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水资源

第五章 水利

第一节 水资源





地表水 县内地表水径流的趋势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年径流深度在25~95毫米
之间,平均为38.1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672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多年径流总量为2.65亿
立方米,外县流入1.022亿立方米),平水年(50%)全县径流总量为2.67亿立方米,枯水年(750%)
仅1.17亿立方米。北部丘陵地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在40~90毫米左右,南部低平原在25毫米以下,
南北相差3.6倍。

年际变差大,丰枯水交替出现。据26年气象分析,70年代以前每隔二年左右出现一次丰水
年,处于丰水期(涝段)的趋势;70年代后,出现连续枯水年,处于“旱段”趋势。近10年将处
在“涝段”趋势。旱涝周期基本上十几年交替出现一次。讷谟尔河年径流丰水期(20%)总水量
425.82万立方米,枯水期(75%)水量仅72.1万立方米,相差4.9倍。

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差别更为悬殊。春汛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母占全年的14.8%。
夏汛发生在7、8、9月,水量占全年的67%左右。枯水期在春夏汛之间发生一次,冬春发生一
次(是一年中历时最长、水量最少的枯水期)。

境内一江四河(嫩江和讷谟尔河、老莱河、南阳河、石底河)及其大小支流形成羽毛状水系
网;117个自然泡泽星罗棋布全县各地。总水面为106491亩,可利用量为11841亿立方米,其中
水库工程可调节0.022亿立方米,江河引提水1819亿立方米。

地下水 全县每年大气补给地下水总量约为2.95亿立方米,常年可开采量为2.21亿立方米,
补给量大于可开采话。依据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农田灌溉成井条件区;根据水量、含水层
岩性及埋藏条件划分副区。全县共划为4个区:成井容易的河谷平原和低平原区多分布在嫩江
东岸和讷谟尔河两岸。此区地下水埋深1~5米,含水层为砂、砂砾石,厚度在10~50米,适宜
成井深度30~50米左右。井距为350~600米。根据区的自然条件又分为4个副区。每年大气补
给地下水量为1.81亿立方米,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1.42亿立方米。补给量超过开采量,可开采
利用。

成井比较容易的山前高平原区分布在讷谟尔河南北两岸(又分为3个副区)。地下水埋藏深
30~50米,适宜成井深度在50~301米,井距为300~800米。每年大气补给地下水量约为0.64
亿立方米,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0.532亿立方米,补给量超过开采量。

成井比较困难的山前高平原区分布在县境北部的学田、清和两乡之间和讷南、九井两乡镇
的南部(又分为3个副区),分布零散,各副区水文地质状况有一定差别。每年大气补给地下水
量约为0.35亿立方米,常年开采量0.14亿立方米,补给时大于开采量。

成井困难的低丘陵区主要分布存清和乡。受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水位较浅。一般为1~5米。
成井深度50~100米,井距300~500米。每年大气补给地下水量约为0.15亿立方米,常年可开
采量约为0.12亿立方米,补给量大于开采量。

水 质 据县卫生部门对龙河、老莱、讷河、拉哈、团结、同义等乡镇的饮水化验结果看,
埋藏在地层深处的地下水很少受污染。放砷、铬、汞、氰、挥发酚等化学成分均小于最低检出
量,符合饮水标准。但东部和北部的龙河,友好、老莱等乡镇,饮用水中的总硬度、钙、镁含
量略低;南部接近正常;团结、和盛、同义、拉哈等乡镇部分地区饮用的地下水中,氟化物含
量略高,其它地区接近正常或略低。有门来水的讷河镇、红光糖厂、老莱劳改支队和部分乡镇
驻地、村皆用地下水做供水水源。

江河泡塘、水库和卫生设施差的大口井水,因裸露于地面易受污染(嫩江易受红光糖厂废
水污染。讷谟尔河易受淀粉、造纸、味精三厂的废水污染。老莱河易受双山糖厂的废水污染)
此外,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等也污染水源。因此,大肠杆菌、亚硝酸盐、硝酸氮检出量略高,
水质欠佳,污染程度较强。其它项目检验结果,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

地形起伏较大的北部和东北部的一些村屯,易患克山并甲状腺肿、大骨节等地方病。虽病
因各异,但也有与水和生物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