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交通邮电
第五篇 交通邮电
清康熙年间县内驿路建成,并于讷谟尔河设渡口1处,为驿递摆渡,此为境内开辟最早的、
南北畅通官道。以后,嫩江、讷谟尔河辟为水路,驿路改建为齐齐哈尔至黑河的公路,并建成
布海(布特哈至海伦厅)官道,不仅境内交通便利,与省城和外地联系也大为方便。民国时期,
县城通往各集镇和外县的公路建成多条,讷谟尔河铁桥架成,宁嫩钞、路亦通车至拉哈站,县
内南北交通畅达,物资交流便利。虽因路面不平有白讼路不能常年通车,但较清代有较大的发
展。伪满时期,宁嫩铁路全线通车,并修开拓道8条和国道4条,有汽车来往于邻县之间,交通
又有新的进展。但这些公路路面未铺砂石,雨季不能通车。旱季通车多为日本侵略者运送掠夺
的木材、山货和农副产品。
解放后,1950年县城至莫力达瓦旗和各集镇的公路修复通车。1953年已有了新客车。到1958
年县城至各公社每天有客车往返一次。196,6年后,县城每天都有通往依安、克山、德都等邻县
的客车。1979年后,客运班车次数不断增加,县城设有接站的短途客车,并增辟新的客运路线,
集体、个体客车和货车参加营运,偏僻村屯也通了客车。1985年,全县通客车路线36条,日发
班车62次,年客运量2212千人,年货运量1800千吨。县城至莫旗公路为油渣路面,通车风雨无
阻,其余全为沙石路面。铁路经过境内的团结、拉哈、讷河等6个乡镇,全长84公里,每天通过
客车5对、货车20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驿路建成,也是境内通邮开始。
光绪二十七年(190 1年),博尔多站设立电报局,与齐齐哈尔、海兰泡均可通电报,并附
有电话直通拉哈、齐齐哈尔等地。民国3年(1914年)建立县邮政局,办理信函和邮包业务。后
在喀迷哈等地设立邮政代办所,拉哈站也建立了邮政局。民国18年(1929年)县城有了私营市政
电话。伪满康德4年(1937年),邮政和电信合并称讷河电报电话局,由日本侵略者直接控制。1945
年冬,县民主政府接收了伪电报电话局并改称邮电局。1950年增设市内代办所。电话电报面向
广大群众,并开始办理东北行政区内的汇兑业务。到1956年全县各乡镇均设邮电所。1970年县
邮电局改用供电式电话交换机,1983年改用先进的HJ—921型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985年邮
政交换量已达194万件,比1952年增长3.3倍,报刊发行量12.7万份;全县拥有长途电话电路20
条、电报电路3条、市内电话928门,农村电话1025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