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粮油供应

第三节 粮油供应





民国时期,全县粮油供应为自由经营,城镇有私人粮米店,居民食用粮油到店购买,或到
农村购原粮自行加工。讷河、拉哈两镇设有私人粮米店(栈)12家,规模较大的有三泰、康德栈、
益发和、丰泰、永兴盛、同丰原、益顺成:、同记号等。粮店(栈)收购与销售,价格视行情涨
落而定。丰收年景,粮店收粮价格较低,并大量囤积,一遇灾荒年景,粮价飞涨,粮商售粮谋
取暴利。伪满时期,县城成立粮食配给所,粮油供应实行配给,贫苦市民配给品种为小米,高
粱米、玉米面、橡子面,质次价高,甚至米中掺第七篇商业有砂子。成人每月配给9公斤,儿
童每月6~7公斤,不足者只能从黑市上购买,价格比配给品高出20~30倍。伪康德6年(1939年),
县专卖局对小麦粉(面粉)实行专实,由原来月配给改为季配给,配给量逐年减少,后期基本上
停止配给。大米为特需品,禁严中国人食用,违者按“经济犯”处罚。

1946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拉哈、老莱设立粮店,实行统一牌价,控制私人粮商投机倒
把活动,使市民粮食供应趋向稳定。1950年至1953年,粮油供应部门共销售粗粮11614吨,细粮
10677吨,豆油2726吨。195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全县粮油供应开始以户定量供应,其方法为:
根据节约的原则,各户自报公议粮油定量。供应人口为49756人,总消费粮食9211吨,平均每人
每月消费粮食30.8斤,1955年11月,实行以人定量供应,办法是按人口、年龄、工种,统一规定
供应数量,粗、细粮搭配,按月持粮食供应证到指定粮店购买成品粮油(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成立粮食管理所,开始逐年进行整销工作,复查粮食供应证供应数量、检查工种、人口
变动情况,查处虚报冒领、农转非及重复供应等问题。

县城设粮店5处,隶属县粮食管理所,有职工217人,承担县城44300口人及饮食业、食品
加工业的粮油供应任务,月平均销售量为138万斤。讷河二粮店为嫩江地区粮食供应系统先进
集体标兵,曾多次出席省、地召开的先进集体代表会议。该粮店严格执行粮油政策,职工廉洁奉
公,常年坚持为军烈属、五保户送粮到户,并帮助挑水、买煤、拆洗被褥、扒炕抹墙,群众称
粮店是“料理干家务,饱暖万人心”的人民粮店。拉哈镇有粮店4处,为拉哈粮食管理所辖,
有职工140人,承担拉哈镇22560口人及饮食、食品行业的粮油供应任务。1979年,拉哈镇粮食
管理所扩大粮店自主权,改革财务管理办法,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他们广开就业门路,开展
多项营业,企业亏损减少,经营效果显著。被省粮食局、嫩江行署评为“红旗企业”。老莱镇
有粮店3家,为一个核算单位,有职工17名,承担老莱镇镇直5500口人及饮食、食品加工业的
粮油供应任务。1978年,实行前店后厂,增加粮食熟食品、复制品生产,并经销议价粮油,群
众买粮称便。1979年被省粮食局、嫩江行署评为“红旗企业”。

1985年粮油供应标准 单位:市斤




农村非农业人口粮油供应 全县农村计有非农业人口14800人。以农村粮食供应证按人定量
供应,由粮食部门委托基层供销社(部)代供应。1974年改为有粮库的公社由粮库销售,无粮库
的公社由公社粮食管理所销售,其供应标准与城镇同。


定销粮供应 系指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及菜农队的粮食供应。每年指标到队,一次
落实,粮油分期支取。持粮食供应证在所在生产队领取。供应标准每人每天在1.2斤左右。郊区
菜农持菜农粮食供应证每月到指定城镇粮店购买粮食,其标准稍低于城镇居民。

饮食、食品加工行业粮油供应 包括城镇、农村饮食业、食品厂、招待所、食堂等,实行
按计划指标供应。按月安排计划指标,包干使用,全年不得突破总指标,盈余可转下月,但不
得跨季提前使用。食品加工业、服务业、招待所凭集体购粮证买粮。

会议粮油供应 公社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大、中型会议,每日每人凭会议审批单供
应面粉6市两、豆油2市钱。

补助粮 国营企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公社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下乡,每人每天补助
粮票3市两,补助后每人每月口粮定量不得超过40市斤。1982年取消。

奖售粮 1971年起,为鼓励集体、个人交售农副产品的积极性,对生猪、柞蚕茧、木耳、
花脸蘑、山参等9个品种实行粮食奖售,标准在20~150市斤之内。1982年取消。

饲料粮 县米、粉厂设有饲料加工站,以下脚粮加工饲料,由县综合商店、拉哈饲料店负
责供应。使役大牲畜均按头数、按定量供应饲料粮。生猪收购按规定付一定数量的饲料粮(票)。

特需粮 老年人、胃肠道病人、手术患者、分娩产妇、妇女作节育手术者及高级知识分子
等均在定量供应标准内增加细粮、豆油的供应量。

1982年后,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部分粮油放开经营,议购议销粮油登市逐年增多,市场
粮油供应趋向好转,逐步取消了奖售粮、补助粮,增加了饲料粮和特需粮。市民粮油供应标准
也发生了变化,大米、面粉供应量扩大,人民的主食由粗粮转变为细粮及粮油制品。

1985年,全县粮油供应实行价格开放,除吃商品粮的城镇居民定量内仍执行原销售价,定
量内行业用粮执行统销价外,其余粮油供应全部改为议价供应。为了改善人民的膳食条件,粮
食供应部门加强了熟食品销售工作,粮店均改为前店后厂的粮油食品店,生产切面、挂面、味
精挂面、八列饼、排骨酥、桃酥、蛋片、卷糕、炉果、面包、烧饼、油条等熟食品,深受人民
群众欢迎。全县供应系统共生产熟食品72.6万斤,议购议销粮油125万斤。

饲料粮供应量亦逐年增加,全年生产配、混合饲料1450万斤,超计划的40%,其中生产奶
牛配、混饲料350吨,销售饲料697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倍。1985年,根据当年农村灾情较
重的实际情况,粮食部门安排救灾粮88万斤,帮助灾区人民安排生活,进行生产自救。

全县几个年度粮油销售情况表 单位:千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