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文艺创作

第二章 文艺创作




解放初期,讷河县文艺创作比较活跃,一些业余剧团和文工团都自编一部分小型节日进行
演出,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受到群众欢迎。县文化馆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曾多次举办文艺
创作学习班,培洲文艺创作骨干,还不定期的出一些刊物、诗集,刊发县内业余作者的作品。
全县每年都进行文艺汇演,演出节目多以自编自演为主。1958年,县评剧团公演业余作者赵锡
琚阎立港、赵泽甫亩人创编的大型评剧《讷河烽火》,受到观众的好评。

1960年,全县开展“人人会画画,人人能写诗”活动,一时间在城乡大街小巷的墙壁上,
到处粉画着“诗歌画”,画法粗俗,内容浮夸,如《百方元帅升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
大产》等等。“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正常的群众文艺创作遭到严重摧残,一些文章几
乎被语录所代替,业余创作人员被打成“三家村”、“四家店",一些作品被视为毒草遭批判,
业余创作陷于停顿状态。而所谓“小靳庄活动”的赛诗会却十分盛行,有些农村生产队和城镇
基层单位经常利用生产、工作时间赛诗。

1979年以后,正确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许多业余作者重新拿起笔从
事文艺创作。县文化馆、评剧团相继增设4名专职文艺创作干部,长年深入基层单位,组织、
辅导群众业余创作活动,征集文艺创作作品。并通过出版内部刊物,举办展览和组织文艺汇演,
交流创作经验,推动创作活动,繁荣文艺作品。一些优秀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受
到人们好评,有的被采用正式出版、有的入选展出。

1985年,全县有业余创作骨干292人,其中文艺创作骨干148人,美术、书法、摄影创作骨
干144人。业余作者吴顽石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追风剑》计90万字,1985年由省北方文艺出
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