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主政府 政权建设 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讷河县,建立卫戍司令部实行军事管制,一伪
县公署垮台。原东北抗日联军某部负责人任德福及宿野夫在县城组织了民主大同盟讷河县本部,
成立了工作机构,建立了讷河人民自卫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力满残余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
作坚决斗争。10月中旬,党中央从延安派金忠,张振勋等3名干部来县,以人民自卫军为基础
建立嫩江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并在民主大同盟的配合下收缴歌伪枪枝,安定社会秩序,
开展剿匪斗争,建立民主政权。11月中旬,以张振勋为首成立讷河县民主政府,设秘书、民政、
教育3科,并派出军队和干部接管了伪县警务科、邮政局和火车站等要害部门。11月22日,民
主政府逮捕伪汉奸县长郑向荣,宣布解散由他拼凑的“县治安维持会”,进驻县公署清点、收
缴敌伪公产、帐目及文书档案。
县民主政府部分机构及领导成员为:
县长张振勋
副县长兼秘书科科长吴子坤
民政科科长 宿野犬
教育科科长 宿野夫(兼)
公安局局长 甄玉山
公安局副局长兼中央派出所所长 高仁宗(即苏光)
讷河火车站站长 马树长
邮政局局长 黄河源
县妇女会主任 吴一光
民主大同盟纪实 1945年8月9日,苏军开始对日作战,很快解放了黑河、嫩江、海拉尔等
地。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县城,原抗联干部任德福根据88旅政委李兆麟“要注意根据国际形
势和国内社会情况,做好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工作,通过‘民主大同盟’等组织形式,把青
年学生、工人农民等基本群众组织起来…为了接收政权,建立人民武装部队培训一大批骨干”
的指示,在县城开展筹建民主大同盟的工作。与当地干部宿野犬、甄玉山等人联系,建立秘密
联络点,召开会议,联络抗联旧部、爱国青年杜毅武、史化鹏、李德信等20余人,于8月下旬在
伪协和会址(今县城南三道街路西)组建民主大同盟,定名为民主大同盟讷河县本部,受嫩江省
民主大同盟负责人王明贵、张瑞麟直接领导。
9月上旬,民主大同盟本部搬迁至伪兴农合作社旧址(今县城东门里路北),进一步健全组
织机构,下设组织、宣传、军事、总务等科。主要负责人为任德福和宿野夫。民主大同盟成员
发展到百余人。
民大同盟建立后,以共产党为核心领导,建立民主大同盟党支部,秘密恢复了史化鹏等4
人的党籍,发展了李德信、吴一光等5人入党。同时还在县城建立宣传站,搞扩军宣传,协助
人民自卫军开展建军工作。至10月份讷河人民自卫军已发展至500余人,组建3个连、1个卫排。
民主大同盟的一部分骨干调入自卫军任领导工作。
10月,民主大同盟举办干部训练班,第一、二期连续进行,按文化程度编成2个班,每班30~40
人。由民主大同盟负责人分别讲课。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方针和政策,和平、民主和建立
民主政权的重要性,介绍东北抗日联军作战史,揭露蒋介石独裁统治。时间为7~10天。学员
结业后,多数分配到农村筹建民主大同盟分部。第三期训练班于11月中旬开班,后因光复军攻
占县城而中断。在农村的训练班学员,通过宣传、组织工作,先后在拉哈镇、龙河、城区、通
南、讷南、大和署等地建立起民主大同盟分部,并开展工作。
10月中旬,党中央从延安派来的干部金忠、张振勋、张志成等到达讷河,以讷河人民自卫
军为基础,成立嫩江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民主大同盟配合军分区开展了建立民主政权的
工作。他们驱逐了国民党讷河县党部和反动组织“启蒙运动委员会”,解散了由伪官吏、地主
豪绅拼凑的“县治安维持会” (即解放委员会),以汉奸罪名逮捕审讯了伪县长、伪警务科长
等一批伪官吏,接管了伪警务科、邮电局、火车站等要害部门,收缴了伪警察、伪国兵、土匪
及地主豪绅的武器弹药,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安定了社会秩序。随着县民主政府的成立,
民主大同盟成员一部分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一部分参加军分区工作。11月25日,国民党光复
军1000余人攻占县城,到处搜捕、枪杀民主大同盟成员。民主大同盟优秀的领导者、组织者吴
子坤、马树长等同志在战斗中被俘,光荣牺牲。
同年年末,民主大同盟余部随军分区转移到嫩江县,也有少数人逃离或叛变。至此,讷河
县民主大同盟完成其历史使命而停止活动。
讷河县民主大同盟组织沿革图
民主大同盟县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