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队伍 1949年,农、林、畜、医等方面的科技队伍开始形成。1957年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科技队
伍在从事科研和工具改革中发展到1000余人。1958年以来,开展“红与专”的大辩论,批判“
单纯技术观点”,一些科技人员因此受到错误地批判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0年后,贯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科技队伍比较稳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研机构被
拆散,仪器设备被毁坏,科技人员被下放,有的被扣上“技术权威”的帽子送农村劳动改造。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县革委会责成有关部门调查科技
人员状况,对专业不对口、夫妻两地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住房、子女就业有困难的,均作出了
相应的调整。1980年,成立县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对全县涉及晋级或套改的504名
科技人员,评定了适当的技术职称。县政府批转县科委《关于建立农民技术队伍和授予农民技
术职称暂行办法的报告》,对208名农民技术员分别授予不同技术职称。1981年,县政府责成
县科委拟发《关于农民技术管理的补充规定》,确定了县、部门、乡(镇)三级管理制度。经县
自然科学技术评定委员会考核、评定,县政府批准,有16名农民技术员晋级,其中晋升为农艺
师的7名,晋升为畜牧兽医师6名,晋升为农业经济师3名。同时,会统人员也评定了技术职称。
1983年至1985年,县委组织科协、人事等6个部门,对全县315名中年知识分子进行身体检查,
建立了健康档案。拨款20万元资助房产部门建知识分子住宅楼。安排29名中级以上知识分子子
女在国营单位就业。奖励科技人员优秀论文121篇,还组织50名科技人员先后去外地疗养。
1985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统计表