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貌类型

第二节 地貌类型





县境位于松嫩平原北缘,为大小兴安岭山脉向平原过渡的山前高平原。地势北高南低,由
东北向西南倾斜。县东北部青色草原种畜场境内的莲花山海拔438米,为全县的最高点;西南部
团结乡的百露屯海拔164米,为全县的最低点。全县地势大体为二岗二平六分坡。讷谟尔河以
北多丘陵,岗坡较大,以南坡度渐缓。坡度在1/10以上的山地占0.15%,1/10~1/100的岗
地占65.8%,1/100以下的平地占34.05%。

由于古代沉积和现代剥蚀堆积作用,境内主要地貌类型为克拜古代坳谷侵蚀及现代冲沟为
主的波状起伏台地及小兴安岭边缘古代坳谷侵蚀为主的强起伏台地。具体分布有:

低 丘 面积193.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9%。分布于县境西北端,属于大兴安岭东
坡丘陵的边缘部分,由花岗岩、变质岩、泥页岩和泥岩等组成。海拔高度一般200至360米,最
高处为马鞍山,海拔334.6米。

熔岩台地 面积174.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6%。分布在县境东端青色草原种畜场
一带,属五大连池火山地形的一部分,由玄武岩组成。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相对高度40至
100米。最高处莲花山,海拔4381米,台边陡峻,是全县的制高点。

丘陵状台地 又称强烈起伏高平原,属于山前高平原地形,面积1153.9平方公里,占全县
面积的17.3%。分布在县境北部,由老莱劳改支队向东,沿宽余、国庆林场至茂山林场,海拔
高度280米至430米,相对高度63至120米。最高处为帽儿山,海拔高度436.4米。

波状起伏台地 也称漫川漫岗,亦属山前高平原地形。面积3283.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
的49.2%。在县境分布最广,遍及中部和东南部,海拔高度200米至300米,相对高度30至40米。
地域内有讷谟尔河及其呈羽毛状分布的支流和老云沟等古代坳谷。地表无一定倾斜方向,波状起
伏,岗谷相间,平坦缓和,谷地广阔。现已全部垦作农田,是县内的主要产粮区。

微倾斜台地 面积282.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2%,是山前高平原的前缘部分,分布
在县境西南部的团结、和盛乡一带。海拔高度200米至220米。地势平坦,坡降在1%以下,由北
向南渐缓与松嫩地平原相接。是全县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河谷平原 面积125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8.7%。在县境中部和西部,呈带状分布。
由讷谟尔河的河漫滩和西部的嫩江左岸的一级阶地组成。海拔200米至260米,低漫滩经常遭受洪
涝威胁。现已全部垦为耕地,水资源丰富。

冲积平原 面积321.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8%。分布在县内西部边境,是嫩江中游
江漫滩的一部分。海拔160米至200米,地势平坦广阔。低漫滩多为砂丘,土层浅薄,生长着疏林
杂草。高漫滩地势较高。

大小兴安岭延伸到县内的余脉有:

青山嘴子 在老莱镇境内,距县城22公里,海拔235米,自西北向东南蜿蜓起伏5公里。山
上长着茂密的小柞树,山中储藏黄粘土和灰粘土。

帽儿山 在茂山林场境内,距县城80公里,走向由东向西,东西帽儿山海拔436.4米,长、
宽4公里,生长着柞、杨树。

三头山 在清和乡境内,距县城35公里,海拔302.2米,因有平峰三座得名。山上无石无
树,现已垦为耕地。

莲花山 在县青色草原种蓄场三分场境内,距县城72公里,海拔438米,生长着柞、桦、
杨树。

四平山 在龙河镇境内县保安林场北侧,距县城58公里,海拔356米。山上人工植有落叶
松和水曲柳、黄菠萝树。

五指山 在老莱镇聚宝村南岗,距县城34公喂,海拔312米,生长小柞树。

红马山 在清和乡江东村北侧,距县城34.8公里,海拔291.2米。

笔架山 在老莱劳改支队境内,距县城48公里,海拔370米。

敖包山 在二克浅乡志和村境内,距县城22.8公里,海拔216米。

老黑山 在团结乡与富裕县交界处,距县城67.2公里,海拔170.4米。

青龙岗 在龙河镇境内,自西北阳东北纵横50公里,宽2~3公里,至德都县境内。距县城90
公里,岗面平坦,土质肥沃,盛产豆麦。

南阳岗 在老莱镇境内距县城36公里处,经九三农管局荣军农场龙河镇至孔国乡境内。岗
长30公里,岗面起伏不平,生长着柞、桦、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