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驿站

第一章 交通

第一节 驿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吉林的伯都纳通瑗珲的驿路建成,全程置19个驿站。经过县内有
拉哈岗、博尔多、喀木尼喀等3站。以瑗珲坤站为头站至拉哈岗站为北路站(亦称上十站),依
次喀木尼喀为八站,博尔多为九站,拉哈岗为十站。

站丁为吴三桂等“三藩”叛乱降将士卒及其家属。县内三站各置站丁26~30人,马20匹,
牛30头,车30乘。每丁拔毛荒地5、垧,自种自食。站丁除应役外,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他
们为移居县内较早的汉人,俗称“站上人”。总站官驻墨尔根。

各站设站官房1处,置笔贴式1人,俗称“老爷”,领催(满语为拔什库)1人,协助笔贴式
经管站务,俗称“千爷”。驿站以递送谕令、公文为主,时有运送过往官兵、辎重、粮秣和邮
包(官邮)。博尔多站每岁冬还向布特哈总管衙门运送粮食。驿递分为勘合和火牌。官员驰驿给
以勘合,兵役给以火牌(火票)。谕令、公文一般用小匣盛装,人送每件不得超过10斤,马驮每
件不得超过60斤。无匣者,将题奏本章用央板固定,外面以绵纸包裹封严,接缝处盖玉玺或本
职官印,最外层包以黄绫。兵部火牌沿站传递时,各站贴连排单,注明接发时刻,亦称“滚单”。
火急者连排单上标明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八百里。延误时刻或投错地址均从重论罪。驿
递程序是:公文、火票到站后,由领催指派站丁递送下站。上站站丁进站后,值班站丁接过公
文、火票,经领催验看后立即上马疾驰传送下站。如送火急公文,到各站换马不换人连续递送。
偶有十万火急谕令则须昼夜疾驰,人马不换,连驰几站。中途因遇雨雪、道路受阻或马匹死亡
等意外事故延误时间者,经地方官员证实,准予免罪。光绪时期,驿站只发放官牛,马,车由
站丁自养,驿递多用马车、爬犁。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裁驿为邮,辟齐黑邮路(公路),站
丁改为民籍,驿站撤销。

1895年县境驿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