日 黑龙江省讷河技工学校(设在拉哈镇)举行开学典礼。

同日 在原县烈士馆旧址修建县烈士陵园。

11月27日 九井公社光芒5队等23个生产队实行分作业组联产计酬责任制。

12月31日 全县444起冤、假、错案所涉及的552人,及被揪斗的2131人,全部得到平反纠
正。

1980年

1月21日至24日 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学习和贯彻落实生产责任制。

1月22日至24日 县召开学先进找差距大干快富经验交流会。

同月 开展对原工商业者同资本家的区别工作,6月来基本结束。

同月 农业机械化由县级试点发展到社级试点,55个生产大队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2月8日 省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慰问团到团结公社鄂温克大队慰问。

2月29日 全县结束对错划右派的复查改正和安置工作,历时1年零5个月。对原定255名右
派分子复查改正254名。

3月23日 县邀请境内军办农场和国营农场的领导同志举行农业机械化协作会议。

5月15日 县农业学会、林业学会、水利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农机学会、二轻工业学会、
邮电学会、土木建筑学会、供销科技学会、广播技术学会、教育学会、医学会、粮食科技学会
成立。

同月 发生历史上罕见的草地螟虫害,22个社镇,241个大队,1 356个生产队受灾,成灾
面积70万亩。

7月2日 全县进行普选工作,9月16日结束。

7月22日 阴雨连绵,全县农田被淹36.9万亩,死8人。

9月11日至16日 全县各社镇先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和镇人民
政府。

10月13日 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县人民政府。

10月14日 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

1 9 8 1年

1月6日 县政府批准《讷河县个体劳动者联合组织试行条例》。

3月5日 县政府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在1980年护林防火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奖状。

3月7日 县委召开贫队由穷变富经验交流会。

6月21日至7月8日 连续降雨,全县受灾面积485100亩。

6月21日至27日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
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
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搞好下年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的
科学种田和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6月24日 县委召开老干部代表会议。

6月25日 县政府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发展甜菜制糖生产成绩优异"奖状。

7月5日 因连降暴雨,县城北永丰公社南部坡水形成洪峰,涌进县城西大沟,西北街550
间民房被淹,倒塌243间。受灾居民370户,1850人。7月7日,嫩江地委、行署工作组来讷河了
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8月 县政府筹集资金206.7万元,兴建县城自来水工程,1984年竣工。有182个单位、4036
户居民吃上自来水。

10月16日 县委、县政府召开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经验交流会议,嫩江行署副专员司连信到
会讲话。

11月20至日23日 省军区在讷河县召开民兵训练现场经验交流会。

12月12日至19日 县委举办副科级以上干部学习班,清理经济问题。

△省长陈雷到县视察工作。

△嫩江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县恒地营车站北一华里处发现一座辽金时代的古城遗址。

1 9 8 2 年

1月6日 成立县国外华侨联合小组。

2月8日 省审核确定讷河县为1981年度无猪瘟、无猪丹毒、无猪肺疫、无鸡瘟的“四无县”。

2月13日至3月4日 嫩江行署在拉哈镇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

2月22日 县政府印发关于发展农村多种经营若干政策规定的布告。

3月5日至4月5日 全国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4月26日 县政府分配1982年国库券认购任务127.7万元。

4月 讷河县速滑运动员周丽(女)1978年被选拔到“八一”速滑队。她在1982年全国速滑
达标赛中,达到体育运动健将标准,荣获4个单项冠军、1项全能冠军,获国家级金牌5块。

5月24日 省政府、省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评选中共讷河县委员会、讷河镇第一小学幼儿
园、拉哈镇东南街幼儿园、通南公社乐业二队幼儿园、县制鞋厂童塑车间为省儿童少年工作先
进集体。

5月8日至12日 省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在讷河县召开第三产业经验交流会议。

6月14日至16日 日中友好第一次拓友会之翼访华团(团长筱原实夫,团员23人)来县访问
学田公社丰产大队、永强五队和友好公社炬光五队。

6月30日 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为48898户,688020人,其中男性354282人,女
性333738人。

7月13日 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文林在省主持解决讷河、嫩江两县土地纠纷问题。

8月20日 县政府荣获嫩江地区行政公署颁发的“在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成绩优异,
荣获特等奖”奖状。

8月31日 县召开首届盲聋哑残人运动会。

同月 县电视转播台正式录像转播。

9月2日 日本东京丸一株式会社阿部先生来县考察马铃薯试种情况。

9月13日 嫩江地区殡葬改革工作讷河现场会结束。

9月22日至24日 以团长龙田吉良为首的日中友好北学田会访华团一行20人,访问学田公
社丰产大队、老荣公社继光大队。

10月20日 孔国公社双发大队发现两座清代古墓葬,出土满文墓志铭(已残)和87件清代文
物。

11月30日 县政府分别授予352人为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员职称。

同月 县政府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在物价管理工作中成绩优异,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奖状。

