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电业务 邮政业务民国时期,只办理信函和邮包业务。报刊订购和投递量极小。伪康德元年(1934年),
承办邮政汇兑。伪康德4年(1937年),承办邮政储金,翌年办理邮政转帐。报刊订购和投递量也
逐渐增多,除信函外,其余业务多为官、商承办。
1933至1941年邮件办理明细表 单位;件
1984至1941年汇兑、储金、转帐办理明细表 单位:元
1950年4月,县邮政局增设市内代办所,并开办东北行政区内汇兑业务。1960年,邮政业
务交换量已达150万件次。1977至1979年,共办理出、进、转口机要邮件18240件,为用户代传
音小电话3200次。1985年邮政交换量已达194万件,较1952年增长3.3倍,并为顾客代缝包裹3214
件,代传音小电话1760次,代写邮单7119件。报刊发行量已达12.7万份。
部分年份邮政交换状况表 单位:件、元
部分年份报刊发行状况表 单位:份
电信业务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成立电报局后.主要承办官署收发报业务。民国时期,除
官署外,商民也可拍发电报。至民国18年(1929年)设有市政电话,并有官署和商民租户55家。
伪满时期,电报电话皆为官办。内设机要电报、电话,主要为官署军队传递政治、军事情报和
信息。普通电报、电话则对商民和老百姓承办业务。但费用昂贵,一般平民不敢奢望。解放后,
电报、电话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至1952年,发送电报直接到单位、到户。
1958年后。杆路和线路维修,城镇由邮电局负责,农村由邮电部门和生产大队共同负责。1970
年,检修了18个公社的交换机,其中重新装配和大修的13台。1979年长途电话利用率、逾限
率完成了省下达的指标;农村电话逾限率和退号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1985年,电报全年差
错率、发报逾限率为零,投报逾限率为0.4%。
部分年份电信业务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