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水患治理

第二节 水患治理





河道治理 境内北部的老莱河,河道狭窄,河底淤泥较厚,每遇暴雨连降,山洪汇集,则
河水陡涨。流至下游遇阻不畅通,河水出槽泛滥,致使老莱街东半部受水害,沿河两岸村庄、
农田被淹。伪康德3年(1936年),老莱街及附近村屯出动1000余人,在北起今胜利桥,南至老
莱砖厂挖开1条2500米长的河道,将老莱河水引入新河道,减轻了对老莱街及沿河两岸农田的
威胁和危害。1972年夏季,老莱乡动员民工128000余人次,再次对老莱河新河道进行清淤,使
老莱河水更加畅通。

防洪筑堤 1949年,县人民政府从各区村抽调民工修筑拉哈、忠义(今团结乡驻地)、索
伦(今团结乡鄂温克村)、二克浅、工农、老莱、新安等7处主要江河堤防,共修堤坝7850米,
减轻了洪水灾害。1953年发生历史上特大洪水灾害,全县人民在县城西门外筑护城堤1400米,
在拉哈镇西郊筑护城堤3000米,在2、3、7、8和14区滑嫩江、讷谟尔河、老莱河岸低洼处均筑
起了防洪堤坝。是年全县新修和补修防洪堤坝16200米,减轻了江河沿岸村庄的洪水灾害,保
护农田84000亩。1955年秋,修筑二克浅至后二里屯江防堤坝10公里。1956年,全县动员6100
余人,将嫩江堤防的工农、二克浅、拉哈、索伦段和讷谟尔河堤防的向荣、新安、鲁民段进行
加高加固,并补修其它堤防4处。1957年,县人民委员会组织3000余人,589台大车,补修了春
汛和山洪冲开的二克浅、工农、忠义、索伦、拉哈等17处江堤开口;加宽加固了讷河镇、通南
沟等19处抢险工程,共补修大堤10400米,保护农田90000商。1964年,除对江河堤防加高加固
外,在通南沟修筑一条22公里长的堤坝,控制山洪威胁。1973年,加固嫩江堤防二克浅段9公
里,全县共修筑江河堤防52公里,保护农田13万亩,草原16万亩,村庄24个。1978年8月,老
莱公社组织2000余人,200余台大车沿老莱街东侧由北向南筑起10公里长的大堤,控制了老莱
河洪水的危害。1981年,网家为堤防岁修投资10万元,将江防大堤按标准加高加同,营造护堤
林和用材林。1983至1985年,新修和整修江河堤防14.8公里,完成土石方15.3万立方米,堤防
更加坚固。

抗洪斗争纪实 1953年7月12日上午11时30分,暴发的山洪由永丰乡南部岗坡冲入县城西部,
城壕内外的淀粉厂、土产公司、煤建公司、木材经理部和居民住宅皆被水淹,大量物资、家具
被洪水冲走。县委、县政府领导闻讯立即奔赴现场,同群众一起下列没腰深水里抢救物资,冒
着瓢泼大雨到护城堤巡视险情。许多领导同干部、群众一起挑土、扛草袋,抢修加固被洪水冲
开的缺口,并连夜守在堤旁,观察水势。险情缓解后,及时安排灾民的农食、住处,帮助群众
渡过难关。7月16日嫩江水出槽,拉哈镇护城大堤将被洪水漫过。镇防汛委员会立即动员职工、
居民670余人上堤抗洪筑坝,将原堤重点部位560米加高半尺,加宽至6尺,将洪水阻止在拉哈
城区外。17、18日,又动员1800余人将3000米长的大堤普遍加宽2尺。8月10日开始第三次筑
堤,在原堤上加高。因天降大雨,大堤两侧全是水,取土困难。男女老少镗着没腰深水从远
处往坝上运土。晚上挑灯夜战,11日基本完成大堤加高任务,但在晚间11时洪水又以每小时
21厘米的速度上涨。12日8时,立水涨196厘米。大堤附近水深7至8尺,地势低洼处的堤坝均
被洪水淹没,拉哈镇危在旦夕。镇郊大古堆、保乡等村也险情迭出。在这严重时刻,镇委立
即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固堤加高,保卫拉哈镇,另一路赶赴镇郊抢险。筑堤的群众与洪水展
开拉据战。水涨一寸,堤增一寸。至晚11时,省军区派部队指战员支援抢险,军民共同奋战,
很快扭转了局势,化险为夷。
去拉哈镇郊大古堆村抢险的镇委负责人,j带领24名干部,5辆大车,9只小船,同到现场
指挥抢险的县委负责人奋战一昼夜,把人全部用小船运到东岗顶上。12日,请示上级批准由齐
齐哈尔发来专车一列,开到大古堆村,将运到岗顶上的500多名受灾群众送到拉哈镇,妥善安
置。

1953年抢险、修堤情况表




1981年7月3日至4日,县城连降暴雨。4日晚,县城北永丰水库出槽,洪水漫溢,由护城壕
进入西北街,许多房胜被冲毁。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到现场指挥抢险,组织居民转移到安全
地带,并采用抽水机往城南排水。由于组织得当,抢救及时,在数百间房屋倒塌情况下,无一
人死亡。5日晨,县委立即组建抗灾救灾办公室,抽调各级干部组成排水、搬迁、医疗等5个组,
对房屋倒塌或有倒塌危险的住户,分片组织搬迁,指挥群众抢救财产。县城建处和讷河镇的负
责人深入秋水深的区域组织群众挖沟排水,粮食系统组成3个抢运队到重灾区帮助灾民抢运搬迁
物资;卫生人员镗水为在抢险救灾中受伤的人员包扎、治疗;民政部门把面包及其他食品送到
灾民手中;县武装部和消防队的指战员在齐腰深水中,帮助受灾居民搬运物资,背负老人、小
孩上车转移;县印刷厂、生产资料公司、食品公司等单位的职工主动为受灾居民捐款2000余元。
洪水过后,县委、县政府拿出大批资金、物资,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在原址重新建造砖瓦房,
并着手对西大沟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