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文物

第五节 文物



朵颜卫左千户所百户印 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布特哈总管衙门驻地宜卧奇后屯出土。印
的正面汉书九叠篆文“朵颜卫左千户所百户颖,“礼部造”,洪武二十二年五月口日”,侧刻:
“颜字二号”。印面方形,直钮。

明洪武二十二年,元朝宗室辽王阿里失礼率朵颜元帅各部“表服来朝,愿服藩职”,明朝
即“诏以地居之,在大宁北境,立三马焉”(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同年,发给铸印,并在
“五月辛卯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司于乌(兀)良哈之地……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
同知” (《皇明实录》)。这三卫简称“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隶北平行都司。三卫
中以朵颜卫最强,其早期辖区包括今洮儿河流域及嫩江中、下游地区,以后南迁。

玉带勾 1982年征集。玉质纯正,色乳白,表面光滑,雕工精细,形似“如意”。挂勾处雕
一龙首,顺勾弯伏于勾头,勾柄上雕刻一条与勾头龙首相望的卧龙全身。勾长7.5厘米,宽1.5厘
米。背面有系丝带用的圆形扣柱,为清代饰物。

金代双鱼铜镜 1982年征集于龙河镇。铜质,圆形,圆钮。直径19.3厘米,镜缘素面无纹
饰,缘宽1.5厘米,厚0.5厘米,镜重1330克。镜背铸有二条绕钮鲤鱼,鱼间波浪纹饰。鱼之双
鳍做分水状,鱼尾向钮外翻,鳍翅支节分明。铜镜表面粗糙,锈蚀严重。在镜缘左侧有六个用
利刃镌刻的楷书汉字“左处所验记宜”,后附凹形押记。“左处所”为金代负责验镜的官衙。现
存县图书馆。

彩墨写意人物画 立轴,作者黄慎。画高1.11米,宽0.54米,画心高0.81米,宽0.42米。
宣纸作画,淡黄绫子装裱。画面俨似打鬼的判官钟馗,身着红衣,手持宝剑,运笔放纵而又严
谨,形神兼备。画的左下方竖写行书“乾隆丁未夏五作于大梁,瘿瓢子黄慎”15字,款下两方
朱樱黄慎,字恭懋,号瘿瓢子,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现藏于县文化馆奚守礼
处。

鄂温克族摇车 即小孩睡车,鄂温克族称“浩劳库勒”。用稠李(俗称臭李子)木板加工制
成,形似汉族小孩摇车,但头部稍高,上面钉有蒙面架,罩以纱布,可防蚊虫叮咬,在蒙面架
下两边拴挂有串珠、铜钱和10几对野鸡腿骨。在摇车摇动时,珠、钱、骨互相撞击,哗哗作响,
起催眠作用。摇车两端系以犴达罕皮条悬于屋檩;用另一皮条将其一端拴于摇车的一堵头,另
一端拴绑在孩子的母亲或他人的手或腿上,这样就可在不影响操持家务的情况下,只要轻轻一
拉皮条,摇车就会前后摇晃起来。现藏于鄂温克村农民杜荣明处。

鄂温克族桦木罐 椭圆形,外壁直径12厘米,高10厘米,口深7.3厘米,口径3厘米,为整
桦木之一段加工而成,原桦皮仍保留在罐体中间,罐之口部和底部经手工磨光,涂以土红色漆,
光亮美观,装饰性强,具有典型的鄂温克族文物特点。现藏于王咏曦处。

达斡尔族服饰马甲 俗称坎肩,为达斡尔族女子身着旗袍的外罩。1960年由郭博勒哈拉搜
集。马甲表面以蓝缎为主,内衬粉红色绸子衬里,斜襟,下摆前后左右开衩,领口、袖口、襟
衽、下摆等处以黑缎镶边,内贴绣花素缎和压以杏黄、玫瑰两色相间的绫条,中间为群青色暗
花丝缎,质地细密,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色彩素雅,配以4个鎏金铜钮扣,更使穿着者庸容
华贵。现藏王咏曦处。

重要印鉴 第一区人民政府印:木质、正方形,各边长6厘米,有柄,高7厘米,印文为宋
体“讷河县第一区人民政府颖11字。1946年2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同年4月12日,县政府发布
训令,在全县成立6个区(年末改为10个区),各区设立区人民政府。第一区人民政府驻讷河镇,
辖5街6屯,负责领导全区人民“反奸清算”和“土地改革”运动。

朝阳村中苏友好协会印:木质,圆形,直径3.7厘米,有柄,高5厘米。印文为楷体“讷河
县第二区朝阳村中苏友好协会”15字及五星、镰刀斧头图案。1949年11月9日,县城成立中苏友
好协会,下设15个分会,朝阳村为其中之一。

治安村选举委员会印:木质,正方形,各边长3.9厘米,有柄,高6厘米。印文为宋体“讷
河县治安村选举委员颖12字。治安村今名团结乡民强村。1948年,全县虽然经过土地改革运动,
但一些地区、村政权仍然被地主、富农和一些坏分子把持着,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同年年末,
在省委领导下,县内全面开展了民主建政工作。经过宣传教育,充分发扬民主,组织群众参加
选举人民代表和村人民委员。在选举之前首先成立村选举委员会,行使暂时组织领导权力,其
实质即村政府之前身。

战勤招待站印:木质,圆形,直径4.2厘米,有柄,高6厘米。印文为仿宋体“黑龙江省战
勤处讷河招待站”12字。1951年,为适应“抗美援朝”需要,讷河县成立了战勤招待站,负责
接待过往军人和战勤民工工作。以上印鉴现存于县文物管理所内。

1981年县内配上了兼职文物干部,在县文化局的领导和嫩江地区文物普查队的指导下,对
全县文物进行普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