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东北军抗日活动
第三节 东北军抗日活动
1931年“儿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东北大部分地区。1932年7月6日,日军小
泉联队由博尔多站侵入讷河县城。东北军骑兵第四旅在旅长徐宝珍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激战,日
军攻入县城,徐向日军妥协。但徐部张竞渡团长出于民族义愤反对降日,率全团撤出县城赴嫩
江县,后参加抗日义勇军。8月6日上午7时,徐子鹤联合第四旅张竞渡团7000余人攻打县城,与
日军激战,击毙伪旅长徐宝珍。8 日撤出。
9月17日,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由龙门秘密来讷河县城,在北大街烧锅同东北军混成第四
旅旅长李振华会晤,召集旧部成立“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研究筹组三路义军进攻省城。在
县城成立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第一军,马兼任军长,并将零散部队进行了整编。10月16日马率
部去扎兰屯与抗日将领苏炳文举行会谈,、决定分兵三路会攻齐齐哈尔,10月中旬,马占山命
各路义军集结拜泉、明水、讷河、拉哈等地,分兵六路再次围攻齐市,但因事先暴露了计划,
日军出重兵各个击破,义军战场被分割,马占山只率少部分军队撤至德部、通北等地。集结在
拜泉县的东北军旧部朴炳珊、邓文响应马占山号召,成立黑龙江抗日军(黑龙江省民军),计4000
余人,于10月22日在拜泉誓师南征,会同各路义军会攻齐齐哈尔。他们首战癞马沟(今拜泉县
兴农乡境内),破克山县古城镇,占领泰东、泰安(今依安县依东公社、依安镇),重创日军高
波部队。此时全军振奋,所向披靡。在攻至富海大泉子贝子府(今富裕县富海乡)时,日军调十
四师团增援,并动用飞机、坦克进行拦截、阻击,义勇军台超抵抗,抗日军战数日未能突破防
线。此时,日军由克山县派出援兵围攻朴部后侧,朴部为避免两面受夹击,遂改变进军路线,
于11月初撤至讷河县城,在县城南、讷谟尔河北构筑工事设防。11月4日,日军骑兵高波部队
及十四师团中村部队,尾随朴部侵占讷谟尔河南,朴炳珊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地战斗,多次击
退敌人的进攻。5日,日军出动飞机6架疯狂轰炸朴部阵地及县城,炸毁民房60余间,炸死居民
10数人,但朴部坚不退却。战至7日,因寡不敌众,接济不利,于8日撤至北安。时置寒冬,朴
部虽弹尽粮缺,服装不整,但斗志不减。辗转同敌人激战20余日,消灭敌人大批有生力量,致
使敌不得不从沈阳、哈尔滨调来大批兵力和飞机、大炮、坦克助战。抗日军终因伤亡过重,孤
立无援,只好由克东撤回拜泉。
集结在泰安镇东部的抗日义勇军李云集部,奉马占山之命,会同徐子鹤、张竞渡部3000余
人围攻拉哈,计划攻占宁年(今富裕县)后直取齐齐哈尔。10月18日,义勇军对拉哈警备队(即
日军步兵第50联队第2大队)发动总攻。激战至21日,击毙日军18人、击伤多人。23日,日军自
本中队增援拉哈警备队,他们以飞机为掩护,合兵由车站向北突围,义勇军步兵坚守阵地,骑
兵发起猛烈反击,日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原址。27日,义勇军炮兵部队前来增援,以17门
迫击炮、野炮向拉哈街、车站猛烈轰击,骑兵、步兵攻破日军阵地突入拉哈街内,与日军展开
白刃搏斗,击毙日军40余人占领全街。29日,义勇军乘胜攻入车站,用迫击炮轰击警备队队部,
日军残部烧毁仓库及军事设施后退至队部作绝望挣扎。日军在描述此次战斗时写道:“在此敌
人(指义勇军)挑起最后决战,连续射出迫击炮弹,轰隆隆爆炸的敌炮弹把从屋里跑出来的朝
鲜翻译炸得粉身碎骨,炮弹碎片把大队长室的玻璃全部震碎,血肉横飞,我死伤人员连续增多,
悲痛……凄惨。”(日文《拉哈警备队的战斗》)午后4时30分,日军西林部队第8师团第17联队
及山炮部队增援拉哈。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从义勇军后面发起攻击,义勇军坚持战至31日,在
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后于次日凌晨4时撤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