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广 播

第二节 广 播



1951年,县开始创办有线广播。初在县文化馆内设播音室,置一台50瓦扩音机,带百余只
喇叭,每天不定时间向听众广播2至3次。1952年置300瓦扩音机,带千只喇叭,每天分3次播音。
1955年,县投资12万元发展农村广播网。1956年3月10日,建立县广播站,编制5人,由县政府
直接领导。同年6月迁站址于县政府后院2层楼内。195T年在农村建立9个收音放大站,使部分
偏僻地区的农民听到了广播。1964年,县广播站改称县广播科。此后农村广播站、放大站、播
音室和入室喇叭不断增多,广播线路不断延长。为加强广播管理工作,于1965年8月颁发了《有
线广播工作管理办法》。1966年“文化大革命”,广播事业倍受摧残。人们喜闻乐见的自办文
艺节目被迫撤销,广播线路被破坏,农村大部分地区广播中断。1969年1月,根据中央广播事
业局通知,全县各公社广播站转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同年末,全县256个生产大队普遍接通有
线广播,形成了广播网。1970年7月,广播载波试放成功,可在电话线上同时打电话和播音,
结束了以前听广播不能通电话,通电话不能听广播的局面。

粉碎“四人帮”后,广播事业重新恢复和发展。农村广播站达到130处,安装高音喇叭1200
只、普通喇叭46500只。每日3次定时播音,除统一转播中央和省电台节目外,还有地方新闻和
自办文艺节目。1981年1月1日,县广播站恢复稿酬制度,增加了稿源和质量。1985年,全县有
农户广播喇叭87754只,占全县总农户的80.1%,乡以下广播线路建成2514杆程公里,有扩音
机306台85千瓦,村广播室145个,占全县村委会总数的59.7%,屯广播室148个,形成村、屯
小片广播网58个。此外,还在全县90%的村委会中配备了专职广播维护人员,实行广播网路承
包责任制,保证了按时播音。1985年,县广播局下设人秘、事业股和编辑部、电视台,有干部
职工45人。广播编辑部有业余骨干通讯员150人、特约记者70人。

全县部分年份广播事业发展情况表




注:1983年4月28日遭受大风雪袭击,广播线路全被破坏。1984年后除环城专用线外,他改
为调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