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县城

第四章 县城乡镇

第一节 县城





县人民政府驻地地讷河镇,居县境中心偏西,地处东经124度52分,北纬48度28分,东距
克一县界52公里,西距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界22公里,南距依安县界57公里,
北距嫩江县界32公里。占地68平方公里。人口63962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布特哈总管陈福龄于博尔多站东北二里处建立街基。县城呈方
型,东西三逝街,南北五道街,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中心大街划为4个街区。将衙署移
入新城。以后为各时期县政府所:盆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民国4年(11915
年),挖土垒城壕史余,分立四门,各修木桥一座。商号栈店、工厂作坊、邮政电报、金融典当
等多届于十字大街。学校寺庙、梨园商场妓院烟馆敞祉各街。城北有花园1处,日“北花吲”,
城南有公陶1处,日“侥公园”,城西三里处建有火车站,为齐嫩铁路中间站。伪满时间,无视
城镇建设,市面萧条,中心大街仅有二层楼房五座,居民区,多为土坯平房、草房,马架,随
处可见脏水坑、空隙地,街道为土路,凸凹不平。早季,车马过后尘土飞扬,雨季,道路翻浆,
泥泞难行。

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县城人口逐渐增多。1985年,城内房屋连脊、街巷相通,
人则稠密,正大街道路拓宽,楼房林立,最高层建筑为五层的县邮电大楼和五层的居民住宅大
楼。南大街路西楼房相连,商店林立。西大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楼房与民房相连至火车站。
70年代后,西门被拆掉,城区逐渐向外扩展,其范围东至老莱河桥,西至县第一良种场,南至
讷谟尔河大桥,北至讷河砖厂。

县城有国背工业企业18户、集体工业企业38户,主要行业有以淀粉、味精、奶制品为主的
食品加工业;以红砖、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服装、印刷和鞋帽为主的轻工业;以农机具制造
修理为主的农机工业。1985年,县投资扩建了水泥厂,并筹建啤酒厂。

县城有国营商店16处,较大的商店为坐落在南大街路西的县第一百货商店。供销合作社商
店8处,农贸市场轻工市场3处。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旧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
搞活”的经济政策,全县大力发展集体、个体所有制商业,商店、食杂店、饭店遍布大街小巷,
摊床、售货车密集于南二道街。

县城交通便利。齐加铁路由城区西北边沿通过,每天有5对客车南来北往。四邻县旗公路
全部接通。每天有56次公共汽车通往全县21个乡镇。1972年,县城铺设丁宽9米的油渣路面。1980
年新建了钢筋混凝土西门大桥,并将西门外至火车站大街拓宽。主街设有地下排水管道,城镇
居民全部吃上丁自来水。县城中心街至火车站有客车7台,昼夜接送旅客。

解放前,县城的文化、教育、医疗设施寥寥可数。现在有中学6所,小学8所,县级中西医
院2处,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各1处。还有电影院、影剧院、文化馆、工人文化宫、图书馆、新
华书店等文化设施。城南有烈士陵园、电视塔、人民公园、业余体校、劳动湖、为劳动人民休
息娱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