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工会

第三章 群团组织

第一节 工会





1946年初,县城区和拉哈镇的一些工厂,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工会。广大工人积极加入,
投入反奸清算、支援前线的斗争。县城私营油坊、烧锅业工人工资低,生活难以维持,工会组
织工人向厂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初时有的厂方顽固坚持不予增加工资,工人同厂方清算剥
削率,使厂方理屈词穷,只得给每个工人增加月工资900元。城区同原油坊无故开除工人5名,
其中1名是工会积极分子,工人找工会求助解决。工会干部找厂方交涉,讲清形势,陈说利弊,
迫使厂方恢复5名工人的工作。工会真正为工人办事,受到工人拥护,入会者大增。同年5月1
日成立讷河加工业联合会,领导工人清算,斗争了伪满铁炉组合长,向私营厂方提出“减轻负
担,劳资两利”的要求和不准无故解雇工人、保护工人利益等条件,使工人的生活得以保证。
公营企业、工厂在工会的组织下,开展劳动竞赛,增加生产,支援前线。

1949年,年初,讷河、拉哈两镇成立区职工工会筹备委员会。3月1日区召开职工大会,成
立区工会,有会员2300人。县成立职工会筹委会,解云清兼任筹委会主任,鹿俊林、张学彦、
李柏林、林光为成员。4月5日召开讷河县首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4人,选举产生县职
工大会第一届委员会,县委书记解云清兼任主席,副主席1人,干事3人。拉哈镇设职工会办事
处。

1951年,召开县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工会联合会,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
和组织、文教、生产、财务委员。联合范围有店员、教育和产业工会。县工会成立后,在党的
领导下,积极组织广大职工进行政治、技术和文化学习,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搞技术革
新和技术协作活动,办好职工生活及福利事业。

1958年,县工会机构撤销,人员合并到县委工交部。1960年恢复县工会。1962年4月召开
县第七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县工会改为县总工会,设秘书和组织、宣传、生产、财务委员。
各系统成立工会,设专职干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工会被诬为“执行工运黑线”、
“福利工会”、“全民工会”遭受批判,县总工会为“革命工人代表会(简称工代会)”所取代。
1968年至1969年召开两次县工人代表会议,组织工宣队到基层单位,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搞“斗、批、改”,抓“阶级斗争”,抓“走资派”,批“资产阶级”,给工人运动造成严重
损失。

1973年6月召开县第12次工会代表大会,恢复县总工会。全面整顿基层工会组织,配齐各
级工会领导班子,积极开展活动。至1979年工会组织发展到299个,会员有18414人,占全县职
工总数的85%,工会专职干部56人。1980年城镇各级工会办起技术、文化班42个,参加学习的
职工达4334人。县总工会在县城西南街工人俱乐部办起职工业余大学,开英语、日语、中文、
理化4个班。1981年各级工会关心职工生活,办起托儿所和幼儿园75处、职工食堂70处。1982
年县工人文化宫开设了游艺、体育、文艺、图书借阅、科技活动项目。还经常举办轻音乐会和
各种球类比赛,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1985年,全县有职工25789人,有产业工会(系统工会)18个,县直属企业工会6个,基层工
会325个。会员20982人,工会专职干部115人,不脱产干部2697人。县总工会内设组织、宣传、
生产、生活福利、财务5部及办公室、科协办。

各级工会在“积极参与,主动工作,搞好维护”的思想指导下,组织职工积极参加改革。
坚持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还从各个行业特点出发,积极开展了群众性的
学赶先进的竞赛活动和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全年评选出先进班组604个,先进生产(工作
)者3 988人。其中受齐齐哈尔市总工会表彰的有36个单位,老莱陶瓷厂被命名为先进单位,讷
河一中史地组等30个单位被命名为红旗班组。受别黑龙江省和齐齐哈尔市有关部门表彰和嘉奖
的单位24个。

县工会成立后,召开了14届会员代表大会。列表如下:

历届县职工代表会议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