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图书阅览

第五节 图书阅览



1956年6月1日在原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扩建成县图书馆,初址在东大街路北(今邮电
大楼中段)。初期编制4人,藏书3012册。1958年县工会图书馆撤销,将10000册图书移交县图
书馆。1960年县政府拨专款近20000元增添藏书。城镇职工凭图书证借阅图书,有外借读者600
名。报纸、杂志供在馆内阅览。后迁馆于今县政府对过胡同路东。1963年秋再迁至今址。建馆
以来,先后在共福、晨光、鲁民、金星、三合、三山、丰收、东方红、城北等生产大队建立了
流动图书站。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图书馆、文化馆、评剧团合并,四万多册图书被“红卫兵”查
封,半数人员被迫下放劳动,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72年与文化馆合建“文化馆、图书馆革命
委员会”。第二年解体,在原址恢复县图书馆舍,并逐渐恢复了图书借阅活动。1976年春经省
批准在原址翻建新馆,至1981年末始建成9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1977年8月7日正式开馆。1985
年末藏书(不包括期刊、报纸)达84000册。工作人员15人,设采编、外借、阅览、行政4个组。
阅览室分报刊、儿童和参考3室,报刊阅览面积161平方米,座席100个,儿童阅览室104平方米,
座席60个;参考阅览室63平方米,座席10个,每日接待读者300多人次。外借读者1400多人。

建馆初期,图书分编采用《东北小型图书分类法》,1957年改用《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
草案)》,1975年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型馆试用本》,使藏书分类日趋科学完备。
馆藏图书公务目录设分类、书名两种,读者目亦设分类、书名两种,查找较为便利。

1985年,实行以全开架服务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重点的业务改革。召开读者座谈会,听
取读者意见,简化办理图书证手续,增加对科技图书的供阅册数,并为党政干部自学和电视大
学、函授大学学员设立参考书专架。全年接待读者111040人次,图书流通292553册次。被评为
县“文明单位”。

建馆以来历年入藏图书册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