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运河
第三节 运河
卫星运河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由德都、克山和讷河3县共同开凿。渠首在德都县的老山
头,由该县的吐泥浅引讷谟尔河水上山,至九井乡入境。全长317公里。1958年8月28日破土动
工。成立“兴修卫星运河战斗总司令部”,下设5个野战军,14个战斗团,146个营,752个连,
917个排,共有干部、职工、学生、社员70000余人(其中女6000余人)。至9月6日“第一个战役”
结束。10月7日“第二个战役”开始,参加的干部、职工和社员共35913人,其中女4560人。除
少部分民工住帐篷外,其余绝大多数人住在当地群众家。工地上昼夜连续搞“突击战”到处树
立“老黄忠”“穆桂英”、“赵子龙”等“英雄"形象。搞“百方元帅升帐”,即1个人存24小
时内挖100立方米土,完成者被命名为“百方元帅”,敲锣打鼓,披红戴花为其“升帐"。虽有
几人“升了帐”,但都是由别人帮忙挖土方,弄虚作假完成的。并开展“插红旗”、“拔白旗”
活动,按进度的快慢把单位和个人分别划为上、中、下游,并佩戴红、粉、白三种颜色的布条
标志。只强调大干,不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民1:常常累倒;每工地上。还有一些干部、民工因
不断地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而遭到打击迫害,甚至含冤自杀。放炮、塌方和运
输事故不断发生,冻伤、患病的民工越来越多。在运河修建过程中.共死亡民工36人,病残1144
人,其中终生丧失劳动能力的52人。运河占地2.4万亩,耗共1500万个,共投资1135万元。因
工程量大,当年未完工。1959年出动13000余人,沟通渠道,通水89公里。1960年,又组织28000
人,完成河坝,进水闸和交叉工程32处。1961年因自然灾害无力顾及而下马。1966年更新上马,
1968年纳入国家计划,1974年正式通水84公里。到1978年完成永久性工程71座,使用钢材345吨,
木材1900立方米,水泥1 300吨。引入流量9秒/立米,计划受益14.5万亩,实际受益7000亩。
春季干旱运河无水,夏秋雨大运河水泛滥,农田受害。九井乡每年要清淤万余方。
引嫩河 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系省属重点工程,亦称北部引嫩工程。主要为大庆石油化
工供水和居民用水,也可灌溉农田。1972年9月动工,1976年8月竣工。渠首在拉哈镇西北4公
里处的嫩江左岸。渠道采用电动控制闸门,无坝引嫩江水。引渠长425米。河床上宽42米,底宽
22~28米,平均水深2.3米。引水期为每年的4月下旬到10月下旬。年引水m6.9亿立方米。经县
内的拉哈镇、团结乡和富裕县、林甸县直至安达市的红旗水库。在境内流长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