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收购加工

第七章 对外贸易

第一节 收购加工





县内以盛产大豆著称,产量高,质量佳,为传统的出口商品,1952年起即对苏联出口。1963
年后,对欧洲、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品种为丰收2、4、6号和紫花4号。
其收购、整理与加工均由粮食部门承担。1965年,省在讷河县建立出口大豆商品基地,以老
莱、讷南、九井等8个公社为试点,种植大豆优良品种。收购后,经加工整理纯度在85%以上,
保证了出口需要。1971年,为加强对外贸易工作,在县供销合作社内设外贸组,配专职人员负
责对外出口业务。1973年成立县外贸科,外贸机构自成体系,上下衔接,渠道畅通。除经营已
有出口商品如粮食、畜产品、山产品、粗细皮张、羽毛、鬃尾毛外,还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
积极开辟、建设和扶持出[1新品种基地。1974年后,白瓜子、干菜国外需求量大,每至春季外
贸部门了派人深入农村,落实白瓜种植面积,秋后发动社会闲散人员及中、小学生抠籽交售。

1974年,全县扩展山野菜收购、出口业务,主要品种有香菇(山苏子)、黄瓜子(野鸡膀子)、
蕨菜、笤条芽、唐松草(猫爪子)、刺老菜(刺秋树芽)、五竹根(山苞米)等。主产区为龙河、友
好、二克浅公社,多由妇女采集。县果品公司收购后以术箱或塑料袋包装,由外贸科组织发运
出口。1975年末,县外贸科设立收购站,承担黄牛收购、调运出口业务。并在全胜、团结、二
克浅、老莱等7个公社建立社办养牛场15处。1979年,全县收购出口商品品种继续扩大,增加芥
茉籽、活鸽、家兔、甲鱼、蜂蜜、亚麻、柳编制品等。工业产品有土豆淀粉(特级品)、男、女
布鞋、黄土粉(属补偿贸易)、三边腐竹等。县外贸科与商业科协商确定,将黄牛屠宰、加工、
销售业务移交外贸科,扩大了出口货源。

1985年,全县增加了豆饼碎、甜菜粕、羊角出口业务,由县粮食,供销系统及省属红光糖
厂提供货源,就地收购加工。此外,在巩固老品种出口收购的同时,外贸部门还雨点抓了粮油
出口业务。特别是大豆产品质量优于往年,出口量增加,达39734吨,金额达2531.5万元,为完
成收购加工任务,讷河粮库重视对大豆质量的加工及运输车辆的安排,年末出口几大豆8367吨,
被省粮食局评为大豆出口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