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雹灾虫灾
第五节 雹灾虫灾
县内有三条主要雹线。北部的老莱镇;东部的龙河镇、友好乡;南部的同心、通南、和盛、
同义等乡镇。1949年至1982年,共遭严重雹灾12次。局部受雹灾年年皆有。
民国6年(1917年)7月7日,拉哈站东南七、八里处遭受雹灾,受灾面积宽约五、六里,长
约40至50里,总计1570垧。
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晚9时,在第三区大古堆等地,“骤有飓风暴雨,夹冰雹,冰雹
大如核桃,被灾者92户,损失庄稼1476垧,秋收无望。”
1972年6月12日,友好乡富裕村遭雹灾减产,吃返销粮180吨。
1973年6月4日,老莱、学田、清和、二克浅、进化、团结等乡镇,有63000亩农作物遭雹
灾,29900万亩绝产。
1984年5月27日中午,九井、进化、永丰、学田等乡连降两个半小时大雨夹冰雹,有15个
村,30个自然屯,2000户农民受灾,成灾面积4342.3亩,其中29903亩绝产。
县内农作物害虫有30多种,常年多发的八、九种。危害农作物严重的有金针虫、地老虎、
夜盗虫、玉米螟、蛴螬、蚜虫、大豆食心虫、跳甲虫、粘虫等。谷子幼苗期多发生跳甲虫,成
苗期一般发生粘虫;玉米幼苗期多发生地老虎,大豆扬花期多出现食心虫。虫灾多与旱灾交织
出现。
1980年5月,草地螟大量发生。全县22个乡镇,1056个屯,70万亩作物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