12月7日 黑河地委书记安文率6县1市和部分社、队领导干部四十余人来县考察农业工作。

12月22日 县政府向省委申报批准讷河镇总体规划。

12月23日 县委召开台属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台属19名。

△县计划免疫工作达到国家规划1990年指标,受到卫生部表彰。

1 9 8 3 年

1月 县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83]1号文件精神,在农村1527个生产队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87%;实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生产队212个,占12%。

1月30日 县城开通自动拨号电话。

2月10日 县委在全县城乡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活动。整个活动共分3个战役,第一
个战役于1984年7月31日结束。

2月19日 地委书记张跃先主持县委、县入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领导联席会议,介
绍调整后4个班子的领导,并举行座谈。

3月8日 县供销合作社进行体制改革,成立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4月28至30日 全县遭受特大暴风雪袭击,最大风力9级,平地积雪50厘米,一些地段雪高
达4米以上。铁路、公路交通全部中断,电力、通讯、广播线路大部分被毁,工厂停产,农村部
分房屋倒塌,冻死3人,冻伤4人,为自1940年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4月 县委在孔国公社四清大队进行建设文明村试点工作。

5月5日 县政府在烈士陵同举行六烈士(为在外地扑灭山火而牺牲的讷河县籍6名解放军战
士)骨灰安放仪式。

5月5日至6月15日 县委在全县城乡开展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主要内容的“
法制宣传月”活动。

6月14日 中午,同心、通南公社和县第三良种场遭受冰雹袭击,受灾农田面积93100广亩,
其中绝产19780亩。

6月28日 县政府评定、晋升一批科技干部的技术职称。

7月6日至9日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绿肥协作网会议在县召开。

7月9日至14日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社、镇党委书记、农口负责人去吉林省农安、怀
德县参观学习林业生产经验。

7月30日 孔国公社政社分设试点工作结束。经省批准,建立孔国乡人民政府、乡农工商
管理委员会。

8月20日 县政府荣获省政府奖给的“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铝合金奖杯。

9月5日 原抗联六军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省视察室主任王钧来县回访当年抗日根据地(今
龙河、友好、孔国等乡镇)。

10月6日 筹建讷河农业技术高级中学,省教育厅拔给一次性补助费4万元。

10月11日至13日 省计委、省农牧渔业厅在县召开6个商品粮基地县负责人座谈会。

10月26日 县计划生育办公室改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11月3日 县政府在人民公园召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大会,县人民法院依法处决死刑犯8
人,判处死缓、无期及有期徒刑罪犯28人。

11月12日 县政府批准恢复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

12月9日 讷河一中建校29周年校庆,县4个班子领导人到校庆贺。

1 9 8 4 年

1月11日 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征用县太和公社兴农、黎明大队耕地13亩9分,荒地14亩5分,
建光明车站。

1月12日 根据省革委文件精神,全县对县境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空军农场、81573部
队农场、81875部队农场、81876部队农场进行了划界工作,经嫩江行署审核,呈报省政府批准。

1月18日 讷河纺织厂因设备不配套,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滞销,经营亏损而关停。

2月21日 全县认购国库券102.5万元。

2月24日 全县县级机构改革工作结束。原县政府职能科改为局,县政府系列内机构共28
个委、办、局。

2月25日 县政府对县属农牧场的经济体制改革做出具体规定,主要是土地一次性承包,
15年不变,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和专业户,以及扩大企业r1主权。

3月22日 全县对12户小型国营企业放开经营,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制。

4月12日 全县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工作结束,乡(镇)建立人民政府及乡(镇)农工商管理
委员会。

4月24日至30日 全县“爱鸟周”。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开展“爱鸟周”活动,保护鸟类
和野生动物资源。

5月7日 县在拉哈镇建立第二殡仪馆,全县的22个乡镇均划为火化区,死者遗体一律实行
火化。

5月27日 中午,九井、进化、永丰、学田等乡降两个半小时雨夹冰雹,有15个村、30个
屯、2000余户农民受灾。成灾面积43423亩,其中绝产29903亩。

6月5日 经县政府批准,通南粮库扩大储粮场地面积,征用该镇集体所有土地86946平方
米。

7月4日 县政府颁发方案,对人事制度、劳动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是在企业内部打破干部
和工人界限,实行亦工亦干,取消干部职务终身制。

7月25日 县政府批准县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方案。变官办为民办,创办综合服务中心,
县联社成为经济实体。

8月3日 县政府批准二轻工业改革方案。改革分配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实行联产计酬,
完善经济责任制,搞好经营承包。

8月29日至30日 日本HRB1~43伊拉哈弥千代会访中团一行17人访问讷河县,在县外事办
主任陪同下,去学田乡丰产村(原日本开拓团旧址)会见日本侨民、孤儿。

9月20日 县评剧团进行改革、转制,由演员自行组成集体所有制形式的演出队,实行独
立核算,自负盈亏。

9月26日 县广播站筹建广播调频台,用调频广播代替原来的广播专用线,再由各乡镇转
播到各户。

10月20日 讷河制砖厂引进日本西谷陶业株式会社制造的HCm~150型加热真空成型机,
与国内高速对棍机、轮碾机配套,形成较先进的制砖机组。又新建24门轮窑1座。

