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
决议》,公布了团章草案。县于同年5月4日召开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
年团讷河县委员会,下设宣传、组织、少年3个部,首任团县委书记刘永昌。1953年,县各级
团组织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全县有4 767名团员参加互助组、初级社,
在运动中26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7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县改为共青团讷河县委
员会。1959年,共青团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健全领导核心,改进基层支部工作,提高团员政治
思想水平。经整顿后,全县有554个团支部,9601名团员,有281名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
年全县开展五好团支部、五好学员、四好民师活动,掀起业余文化学习高潮,普遍提高团员、
青年的文化水平。同年召开全县青年工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开展青年突击手活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团县委组织瘫痪。1967年,为县革命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中的
共青团组所取代。1972年恢复县团委,着手对得级团组织进行整顿、建设工作。经整顿后,全
县有团总支271个,团支部2 005个。

1979年,在全县团员、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评选出新长征突击队20个,
新长征突击手100名。1981年,在全县团员、青年中开展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教育,推动社会风
气好转。在县委的领导下,打教育青少年的总体战,全县共建“青少年之家”123处,帮教小
组386个,使210名劣迹青少年有明显好转。1982年团县委在广大团员、青少年中开展“三热爱”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活动,组织青年读史小组1229个、学理论小组1230个,举
办“三热爱”专题报告会387次,参加学习的团员、青年18919人。

1985年,团县委内设办公室和组织、宣传、青年、学少4个部。全县有基层团委45个,团
总支346个,团支部1833个,团员21046人,其中女团员9382人,新接收的团员5 382人。是年
各团委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和“美在鹤乡青年中”的竞赛活动,涌
现出先进团委8个,先进团支部50个,优秀团干部100人,优秀团员300人,突击队60个,各类
“小能人”100人。在继续开展的采种支甘活动中,团县委被齐齐哈尔市采种支甘领导小组授
予“采种支甘红旗单位”光荣称号。

历届县团代会情况表




续表




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0年5月在讷河中学建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由团县委直接领导,其
组织为每个大队设3个中队,每个中队设3个小队。大、中队设辅导员1名。中、小学设队部,
由队员选举产生队干部。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少先队大队都发展一批少年儿童入队。
1953年6月,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至1954年,全县各学校有少先队大队22个,
中队302个,小队9000个,辅导员342人,队员23400人。

1960年3月,在学田公社中心校召开县首届少先队工作会议,部署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共
产主义教育,及表彰优秀少先队和辅导员工作。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
号召,全县少先队大力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做好事25 000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少先队为“红小兵"所取代。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1981年,
在团县委的领导下,少先队引导少年儿童开展“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护公共财物),争当“红花少年”活动。全县建立学雷锋小组7565个,做好事30000余件,评
选出“红花”集体223个、“红花少年”301人。1982年,全县各校少年儿童全部加入少先队。
有少先队大队970个,少先队员129246人。1983年后,全县各团委和少先队组织,通过举办报告
会、读书讲演会、组织参观访间、祭扫烈士陵园、举行升旗仪式等各种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
“四有力教育(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有纪律),针对少年儿童特点,在春秋两季举行篮球
赛,“七一”、“十一”召开诗歌朗颂会或大合唱比赛,孩子们丰富了文化生活,磨炼了意志,
增长了知识。使他们在德、钾、体渚方面都得到发展。1985年全县有440个单位建立了少先队组
织,其中小学345个,中学35个,校外60个。有少年儿童126945人,其中小学109161人,中学
8151人,校外9633人。少先队员110158人。近几年由于突出升学率,少先队活动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