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村屯布局
第二章 农村建设
第一节 村屯布局
清初,县内自然村屯多分布于嫩江东岸及讷谟尔河两岸。以后,拉哈、博尔多,喀迷哈三
站附近村屯渐多。民国时期,通南、讷南、龙河等小集镇建立后,又以小集镇为中心自然形成
村落。因各村屯住房为农民自建,故住宅建设无规划,不讲纵横排列,不讲方位走向,东一撮,
西一间,杂乱无章。村屯道路多为自然形成,有主干道、次干道、毛毛道(即乡间小路),横七
竖八,长短不齐,宽窄不等。
1980年,全县对农村住宅区与生产、文化等区进行功能分区,对村屯进行整形,采取旧房
屋改造与新建房规划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村屯见方,房屋成行,每户占地由超千平方米规划到
350平方米。建房密度加大,居住范围集中。
1982年后,全县10%的村屯进行道路改造,拓宽窄路,收缩宽路,延长原路,开辟新路,
封闭弃路。重新拉伊基,路旁植树造林,使街基规整,树木成行,道路成网。改造后的道路主
干宽14米,巷道宽5米,构成棋盘形网状。新建的办公室、学校、卫生所、机耕队、供销部等,
不与住宅相混。年末老莱镇利民一屯,孔国乡文明二、三屯,街基规整,道路成网,绿树成行,
达到了居民新村的标准。1984年,县土地管理办公室制订了《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案》,
并付诸实施。到年末验收,节约耕地47万亩,充分利用废弃地60000亩。
1985年末,村屯分布密度较大的为讷河、拉哈和老莱三镇,村屯毗连。村屯密度较小的有
友好、清和、和盛、团结等4个乡,近者6~7里,远者10里以上。村屯中各种占地面积比例是,
全县村屯面积328347亩,其中住宅面积210120亩,占63.9%。道路面积33166亩,占10.1%。
其它用地(学校、卫生所、供销社等)26800亩,占8.1%。绿化面积19688亩,占5.9%。空隙地
12686亩,占3.2%。土坑25887亩,占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