11月14日 撤销讷南乡,建立讷南镇(乡级镇)。

11月26日 拉哈镇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帮助下,编制完成拉哈城镇总体建设规划,
并呈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12月4日 经县科学技术成果奖励评定委员会评选,县内的用D110菌种以糖蜜为原料生产
味精、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倒焰窑的余热利用、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地
膜覆盖西瓜为科技推广成果项目,企县综合农业区划、黑龙江省嫩北马铃薯万亩攻关栽培技术、
万亩甜菜高产高糖“三两”栽培试验、生猪口腔开张器为科研成果项目,并呈报嫩江行政公署。

12月12日 筹建县啤酒厂,1985年初动工,1986年上半年试产。

12月14日 县卫生职工学校扩建为讷河县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2月18日 拉哈镇开始筹建自来水工程,并由县政府呈请纳入省1985年建设计划。

同月 讷河镇开始筹建排水工程,并由县政府呈请纳入省1985年建设计划。

12月31日 县6个农牧场划界工作结束,绘制使用范围平面图呈报行署。

1985年

1月19日 讷河造纸厂因亏损严重关停。

2月6日 县开始筹建兴旺鄂温克族乡。

2月16日 县公开招聘演员,准备成立县艺术剧团。

3月15日 县政府发布命令封锁通南镇(新富、永革村)、同义乡(乡所在地)、同心乡(文光
村)猪5号病疫区,严禁收购、交易,病猪一律就地宰杀深埋,以防止疫病蔓延。

3月20日 县政府在计划委员会筹建经济信息机构,对国民经济统计、预测、规划、计划、
调度提供信息服务。

4月8日 在全省土地管理工作会议上,讷河县被评为1983~1984年土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4月12日 县内7位省人民代表视察县政府工作,听取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汇报,视察了孔国
乡四清村和县味精厂。

同日 县科协召开优秀论文奖励大会。全县1984年各条战线提供的68篇论文分别获一、二、
三等奖。

5月14日 县茂山林场发生严重火灾,过火林木7500亩,大火于当日22时扑灭。

5月18日 县内出现低温霜冻,地温下降至-3.1℃,全县霜冻成灾面积36.2万亩,其中12.2
万亩作物需毁种。

5月21日 茂山林场国庆林场发生山火,过火林地达15000亩。县长王亚轩到现场指挥灭火,
当日下午17时将火扑灭。

5月25日 中午,讷河毛毡厂发生火灾,厂房、仓库全部焚毁,殃及讷河鞋帽厂成品仓库,
损失总额达116.9万元,县制鞋、童鞋、毛毡制品厂停产。

6月2日 因入春以来,个县无雨,旱情日趋严重,县直机关派270名干部赴农村参加抗早
救灾工作。

6月5日 省文字改革委员会委托县召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学研究会议,北
京、湖南、内蒙等13个盛自治区、直辖市230名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参加会议,听取了县实验小
学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情况介绍,5名教师做了示范观摩教学。

6月6日 国家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铜钰来县检查地质矿藏状况,并到老莱黄土矿视察。

7月9日 县城连降大暴雨,至10日停。部分居民住宅被雨水泡倒,受灾居民91户,损失金
额2.3万元。

7月14日 县政府举行有奖有息证券电视新闻发布会,县长王亚轩就有关事宜发表电视讲
话。

8月7日 讷河二中召开首届校友联谊会。

8月28日 讷河、富裕、嫩江、德都4县书画展在讷河县展出。

8月30日 县首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第一届侨联委员会。

9月10日 县委、县政府在县政府礼堂隆重召开庆祝首届教师节大会,会上表彰奖励了优
秀教师及先进工作者。

9月14日 在讷尼公路发生一一起严重汽车相撞事故,县农机公司客货两用车被撞毁,当
场死亡4人,重伤2人。

9月27日 下午,县第四中学二年七班教室大柁折断,房盖塌落,当即砸死砸伤学生14名,
其中死亡2名,重伤3名,经及时抢救,轻重伤学生全部脱险。

10月11日 县4个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前往二克浅乡敖包山察看发掘的古代墓葬及出
土文物。

10月23日 省电大讷河工作站举行82、83级首届毕业典礼大会,全县有90名学员获电大毕
业证书。

10月26日 荷兰尼沃巴公司总经理洪光仕先生来县,洽谈县淀粉厂技术设备引进事宜。

11月4日 县政府召开传达贯彻《药品管理法》大会。会后,将标价46000元的假、劣药品
当众焚毁。

11月30日 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东北三省巡视组一行6人来县检查整党工作。

同日 全县收购粮食197、114吨,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征购任务,截止12月20日入库
粮食已达21.8万吨,列全省之首。

同月 截止11月末,全县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02例,死亡9人,有19个乡镇、59个村发病严重。
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动员全县人民紧急灭鼠防病。

12月2日省西北部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在讷河县召开。

12月17日 齐齐哈尔市丛福奎代市长首次来县检查工作,听取县政府工作汇报,视察了县一
副食商店、味精厂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