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职业教育
第五节 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黑龙江省提学司呈报,黑龙江巡抚核准,将东布
特哈蒙养学堂改为初级师范预备科,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布特哈、墨尔根各屯,时有学生30名,
宣统年间裁撤。解放后,1948年在讷河中学附设简易师范班,有学生62名。到1952年师范班增
加到7个(其中初师班4个),学生336名,1955年停办。1959年,在讷河二中附设3个简师班,学
生143名。1960年,在县城东北街(今讷河三中校址)建立讷河县综合师范学校,有教学班9个,
学生383名,1962年撤销。1973年,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设克山萌芽学校讷河分校,学制1一2年,
通过“推荐、选拔”,招收“工农兵”学员50名。此后连年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招生
考试制度,讷河萌芽分校由全省统一招生,开设英语、物理、化学等专业班,1979年撤销。
卫生教育 1978年7月,经省卫生局批准,在县卫生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护理专业班。
跨县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50人,学制2年,1980年7月毕业。毕业生被分配到各县人民医院从事
护理工作。
农业教育 1958年在县城西门外(今四中校址)建立讷河县农学院。设农学、农艺、农机、
畜牧4个专业,学生216名(1962年撤销)。农村各乡办农业中学31所,后逐年撤销。1964年,在
县城东北街(今三中校址)建立县耕读中学。1965年在县城西门外(今三中基地)建立讷河县中等
技术学校,设农业、畜牧、卫生3个班,学员137名(1967年撤销)。1968年全县有农业中学20所,
学生10000余名。“文化大革命”中,农业中学停办。1968年,全县农业中学、耕读中学一律
改为普通中学。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变高中教育结构,倡办农职业中学。1980
年,清和、立新、太和、团结、通南、同心、同义、九井等公社中学的高中班改为农中班。1983
年,县在第一良种场东,农村建设学校院内建立讷河县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面向全县招生,设
农学、畜牧各1个班,学员92名。
技工教育 1965年,县工业科在县城西北二道街路西建立讷河县工业中学,招收小学毕业
生30名,开设高中语文、数学、理化、政治等普通课和木工、机械、裁缝等专业课。学制3年,
毕业后全部分配到本系统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1979年经省劳动局批准在拉哈镇西郊建立黑龙
江省讷河技工学校,以培养初级技术工人为宗旨。设车、钳、电、焊等专业,并根据地方急需
随时调整或增添新的专业。学制二年,跨县招生。除专业课外,还开语文、数学、政治、体育
等普通课。1985年,增设机械力f132专业,有教职136名,学生207名。
1981年,县粮食系统创办职业中学,招生30名,开设粮食保管、化验、财会等专业,毕业
后,择优录用。1985年11月,成立讷河县建设职业高级中学,招收本系统初中毕业生86名,开
设水暖、财会、屋面装修3个专业。全县共有职业中学3所,11个班,附设在普通中学农职业班
9个。学生总计896名,其中2年制198名,3年制698名;工科34名,农科343名,财经67名,修
理服务164名,其他288名。教师57名。
职业中学简介
讷河县农业技术高级中学1983年成立,位于县城西门外(原县农村建设学校址)。有学生2
个班,92名。开设农学、畜牧两个专业。1984年,同县农民初等技术学校合办。1985年8月,
新建教学楼2 000平方米,有教职工39名,学生7个班(其中畜牧兽医1个,农学6个),340名。
讷河县建设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县城南门外公路北侧,与建设系统职工学校一套人马,两个
牌子。1985年11月30日正式开学。培养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并达到2~3级技术级别的建
设人才。招收学生2个班,86名。开设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体育、政治等基础课,水暖、
财会、屋面装修3个专业课。学制3年,毕业后由本系统择优录用。
讷河镇职业中学 1991年12月成立,位于县城西门外长青村。招收学生68名,开设土木建
筑专业,学制2年。1983年校址迁到水磨石厂,首批毕业生全部分配到第五建筑工程队。相继
招收土木建筑和财会班各1个。1984年迁到现址。1985年,有教职工7名,幼师班1个,学生16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