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名第一节 地名考略 讷河县自顺治初年达斡尔、鄂温克族人商迁嫩江左岸和讷谟尔河流域落居建屯,始有地名
出现,如阿拉哈沁、罕塔拉、他本沁、孔郭伯尔科等,多属达斡尔语。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建立驿站后,又出现博尔多、拉哈、喀木尼喀等,多属满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族人民长期
相处,这些地名不_断发生音转,如达哈沁转化为大克浅,阿拉哈沁音转为二克浅,鄂多胡太
被称为倭都台。还有些地名随着屯落的兴衰而消亡。清末民初,汉族垦荒者大量涌入,以汉语
命名的地名渐多。大致有以下几种命名形式:以垦荒户数多少命名的屯,如三家子、七家子、
后五家子,以最先来的垦荒户姓名命名的屯,如李发屯、王才屯、胡帮申窝堡、王太江屯,朱
启龙屯,以姓氏命名的屯,如余家屯、齐家岗、范地营子、老么家屯、丁家窝堡;以官吏职务
命名的屯,如苏团长窝堡、赵科长窝堡、杨站长窝堡、薄甲长屯,以名人或绰号命名的屯,如
李小说屯,李二先生屯、王大个子屯、刘大牙屯、李花马屯、张大捋屯;以山川、河流、泡泉
命名的屯,如老莱河屯、七里河屯,对面泉,万宝山、三棵山、青龙山,以地形地势命名的屯,
如山湾、二道沟子、偏脸子、扭腚屯、倒仰墒,弯道屯,以方向命名的屯,如北沿江、西南荒、
西四里五、东南沟子、前四排一;以作坊命名的屯,如瓦盆窑、任家粉坊、炮仗铺、王家油坊、
官货店、魏家糖坊,以建筑方式命名的屯,如大瓦房、平房屯、大院李、王马架子;以民族、
外盛市地名命名的屯,如张蒙古屯、朝鲜屯、高丽房、奉天沟、天津屯、山东屯、李大热河屯;
以动、植物名称和自然灾害命名的屯,如獾子洞、狼洞沟、大榆树、火烧姜、火烧于;以开荒
面积命名的屯,如八方屯、九井屯;以人的职业命名的屯,如常木匠屯,刘花先生屯;以建筑
物数量命名的屯,如五撮房、三马架。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梦想长期霸占东北,把县内的一些地名强行更改,出现一些共荣、
兴亚、开化、亲仁、亲善、协和之类侵略性名称,但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此类地名亦寿终正
寝。此外,外省移民来县建立了一些村屯,如山东头屯、湖北二屯、移民新村等。
1945年8月解放后,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对一些旧地名进行更改和重新命名,出
现了胜利、民主、繁荣、幸福、丰收等地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公社、大队新地名大量出
现,逐渐代替了一些旧地名。“文化大革命”中,以“扫四旧”为名更改了一些地名,出现了
文革、红卫、立新之类的地名,但由于原地名延续时间较长,称谓已成习惯,故此类地名大多
弃之不用。
今古地名(部分)对照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