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普工作
第一章 科技活动
第一节 科普工作
1957年9月,成立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讷河县分会,有会员96人。设农学、医学、
理工3个学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印发科普宣传材料、放映科教影片,并在讷河、拉哈两镇设
置科普画廊,开始普及科学知识。1959年,县科普协会改为县科学技术协会,县直机关和各公
社相继建立科学技术领导小组,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1960年,举办科普训练班15次,培
训5319人,召开科普广播会5次。1963年,各学会改为学组,结合本组内专业特点开展科学普
及活动。如医务人员深入农村,春季宣传防治流行性感冒,冬季宣传克山病防治办法,收效显
著。“文化大革命"中,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停止。1978年底,恢复科协组织和各学会。1980年4
月,农业、医学和畜牧兽医学会成立了科普创作小组,撰写《春小麦的性格》、《庄稼的食品》
等20篇科普文章,对普及农业科学知识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它学会也结合生产实际,举办科普
讲座17次,科普训练班25期,参加1288人次。1981年,县召开第二次科普协会代表会,正式成
立讷河县科学技本协会。举行科普报告会10次,撰写科普稿件50篇,其中《麦田里的争吵》、
《小麦寻医记》等稿件, 别获嫩江地区科普创作一、三等奖,并办了4期科普画廊。1983年,
农村已有1 230个生产队设置科普宣传员,占生产队总数的70%。农业协会还协助粮食专业户
制订播种方案,提供除草、防虫技术措施,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1985年,县科学技术协会配
备有宣传车、电影放映机、照相机等科普宣传设备。有14个乡镇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站,编写
大田作物播种技术资料4000多份,化肥、农药使用技术说明书5000多张,夏锄技术方案6000多
册。全县办技术培训班174次,培训96000人。组织广播讲座67次,受教育达15万余人。科学种
田深入人心,促进了农作物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