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粮食仓储

第五章 粮食商业

第一节 粮食仓储





粮栈民国初年,县内始有私人开设粮栈,进行粮谷交易,外地商人亦来此倒运粮食。时铁
路未建,公路设施落后,运输工具简陋,故陆地运输较少。每至初夏,多由嫩江水路运至齐齐
哈尔、哈尔滨、营口、大连等地,运费昂贵,粮商获利甚少,故粮栈格局较小,且往往造成积
压。伪康德4年(1937年),农事合作社成立,在县城西门外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第二年对粮谷实
行统制,限制私商收购经营,强迫农户缴纳粮谷,实行粮谷“出荷”。伪康德7年(1940年),伪
县公署将私人粮栈并为组合,由组合长(日本人)统制。时农事合作社已并入兴农合作社,并在
县城、拉哈、龙河、老莱街设立粮谷交易场,计收储粮40万斤。交易场内设粮栈,负责粮食收
购调运。1946年,县人民政府接管伪满粮栈,在县贸易局领导下建立贸易粮栈,地址在县城西
门外(原伪满交易场)。并在拉哈、老莱各建粮栈1处,担负公粮征购、储存及粮油贸易。1948
年末,讷河、拉哈粮栈改为省粮食局第五、第六公粮仓库,以征收公粮为主。1949年移交县
工商科管理,增建富海粮栈(后划归富裕县)。1952年县粮食科建立,内设贮运股,主管粮栈仓
储业务,并将各粮栈与公粮仓库合并,统称为粮库。1956年,在“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
粮方针指导下,各粮库相继开展以科学保粮为中心的“四无”(无鼠、无麻雀,无仓虫、无霉
烂)粮仓运动。同年秋,讷河粮库在全省首创“四无”,国家粮食部在讷河县召开全国粮食现
场会,为讷河粮库颁发了“四无”合格证书。粮库保管员张芝杰,长期探索老鼠生活规律及习
性,创造“228”式双门透笼捕鼠箱和自动捕鼠器,捕鼠效率高,粮食部、卫生部在全国推广他
的先进经验与捕鼠工具。

1958年,粮食仓储工作开展“大跃进”,全县相继建起通南、龙河、讷南粮库,增加仓积
容量11095万斤。1960年,建立九井粮库。至1976年又建长发、和盛粮库。为确保储粮安全,
全县继续开展创“四无"粮仓活动,并制定检查评比的标准。各粮库在粮食接收入库前,都加
强规划,对高水分粮进行春晒和烘干,降至安全保管水份。长期保管的粮食,加强检温、检质
工作,防止高温霉变。为杜绝鼠、雀、虫害,对仓库进行药剂清仓消毒、放置防雀帘、隔鼠板、
捕鼠器、吊药袋,撒布防虫线。对已发现虫害的仓库,及时进行药剂熏蒸灭虫。1982年,全县
库存粮谷7200万吨,均未发生霉变现象。有9个粮库实现“四无”粮仓。1984年,讷河、通南、
长发、和盛粮库共建土圆仓90个,扩大了容积。同年8月,孔国粮库建成,当年接收粮食13000
吨。

1985年,粮食仓储系统在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中,以降水防霉为基础,以治虫灭讷河县
志鼠为重点,狠抓“四无”粮仓建设。全县11个粮库经汇杏全部达到“四无粮库”标准,成为
“四无”县。其中九井粮库经省、市抽查被评为全省同类型先进粮库。

全县较大的粮库为讷河粮库,于1946年5月在伪满粮谷交易市场址建立,承担二克浅、永
丰、进化、全胜、孔国等乡镇的粮食收购及学田、讷南、九井、龙河、长发、孔国6个非沿线(
公路)粮库的粮食集运任务,此外还担负3个粮油加工厂原料、成品吞吐任务,是县境讷谟尔河
北部粮食集散中心。库内仓贮设备齐全,容积量较大,历史最高储存量达10220万斤,最高经
营最为47489万斤。

社队仓 196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粮食部门协助各符农村
公社、大队开展储粮建仓工作。1966年先后在长发、老莱、通南、讷南4个工社落实了储备粮
1690829斤,为265个生产队,9106户发放了储备粮存折。1969年后,为“藏粮于民”,在全县
农村建以土圆仓为主的粮仓2098个,储粮3696万斤。

1985年,回收民代国储粮食1157万斤,尾欠部分由代储户出了欠据,继续收储。

1985年全县粮库基本情况统计表




注:1980年11月建立拉哈二粮库,原为拉哈油米厂,因属粮油加丁库,故未列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