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交通管理 路政管理 1953年,县交通科成立,直接负责路政管理。1962年成立县公路管理站,具体
负责路政管理,设立标志,处理破坏公路建设事件,参与处理交通事故。1982年9月,更新讷尼
线22.5公里的里程标志,达到标准化。其他4条干线公路的里程标志全部刷新,达到醒目,并增
设了险桥、险涵、险路、陡坡、转弯处的标志。1985年,破获毁坏桥栏案件6起,清除路障11处,
收缴侵占公路赔偿费1000元,制止农民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事件多起。
公路养护 1951年县民政科公路股负责全县公路建设、维修和管理。1982年7月,县成立区
村公路养护委员会,下设养路中队,承担全县公路整修任务。1959年8月,县讷河县志人民委
员会动贝大车3000台,民工2000名,及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干部、工人和学生,整
修县城至全牲乡驻地长达1.0公里的低洼翻浆路段。1960年,县交通局成立筑路工程队,整修
县城至九井的路段。同年,在讷克、讷尼、讷德、讷依、讷清等线的路段,均有群众养路组织
承担责任段的养护任务。1962年,成立县公路管理站,具体负责全县公路建设和管理任务。1964
年,将全胜、讷南、九井、县直道班和二克浅、孔国、龙河等7个养路工区划为专业养护道班,
将长发、同心、通南、永丰、学田、清和等6个工区划为地方道班,形成了专业养路队伍。1968
年,县动员7个公社的民工1000名、大车300台,用两个月的时间改建了齐加线在境内的路段。
1983年5月,因暴风雨,全县路面、涵洞多被毁坏,部分地区交通断绝。全县动员干部、职工、
农民3300人,抢修干线公路水毁路面11公里,路基1.5公里,涵洞11个,桥头锥坡6个,修复地
方公路水毁路面18公里,涵洞43个,桥头锥坡6个,恢复了交通。1985年,全县整修公路总里程
1205公里,其中县县公路179公里,县乡公路333公里,乡村公路693公里。整修公路工作被市
政府评为一等。全县共有养路道班26个,养路员2407人,对县级以上5条干线公路分段承包养
护、维修、备料和处理雪封雪阻路面任务。
1985年养路道班承包路段表
安全管理 1951年4月,县公路科设管理交通安全干部1名。1954年增加汽车登记,驾驶员
办证,违章和事故处理等业务。翌年县成立交通安全委员会,在县城设临时交通警察21名,指
挥交通,并与有关部门联合检查车辆安全状况。1956年后,县交通科配备3名干部负责交通安
全工作。1968年县公路管理站设临理1名负责交通安全工作。1976年增至2名。1978年成立县交
通监理站,设站长1名,监理2名,负责交通安全检查、交通事故处理、驾驶员技术考核、车辆
状况审验等工作。另在县城设立交通岗3处,配6名交通指挥员。1980年后,监理增至5人。1984
年,县交通监理站实行“定任务保安全”的岗位责任制,分片、分线承包,按月下达任务指标。
1985年,除进行驾驶员年审、车辆年检和经常性路检外,还会同公安、城建、工商等有关部门
整顿城镇交通秩序,制止车辆乱停乱放,防止交通堵塞现象发生。同时考核汽车驾驶员790人、
胶轮和小四轮拖拉机驾驶员130人。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年计划控制交通肇事指标17起,实际
发生1起,伤、亡指标均比计划下降60%和75%。
重大交通事故 1973年1月27日,拉哈运输站07~40137号代客车行驶至拉哈至同义线3公
里处,超越同一方向行驶的马车,因外套马往里拜,驾驶员随之往里打舵,被第五篇交通邮电
公路左侧的树枝将旅客刮伤5人,其中重伤2人,后死亡1人。同年11月30日上午9时50分,讷河
运输公司07~40135号解放牌半挂货车行至讷河~拉哈线32公里同铁路交叉处,与由嫩江开往
齐市的301次旅客列车机车相撞,车毁、驾驶员死亡。
1975年9月3日,同义公社南京跃进牌130汽车,无护栏违章载客,超载32人去老莱公社参
观,行至齐加线192公里处翻入左侧沟内,伤12人。
1980年3月24日上午10时,讷河运输公司07~40103客车行至讷河南大桥上,遇太和公社太
和一队拉谷草马车和对面来的1台拉树枝车,客车接近谷草车时刹车失灵撞在马车上,汽车上4
人摔到车下,当场轧死1人,伤3人。
1982年1月14日上午11时10分,县第一良种场07~43458号铁牛55型拖拉机从拉哈载红砖及
装卸工4人返场,行至讷谟尔河大桥不给信号强行超越载有1 5人的长发公社齐心大队07~46579
号东风30拖拉机。与齐心大队车及车旁骑自行车的刘某同掉桥下,第一良种场的司机及2名装卸
工当场砸死,刘某因抢救无效当晚死亡。重伤4人,轻伤8人。
1985年9月12日下午,县农机公司日本客货汽车,在讷尼公路9公里处与莫旗阿尔拉粮库东
风牌汽车相撞。4人死亡,2人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