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灌区

第五节 灌区





民国11年(1922年),有3户朝鲜族农民迁居老莱镇的向阳屯种植水稻,拦蓄山水灌溉。伪
康德6年(1939年),由辽宁迁来19户朝鲜族农民在尹家大坡落居种水田,引老莱河水灌溉。1940
年开辟讷南灌区,1977年6大灌区形成,1985年水田灌溉面积已达40000余亩。

九井灌区 位于讷谟尔河中游的九井乡境内。渠首工程在克山县北兴乡靠河村,为引讷谟
尔河水进行灌溉的中型r1流灌区。1956年5月动工兴建,次年6月竣工,建成拦河堆石坝和排洪
堆石坝共3处,永久性构造物31曦(处)。其中,进水闸1座,过流能力为5.2㎡/s。永久性迭水1
座;用水斗渠1条,长27公里;用水支渠18条,总长25公里;排水支渠14条,总长27.3公里;
用水斗渠54条,斗渠排水8条,工程土方120万立方米,石方3.5万立方米,投入180万个工日,
国家投资97.7万元。设计灌溉面积25000亩,其中水田18000亩,旱田7000亩。14个村,114个
屯受益。1985年播种水口13000亩,平均亩产360斤。

讷南灌区 主体工程在九井乡安仁村。总面积15万市,可种水田25000亩。早在1940年朝
鲜族同汉族人民就在这里用柳条、石头拦河筑坝,开渠种稻。1946年重新修整。1956年由国家
投资建成水垄柳石坝,1958年下马。1964年新建柳石坝。1972年修建堆石坝,新开引渠。有用
水于渠1条,支渠4条,斗渠12条,排水干渠2条,拦河坝1座,进水闸、支渠闸各1座,农桥8座,
落叉3座。4个村,40个屯受益,播种面积最多达15000亩。

全胜灌区 1977年3月19日从讷南灌区分出单独建立。东以庆福村跌水工程与讷南灌区分
界,西至太和乡边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可自流灌溉。地下水埋藏丰富,干旱缺水期可开
采地下水补充。主要工程有堆石排洪坝1处,干渠1条,支渠5条,农桥11座,跌水3处,支渠闸
1处。灌溉面积4800亩。

太和灌区 位于讷谟尔河下游南岸,嫩江东岸,齐嫩铁路两侧。占草原面积10万亩。设计
受益面积35000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发展水田的好前景。原由解放军某部
9团于1949年开始兴建。1951年移交农场管理。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灌区管理站。1958
年水田面积达到35000亩。1962年撤销灌区,水田面积大为减少。1972年恢复灌区,修建两处
堆石拦河坝。总长150米的过河断面,6个流量的进水闸6座,用水干渠1条,支渠5条,排水干
渠2条,桥梁7座。7个村,33个屯受益,1985年种植水田12000亩。

红旗灌区 位于讷谟尔河下游北岸的二克浅乡红旗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可开垦面积
70000亩,可种水田30000亩。1968年动工兴建,1976年成立灌区。设计受益面积10000亩,引
水流域两个。有1条引水千渠和南北两条分千渠,1条排水干渠,农桥7座,支渠闸3处,渡槽、
引水闸、交叉各1处。5个村,20个屯受益。水田面积最多时11000亩,一般在5000亩左右。1985
年整个渠系改建为永久性构造。

团结灌区 位于团结乡南部的引嫩干渠两侧。地势低洼,土质肥沃。1980年兴建。有两个
引水闸,一是在引嫩11公里处,干渠长3.6公里,引水流啭0.33秒立米;另一个在引嫩22公里
处,干渠长2.5公里,控制3条分千渠,1条支干渠。引水流键1.29秒立米。还有长40公里的斗
渠34条,受益面积24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