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街道绿化
第七节 街道绿化
讷河镇 民国15年(1926年),县知事徐玉良由省购榆树籽分植于城壕土堤,四、五年后成
榆树围墙。民国18年(1929年),县长崔福坤到任,先补栽城壕土堤榆树,后予县政府门前植榆
杨树,院内植香槟、棠李树、故旧县志有“衙署香槟”之记载。同年修建南公园,造花害一栋,
又在公园北缘植松榆成片。城南至讷漠尔河铁桥公路两旁植造杨树,树荫蔽日。伪满时期只在
官署四周植树,无视街道绿化。
解放后,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县城主要街道两旁普栽榆杨树。但由于管理不善,成活率较
低。1961年,中共讷河县第四届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在人民公园西侧植纪念树。1965年“五·四”
青年节,团县委组织县城团员和青年在南公园造纪念林35亩。同年,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在城
内8条大街两旁植树3 260株,在西门至火车站马路两旁植树2150株,在东门至老莱河桥公路两
侧植树3 330株,在南门至头道桥公路两旁植树1000株,在北门至火车道口公路两侧植树500株,
在西二道门至铁路住宅公路两侧植树1500株,在北烈士墓地栽杨树1100株、花树500株。机关、
学校、企事业单位在庭院内种花树1500株。“文化大革命”中,城镇绿化无人管,栽植的树木
多被毁掉。1976年义在县城正大街路两侧栽垂柳2400株,第二年又补栽了2000株。1979年至1980
年,在正大街两侧栽垂柳3000株,红柳3700株。各单位普遍栽植花草、树木,以美化环境。1985
年,在城内外补栽和增植大苗垂柳2515株,基本达到马路两侧绿柳成荫。有181个单位在庭院
修花坛187个,花池459个,假山、雕塑小品10余处,绿化面积达2 208第六篇城乡建设平方米。
拉哈镇 解放初仅在东上岗和西小河附近植少许榆杨树。1954年,在东门至车站的公路两
旁植杨树300株。1958年,在城西北角造纸厂和镇西部砂石厂附近栽榆、杨树500株。1974年后,
又在街道、工厂、学校内四周栽树3000株。1982年,在西小河栽杨树10000株,在水泵厂、牧
养场学校及道路两旁栽杨树3000株、垂柳100株、松树100株。但因疏于管理,树木成活不多。
至1985年,各单位门前、庭院多植松、柳树并修花坛、塑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