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华侨眷属 解放后,留居县内的华侨眷属,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开发讷河做出
了贡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党的侨务政策受到冲击,很
多人因有海外关系遭批判和审查,还有的被下放,一些知识分子不被重用,长期排斥在党组织
之外。因此,有些人为避免在政治上受株连,不敢申明在国外有亲友,更不敢和他们通邮、通
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侨务政策,为受株连和受迫害的华侨眷属平反了冤假错案,
使他们对党的政策托了底,很多人主动找政府申明侨眷身份,介绍海外关系。至1985年末,经
过审查核实,全县有侨眷24户,105人。其中美国侨眷9户,49人;印度尼西亚4户,22人;新加
坡4户,12人;朝鲜4户,12人;苏联2户,8人;缅甸1户,2人。这些侨眷分别居住在13个乡镇,
其中讷河镇5户,16人;拉哈镇3户,17人;通南镇1户,8人;进化乡2户,9人,太和乡1户,4
人,同心乡1户,8人;永丰乡2户,7人;二克浅乡1户,4人;全胜乡2户,4人;九井乡1户,6
人;和盛乡1户,3人;团结乡1户,6人;同心乡3户,13人。
县内华侨眷属居住面广、分散,多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利用与国外亲属经常通信之便,向
亲友介绍了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宣传统一祖国大业的方针、政策以及侨务政策和对外
政策,使国外侨胞对祖国、对家乡进一步加深了解,从而,扩大了对海外的影响,增进了友谊。
华侨眷属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